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半年净利多收三成 非上市寿险“俯视”上市系

证券时报

  今年以来,A股保险板块表现垫底,五大上市险企股票跌幅都在20%以上,不少投资者也因此对保险公司的基本面生疑。在市场等待上市险企半年报披露之时,率先出炉的非上市险企业绩数据,或许可以让投资者的悲观情绪有一些缓解。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11日,除了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君康人寿、三峡人寿以及处于信披豁免状态的大家系公司外,66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发布了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66家公司上半年保费收入合计7417亿元,同比增长11.3%,要好于上市的几家头部公司以及行业整体;合计盈利308亿元,同比增长28%,也属表现不错。

  值得提及的是,行业内各家公司的业务表现有一定分化,不再是以往年份的“同进共退”态势。有保险业人士提出,保险公司原来习惯的简单粗暴增长模式势头开始弱化,这也恰恰标志着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始了。

  净利润增长近三成

  仰仗投资业绩打底

  从利润指标看,66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盈利合计308亿元,同比增长28%。寿险有不错表现,主要是中上游公司的盈利稳定增长,奠定了整体的增速水平。

  其中,泰康人寿上半年净利润达到151亿元,同比增长46%;阳光人寿净利润22.8亿,同比增长13%;中邮人寿净利润14.7亿,同比增长近50%。

  中外合资险企也持续实现较高盈利。其中,中信保诚人寿、工银安盛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中意人寿等险企,虽然保费规模并不突出,但净利润在非上市险企中居前,且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均高于30%。

  上半年盈利稳健增长的险企,依然主要仰仗投资业务的良好业绩。数家保险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人士对记者称,上半年投资业绩比较好,权益投资兑现了部分浮盈,总体上为业绩做了打底。

  此外,头部公司以及外资寿险公司等少部分公司也有保险业务的利润贡献,主要由于承保业务积累了长期期交业务,进入稳定的利润释放期。

  不过,与此同时,上半年也有22家寿险公司是亏损的,其中7家亏损额在1亿元以上。相较去年上半年,也有28家公司净利润下滑或亏损放大。其中,恒大人寿、前海人寿、昆仑健康等公司,由去年上半年的盈利转为今年上半年的亏损。这也显示,盈利仍是不少寿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寿险公司的难题。

  发展路径有不同

  非上市表现更佳

  在承保端,寿险公司今年面临较大压力,这种增长压力在率先发布数据的上市险企中尤其明显。上市系寿险公司上半年保费增速普遍未超过4%,个别上市险企还出现负增长。不过,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中,则是另一番景象。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66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保费合计7417亿元,同比增速11.3%,明显好于上市系公司。只不过,不同公司之间也存在一定分化。

  具体来说,有27家险企上半年保费增速超过20%,有9家增速甚至超过100%。其中,中融人寿上半年保费12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40%;财信吉祥人寿增速超过270%,保费36亿元;珠江人寿、东吴人寿、国联人寿、爱心人寿保费也实现翻倍增长。即使除去新公司、小公司基数较低的情况,也有多家大中型险企增速不低。

  比如,“老七家”之一的泰康人寿上半年保费984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高于其他大型同业;中邮人寿保费620亿元,同比增长19%;富德生命人寿保费551亿元,增速达40%;信泰人寿保费282亿元,同比增长57%;合众人寿保费152亿元,同比增长超24%。

  对于非上市险企表现好于上市险企的情况,一位中型险企高管分析称,主要是过去几年这两类机构走的路径不同,导致如今面临的压力不同。

  在他看来,过去几年,以上市险企为代表的公司发展很快,主要是吃到了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仍是粗放的发展,在如今红利减退的情况下,原来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也面临着不可持续的问题。上市系公司正纷纷推进寿险改革,不再追求队伍数量,更多转向有效人力和价值业务。但是,由于上市公司要持续给市场和投资者以信心,要持续维持增长,压力就会比较大。

  而非上市的公司或者中小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过去几年中小公司吃到的红利普遍不如大公司;另一方面,非上市公司没有面临上市公司那样的增长压力,有些公司还是按市场规律和自身既定目标发展,历史包袱也较轻,因此在红利吃尽的时候,受到的影响反而比较小。

  不过,非上市的公司也有分化,并非呈现增长一面倒态势,有17家上半年保费就出现了下滑。其中,和泰人寿保费4.4亿元,同比下滑接近七成,降幅较大;前海人寿、百年人寿、建信人寿、恒大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横琴人寿、招商仁和人寿、昆仑健康等,保费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这些保费下滑的险企情况各有不同。其中一家险企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的保费下滑很大程度上是主动为之的结果。该公司今年上半年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削减了重资本消耗的趸交短期业务,重点开展价值更高的长期期交业务,业务一增一减之间出现缺口,导致保费同比下滑。

  实际上,行业出现增速分化,也符合业内预期。在红利减弱期,需要去粗存精时,一定会出现分化,做得好的还是做得好,过去做得不够好的就会有压力显现。

  开启高质量发展

  看好新增长曲线

  总体看,越来越多保险业人士认为,即便上市系公司所占的行业比重更大,其增长放缓对行业也影响较大,但保险市场整体发展也是没有问题的。

  “新单业务出现一定下滑,就会‘毁灭’了?也没有那么可怕。行业在经历狂奔后需要适当停一停,在经过净化后,夯实发展基础,把业务品质提上来,还会继续再发展。”上述中型险企高管认为。

  一家再保险公司的负责人更鲜明提出,行业增长乏力,代表过去习惯的比较简单粗暴的增长模式面临尽头,恰恰标志着高质量发展阶段就要开始了。

  “以前只要跟着行业走,渠道传统,产品也没有什么特点,知道谁来买,也知道谁去卖,就这么发展起来的。现在,标准化随大流的产品卖不动了,寿险靠个人营销、不太重视产品,健康险比较简单化的百万医疗一款产品打天下或者依赖重疾险的模式没法持续了。到了现在这个时点上,针对大众市场,有时候不知道卖给谁了,依赖传统渠道,不知道谁愿意去卖,缺乏服务内容,不知道客户的感受是什么。”他对比了市场前后变化如是说。

  以前的保费增长,来自政策红利、人口红利以及不断出现的新市场、新场景,现在这些增长来源都在递减,没有那么容易实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的是保险增长不动了。

  他认为,未来的增长可能来自两大领域:一个是细分市场深耕,中国的每个细分市场都很大,所以增长空间还是非常大的,比如针对特定人群做个性化的产品,解决服务的痛点,这样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另一个是服务产品化,把价值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不只做保险,而是把服务纳入进来,比如风控平台,健康险的健康管理等等,利用高层的服务带动低层的保障,会带来新一轮的增长。

  “短期进入低潮,原来的模式触顶了,但是新的增长曲线,我们还是非常看好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他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