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经济支撑“双循环”快速循环

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非接触经济、创意产业等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层出不穷,数据、知识、智力人才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快速集聚并高效配置……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已成为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在新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经济法则已不再适用,速度经济已取代规模经济成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制胜之道。

  快速迭代催生新经济“快鱼”法则

  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双重叠加下,几乎所有的新经济公司都在成长的道路上以惊人的速度狂奔,开启了指数级增长模式。

  新经济展现强大活力

  在线教育、“虚拟”产业园、无人经济……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冲击,但以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却逆势发展,展现出强大活力和韧性。

  前不久,在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发布会”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联合中指研究院发布了《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次对我国新经济发展情况和新经济优秀企业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评价。

  《报告》显示,作为新经济企业的优秀代表,新经济500强企业呈现八大发展趋势:一是先进制造超五成,互联网场景化明显;二是民营企业已成新经济发展主力军且经营方式灵活;三是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高度集中于北上深杭四城;四是头部集中度极高,长尾特征明显;五是普遍实现高增长,行业领域差异大;六是成长优先,利润后置;七是上市速度越来越快;八是舆论关注高,社会影响大。

  而这些特征传递出来的信息,勾勒出了我国新经济企业发展的新常态。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说,研究团队对10多个省市50多家新经济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新经济企业的成长非常迅速。许多新经济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进行较大规模扩张,并且业务内容丰富而精细,发展速度是传统企业无法比拟的。

  《报告》显示,相比于中国500强、民营500强,新经济企业500强成长更加迅速,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达到79.6%。

  与此同时,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通用数字化技术成为新经济企业的核心基础设施,在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供应链管理、日常运营、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始成为众多新经济公司成长和转型的内在基因,同时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类企业也构成了新经济的主体,并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报告》显示,如果按照传统的行业分类,新经济500强中互联网企业达到188家,占比37.6%,而先进制造企业中,有1/3是信息设备制造商。显然,在新经济行业分类中,互联网行业的场景化趋势日益明显,很多企业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提供商,开始向生产、生活服务、现代综合管理等不同领域渗透。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新经济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搭建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仅为重塑社会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

  新经济催生“快鱼”法则

  业界认为,新经济企业的蓬勃发展,缘于对新消费趋势变化的快速响应。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典表示,当前消费增长逐渐从以往大规模、同质化、普及型的消费向多样化、差异化、高品质的消费转型,传统的工厂大规模生产难以精准适应消费的变化趋势。此时,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生产等新经济,不仅在消费端促进了全渠道、全天候、全频道购物生态的完善,而且在生产端优化了供应链与生产流程,在放大消费者购买力的同时,也裂变出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新的消费热点与消费模式。

  事实上,在新经济条件下,许多传统的经济法则已不再适用,速度经济已取代规模经济成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制胜之道。这是因为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消费者拥有了更丰富的信息,导致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难以预测。因此,企业除了必须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外,还应有超越顾客导向的洞察能力,而不仅是被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惠普公司的一份资料表明,一项新产品从创意到商品化需要5年时间,其间若“研究与开发”延误半年,利润则会减少50%。主要原因是,科技产品竞争十分激烈,新产品上市后,市场竞争会使价格每年下跌30%~50%,有的产品甚至下跌70%。新的生产技术使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更快、更便宜、更多样化地生产产品。

  这其实就是思科前CEO钱伯斯提出的“快鱼”法则。他认为,“在新经济中,大公司不一定打败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会打败慢的。新经济与工业革命的不同点之一就是,你不必占有大量资金,哪里有机会,资本就很快会在哪里重新组合。速度会转换为市场份额、利润率和经验”。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速度将代替企业的规模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

  时下,几乎所有的新经济公司都在成长的道路上以惊人的速度狂奔。10年前,一家公司只用4年时间,从初创做到估值100亿美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10年后,在技术、资本以及中国巨大的市场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新经济公司们纷纷开启了指数级增长模式。

  此次上榜“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的京东,其成长史就是新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京东事业的起点,是刘强东1998年在中关村租用的一个柜台。进入2003年后,刘强东开始放弃之前的连锁电器业务,决定尝试在网上卖货,成为一家专业的电子商务公司。但刘强东难能可贵的是,他恰恰看到了物流正是制约京东电商发展的关键,并决心把这一瓶颈发展好,而且相信这将成为京东有别于其它电商的关键,并引领京东走向成功。

  结果也正是如此,京东随后建成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物流体系,总物流仓储面积达到了2000万平方米,从而使货品能从最近的仓储中心发出,以更快的速度送达客户手中,这一超前的战略,确保了京东未来十年的速度优势,也是京东逆向生长的关键。

  和京东一样,另一上榜企业拼多多之所以能从电商巨头的夹缝中崛起,靠的也是速度,在巨头们还没来得及出手的下沉市场迅速成为市场的一极。

  而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更是将小米的成功总结为“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诀。他说,“我坚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有时候,快就是一种力量,你快了以后能掩盖很多问题,企业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往往风险是最小的,当你速度一慢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所以,怎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速是所有互联网企业最关键的问题”。

  新经济迈入主流经济

  互联网改变了商业规则,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体现在经济领域,最深刻的影响有三点:

  第一,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内部性”特征,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扩展为“外部性”特征。人们通过搜索引擎,可以十分方便地寻找到种类繁多、数量极大而且增长速度惊人的信息,从而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对共享信息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对不同专业信息的需求。

  第二,互联网使市场资源的配置不再受到市场门户的限制,它加大了人们选择时空的自由度,更加方便人们经过交流与协商达成各种交易,使市场资源能为全社会所共享,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

