中证网
返回首页

险资金融“活水”赋能 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陈露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陈露)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从中国人寿集团获悉,该公司持续丰富产品和服务支持,全方位满足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2023年,中国人寿集团科技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达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截至2023年末,全集团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规模超3300亿元;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近1890亿元。

2023年,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设立“中国人寿-沪发1号股权投资计划”,以S份额投资方式受让上海市国有企业所持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规模约118亿元,底层涉及十余家集成电路领域龙头企业。

据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副总裁刘凡介绍,该项目通过S份额投资的方式,探索了保险资金与政府资金在区域发展、产业扶持方面的接力合作模式,即:政府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实现重点领域从零到一的孵化培育,保险资金等社会化资本在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予以接力,分享财务回报,帮助政府“腾笼换鸟”,提升财政资金运用效率,打通产业引导与市场化发展的壁垒。

刘凡表示,该项目借助创新思路,找到了保险资金运用与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点”,在实现合理财务回报的同时,有力支持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助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期待和险资等中长期资金的“双向奔赴”。芯片设计企业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杨芙表示,集成电路是一个资金、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需要对持续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更宽容的资本市场环境,需要获得长期资金的支持,保险资金就属于典型的长期资金。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资金作为市场最稀缺的耐心资本、高能资本,能够很好契合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刘凡表示,保险资金可通过股权投资或非标债权对科创产业园及各类科技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在初步应用化及产业孵化阶段,开展股权投资;而进入相对成熟的产业化阶段后,保险资金则可通过股权投资,以及投资股票和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二级市场,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支持。

在未来股权投资方向上,刘凡表示,将进一步聚焦新质生产力,一是围绕“优质主体”,积极探索与以科技产业链投资为主的央企优质地方国企等不同类型企业合作,以基金、股权直投等方式服务重大科技项目及产业链项目投资需求。二是围绕“重点区域”,结合新质生产力不同领域所需要的资源禀赋不同,在形成“产业基础”的重点区域与合作伙伴一道,探索开展股权投资。沪发1号股权投资计划的落地正是该策略下的一次成功探索,后续将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在各个集群发展优势明显的区域,持续发力。

尽管险资股权投资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当前仍有一些制约因素。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创新投资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庄思亮认为,股权投资的专业性相对较高,需要有专业团队和能力去进行项目的筛选评估、投后风险管理等,全行业目前也在持续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此外,保险资金在配置时还需要找到与实体经济的“同频共振点”。庄思亮表示,险资在开展股权投资时,首先,在保险资金负债成本刚性背景下,投资要满足绝对收益目标和期限匹配需求,应寻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保险资金属性相契合的资产;其次,迅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对保险机构的投资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提前布局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领域。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