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2018百度AI开发者大会现场,大屏幕直播了第100辆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在厦门生产车间下线的过程,“阿波龙”也被视为全球首款L4级量产的无人车。
尽管围绕这款量产车,目前业内仍有争议:阿波龙是商用车,而非通常所期待的乘用车;在封闭园区内和固定线路上行驶的难度,与开放道路完全不同……但无论如何,这依然是一个百度无人车的高光时刻。否则,现场不会掌声雷动,消息也不会刷屏,“阿波龙”的生产厂商金龙汽车也不会在当日午后以近乎直线封上涨停价。
支撑这款“阿波龙”量产车的,正是更新后的阿波罗3.0版本。据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介绍,“阿波龙”搭载了“面向量产的解决方案”,这也成为阿波罗3.0的核心。基于这套解决方案,阿波罗平台上的开发者最快三个月就可以改造出自己的无人车。
除了解决方案之外,阿波罗3.0版本的技术框架还有诸多升级。此前的硬件参考平台升级为硬件开发平台,发布传感器单元以支撑更多数量和类型的接口,车辆参考平台则升级为开放车辆认证平台,并开放车辆接口标准。
“阿波罗3.0的关键词是面向量产,更加开放。”李震宇表示,目前Apollo已经开放了超过22万行代码,超过1万名开发者推荐使用Apollo的开放代码,生态合作伙伴规模达到116家,“让每一位开发者平等便捷地获取智能驾驶的能力是Apollo一直坚持的理念。”
技术框架升级
从阿波罗1.0版本发布至今,这已是阿波罗第五次迭代了。
Apollo平台研发负责人王京傲介绍,相较于过去的几代,阿波罗3.0版本设计了新的平台架构。在阿波罗1.0版本架构中,中间层为开源软件平台,上层为云端服务平台,这两个层次下面是硬件参考平台和车辆参考平台。此后公布的版本中,平台能力模块逐步点亮,至今已全部点亮。
“如今的阿波罗3.0版本中,车辆参考平台升级为车辆认证平台,硬件参考平台升级为硬件开发平台,云端服务平台增加量产服务套件,在此基础上提供自主泊车(Valet Parking)、无人作业小车(MicroCar)、自动接驳巴士(MiniBus)、小度车载OS四大量产解决方案。”王京傲表示。
在升级后的硬件开发平台上,阿波罗首次发布阿波罗传感器单元(Appollo Sensor Unit,简称ASU),包括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组合导航系统、超声波等设备,能够使多种产品在阿波罗平台上即插即用。
同时,硬件开发平台还添加了底层软件抽象层,该软件抽象层能够适配多种数据格式,定义通用API接口,实现传感器时间同步,并提供硬件设备实时监控,从而无缝衔接上层软件和设备驱动。
至于升级后的车辆认证平台,则从线控系统和车辆系统两个层面,开放了包括功能、性能、安全、能耗等一系列共计17个指标。同时开放包括DBC file转化工具、动力学曲线标定工具、指令安全测试工具、接口需求文档等工具和文档。
在李震宇看来,阿波罗将车辆参考平台升级为车辆认证平台的目的,是在百度过去的经验基础上,链接车企与开发者的需求。“过去几年,百度实验了很多车型,在过程中也踩了不少坑。”李震宇表示,“我们这次把过去踩的坑总结为经验,总结为17类的指标,并作为Apollo车辆验证平台的方式开放出来。”
这也意味着,车辆认证平台能够链接车企与开发者的需求,从而加速无人驾驶的部署。“车厂可以参考这些指标研发定义自己的车型,对于开发者而言,则可以参考这些指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动驾驶车辆。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了这些指标,大家就可以知道,对于自动驾驶而言,到底哪家车底子比较强。”李震宇解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