  第三,互联网使产业经济迅速走上规模化的道路,不仅使产业分工的边际出现了模糊,而且使管理的边际也出现了模糊,与之相关的许多概念也自然开始模糊。

  正因为如此,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双重叠加下,新经济的发展受到各方关注,并逐步迈入主流经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新经济增加值年均名义增长13.9%,比同期GDP的名义增速快了4.4个百分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表示,早在2016年,新经济就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下,我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扮演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赋能作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非接触经济、创意产业等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数据、知识、智力人才等新型生产要素快速集聚并高效配置,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治理体系加速构建。

  温晓君说“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应用,正在引发产业系统性、革命性、群体性的技术革新和模式变革。一方面,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促进产业界跨专业、跨领域、跨环节的多维度、深层次合作与联合攻关,以集成创新为引领实现融合领域新技术的系统性突破;另一方面,通过激发数据这一核心驱动要素的潜能,从生产方式、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等维度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加速产业现代化进程。”

  不过,新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在“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发布会”上,许宪春说:“许多新经济企业反映,在自己创业初期,面临较重的税收负担,初创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和前期投入压力,如果税收负担过重,会打击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另外,新经济发展迅速,短期内政策难以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特别是新经济企业往往是跨行业、跨领域的企业,面临来自各个政府部门对各个方面的监管和要求,有时候会出现政策上相互掣肘”。

  针对这些问题,许宪春建议,降低新经济企业的税负,加强政策的协调和配套,鼓励企业研发,以推动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传音控股: 扬帆出海的变与不变

  2020临近年底,在疫情与复杂的经济形势影响下,手机厂商面临极大挑战。然而越是迷境之中,越能看清一家企业的真正价值。

  继再次上榜“广东制造业500强”后,传音控股又以强劲的可持续增长态势入选“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多项重量级奖项的背后,是行业与市场对传音控股的价值认证与实力认可。

  梳理传音控股所获奖项,我们发现,“变与不变”是其绕不开的关键词。积极应对变化,主动变革创新,传音控股的“变”,既是应时而“变”,也是应势而“变”。

  当前,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迅速,传统制造业加速向以数字制造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转变。在“新经济”信息技术浪潮驱动下,传音控股应时而“变”,运用产业资源和自身优势,加大创新科技投入,积极引入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并在手机产品上进行应用和多次功能迭代,实现应用性技术上的持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及外部环境应变能力。

  在消费趋势变化的驱动下,深耕非洲多年的传音控股也应势而“变”,抓住了智能机替代功能机的大潮。通过“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相辅相成的发展战略,一方面,传音围绕手机构建核心业务竞争力,在非洲构筑多维度的竞争壁垒;另一方面,基于传音控股在非洲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打造手机之外的生态故事,积极布局数码配件、家用电器和移动互联业务。

  “变”的是不断更新的技术研发,“变”的是不断创新的制作工艺。正是这种“思变”之路和对创新的执着,让传音控股在非洲市场深受认可。

  现今,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商业环境和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变,而传音控股的运营方式和产品也在随之应变。

  从被消费者津津乐道的四卡四待、美颜AI和耐酸度更高的手机外壳等话题,到积极构建移动互联生态,切入数码配件、家电和互联网应用, 回溯传音控股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开拓进程和成果,不难发现,其推陈出新的背后,“不变”的是对手机品质的追求和对用户消费习惯的洞察和未来趋势的预判,从而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技术服务,持续创造价值。

  “不变”并非一成不变的拘泥,而是在时代变化中的坚守——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这或许是今天传音控股能保持内心笃定,在海外新兴市场焕发更大活力的关键所在。

  科大讯飞:

  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赋能未来

  在“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榜单”中,科大讯飞位列第58名,成为带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的强劲力量。

  在过去的21年里,科大讯飞坚持“平台+赛道”的业务发展战略:一方面,为全行业提供人工智能能力,整合后台内容和服务,构建持续闭环迭代的生态体系;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应用数据+领域支持,持续构建垂直入口或行业刚需+代差优势,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落地,让AI赋能“新基建”。

  业态层面,疫情下,社会被助推到数字化“生存时代”,未来线上和线下的生活将成为常态,由此将催生出各种新业态和新模式。而在疫情期间,科大讯飞团队从医生实际工作需求出发,在3天内快速实现新冠肺炎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现场部署落地应用,能够在3秒内完成新冠肺炎诊断,病灶召回率达到90%以上;人工智能教育产品为21个省,6500余所中小学,超1500万师生提供服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以AI应用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商业层面,科大讯飞一直坚持“顶天立地、自主创新”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核心:在技术层面始终保持国际前列,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规模应用。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收入规模迈入新的里程碑;2020年科大讯飞半年报显示营收43.49亿,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36.28%,在上半年保持逆势增长态势。

  当下,我国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明确把创新放在首位强调。作为技术创新型企业,科大讯飞坚持源头核心技术创新,多次在机器翻译、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理解、知识图谱发现、机器推理等各项国际评测中取得佳绩。2019年,科大讯飞新一代语音翻译关键技术及系统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荣誉SAIL(Super AI Leader,即“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应用奖。此外,科大讯飞还在2017和2019年连续两届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榜单。

  基于全球先进的智能语音技术,科大讯飞近年来还努力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联合中国科大、中科院等核心单位,在安徽成立中国首个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积极搭建人工智能平台和产业圈、生态圈,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实现。

  通过先进技术与龙头企业的优势组合叠加,2019年“中国声谷”实现入园企业超800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以第一序位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制造业集群”人工智能类别。以科大讯飞为龙头的中国声谷,形成了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生态。

  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下,科大讯飞将继续发挥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为中国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