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盘活国有资产赋能“放管服”改革 阿里拍卖助力南通等地打造“云招商”平台

任明杰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任明杰)7月9日,记者从阿里拍卖获悉,作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设区市层面与阿里巴巴合作试点的首批项目,南通市两处商用住房的三年租赁权于日前在阿里拍卖平台通过网络竞拍的方式,分别以36.4万元和10.81万元的价格成交,南通市“国有资产数字化处置”试点取得开门红。

  今年,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作为全球知名的资产处置平台,阿里拍卖通过多维度赋能政府打造“云招商”平台,成为各地政府有效推进疫期防控和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落脚点,以及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盘活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着力点。

  多地打造“云招商”平台

  据了解,“国有资产数字化处置”试点,是南通市按照“放管服”和“不见面”改革的要求,推进国有资产处置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此次试点由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牵头组织,在国有资产处置领域率先进行试点。

  而助力南通市打造“云招商”平台的阿里拍卖作为全球知名的资产处置平台,交易过亿元的投资人保有量逾万名,成交过亿元的标的数量逾千件。在“云招商”方面,阿里拍卖在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增税收、促就业、复工复产、打造数字政府、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通市与阿里拍卖携手推进“国有资产数字化处置”试点,也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各地政府携手互联网平台,进行“云招商”探索的一个缩影。

  今年2月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传统的线下交易、招商遭受巨大冲击,交易普遍呈推迟、甚至停摆状态。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在避免人群大规模聚集的同时,又能充分吸引投资者积极参与,再次激发市场活力,对各地来说都是一次大考。

  在此背景下,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云招商”,成为各地政府有效推进疫期防控和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落脚点。据了解,在与南通市合作之前,阿里拍卖已经与杭州市余杭区、下城区和西湖区,湖州市南浔区和吴兴区进行了多次“云招商”的合作,并不断升级合作模式。

  以今年5月8日升级上线的“西湖区互联网资产交易中心”为例,合作模式从原先的“技术服务”模式进一步升级成为“技术服务”+“竞价服务”双服务内容。也就是说,双方的合作模式变成了全委托合作模式,这样可以帮助这些标的实现最大程度的竞价交易。

  而南通市与阿里拍卖的“云招商”合作,也将在合作模式上不断升级。据介绍,下一步,南通将与阿里拍卖不断深化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进一步提升公共资产溯源能力、实时在网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全力打造公有资产交易“新模式”,为各地的公有资产处置提供“南通经验”。

  具备多方面显著优势

  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拍卖,“云招商”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

  记者了解到,南通市“国有资产数字化处置”试点,依托阿里巴巴集团强大的流量数据技术能力、完整的线上线下服务生态,并结合了南通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优势,将打造高效率、高成交、高溢价的交易平台,有利于推动实现公有资产处置全流程标准化、线上化、透明化。

  以溢价率为例,此次在阿里拍卖成交的南通市两处商用住房三年租赁权,成交价分别比起拍价溢价40.54%和79.87%。而据统计,南通市通过阿里拍卖平台进行政府(国企)闲置房处置,成交的906套房产中,平均溢价率高达78.6%,为南通市增收7.84亿元。

  与此同时,传统拍卖行收取3%-5%的费用,阿里拍卖只收取1.2%-2.5%,相比于传统的线下拍卖,阿里拍卖的综合成本降低30%-50%以上。在提升处置效率方面,阿里拍卖作为全球知名的资产处置平台,拥有多达2亿的用户,可以进一步提升拍卖的成交率。

  还是以南通为例,自从与阿里拍卖合作“云招商”后,外地投资人的占比由0增长至37%,成交率则由原先的40%增长至96.2%。“阿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获客能力,阿里拍卖打破地域的获客能力,正是政府招商当下所欠缺和急需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翁翕表示。

  更重要的是,阿里拍卖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阿里拍卖的技术,可以实现对资产的全程监督,后台管理模块可以随时随地实时的查看资产处置的情况,“由于是网络拍卖,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观摩和竞价,通过线上化、透明化,打破了恶意串通的生存空间。”

  翁翕还指出,“政府云招商,采用市场化的手段促使政府的公共资源更高效地运行,契合我国当下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改革。当地方政府和阿里拍卖合作,把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和资产上云后,全国各地政府可以相互学习,更容易吸取到优秀经验,招商引资模式将进入不断更新迭代的良性循环。”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