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港美息差持续收窄或助推港元走强

倪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日港股市场上,由于本周美联储议息会议带来的加息预期,年底结算压力集结以及海外资金持续流出等因素的影响,资金面压力激增,对资金面状况具有代表意义的香港银行间3月期拆息(HIBOR)出现了急速攀升,一再刷新逾十年新高。虽然因美联储议息会议在即,跟随美元利率的伦敦银行间拆息(LIBOR)也出现了上升,但由于加息预期已经过早地被市场消化,LIBOR攀升幅度并不大,导致港美息差急速收窄,港元汇率随之明显走强。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预期美国本周大概率加息,虽然香港市场有机会跟随加息,但是预期年结过后HIBOR或出现回落,且强美元背景下难阻资金持续回流美元资产,因此预期2019年初港美息差或重新扩大,目前港元汇率走强或仅为短期趋势。

  港美息差收窄

  港元从1983年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以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香港金管局为汇率限定了波动的上下限,弱方兑换保证7.85,强方兑换保证7.75,在汇率波动至上下限时金管局将进行货币买卖,以对公开市场汇率进行控制。由于美联储自2015年开始加息,多次的加息动作直接引导LIBOR持续走高。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香港市场上的资金总结余快速积累,HIBOR持续低位。港美两地的息差逐渐扩大,导致套息交易高企。当美元利率明显高于港元利率,意味着投资者可以通过借入港元换取美元套利,资金流向美元,港元贬值。

  此轮港元汇率持续走弱主要是受到港美利差持续扩大导致的套利交易所致。今年4月,美元兑港元汇率历史上首次触及了7.85的弱方兑换保证,金管局多次出手买入港元以提振港元汇率,保证联系汇率制度的稳定。然而从万得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美元兑港元汇率自今年4月中旬至9月中旬期间,虽然金管局多次出手支出近千亿买入港元以稳定汇率,但该指数一直未能远离7.85的警戒线附近。直到9月下旬,香港银行业全面开启加息模式,不仅上调了存贷款利率,并且自2006年以来首次上调了最优惠贷款利率,宣布香港市场长达逾十年的低利率环境彻底结束,进入加息通道。此时香港市场利率出现明显上行,港元汇率才真正脱离7.85红线附近。

  而近期由于香港市场上流动性趋紧,港元拆息又出现了急速的飙升,具有代表性的3月期港元Hibor更是不断刷新2008年以来新高。截至12月18日,3个月期港元Hibor已连升14日,目前报2.44179%,创逾十年新高。其他短期拆息也纷纷出现明显的上涨,相较而言长期HIBOR涨幅略平缓。同时,由于HIBOR的急速飙升,虽然LIBOR也有一定的上行,但港美息差LIBOR-HIBOR仍然出现明显的收窄,截至12月14日的最新数据,该息差已经连续11日连续下行,由11月28日的0.73%一线跌至最新的0.41%。同步美元兑港元汇率也明显走低,截至12月18日位于7.816附近。

  港汇走强或为短期趋势

  目前来看,港元汇率走强的直接诱因,是香港市场拆息飙升,而伦敦银行间拆息走势平缓,导致港美息差快速收窄。然而,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从几个方面来看,港美息差的持续收窄并不会成为中长期趋势,意味着港元汇率的走强或许仅是短期趋势。

  首先,美国12月加息预期较强,美国加息将直接推升LIBOR。虽然日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有一些被市场解读为“放鸽”的言论,市场预期美国或最早在明年一季度停止或减慢加息的步伐,然而目前来看,多数的市场人士预期12月美联储将如预期进一步加息。美联储加息将进一步加速海外资金流出香港市场,流入美元卖出港元,导致港元贬值。

  其次,HIBOR方面,目前的急速飙升叠加了年底结算因素,银行需要为明年的头寸做准备,结算压力增加,造成市场流动性趋紧。此外美国加息预期增加了香港市场跟随加息的预期。市场人士表示,目前的HIBOR飙升或已经将加息预期提前兑现,且年结过后,资金面压力或有所缓解,因此明年初HIBOR很大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下行,而这将重新导致港美息差的扩大,促进套息交易的频发,导致港元汇率走弱。

  第三,目前港元汇率走强,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避险资金流入港元。目前美国加息节奏或生变,欧洲进入多事之秋,油价走势尚不明朗,有一定的避险资产流入与美元挂钩的港元资产。然而明年初随着各种不确定因素逐渐落地,避险资金也有可能重新进行资产分配,到时港元汇率也将面临资金流出的局面。

  此外,汇丰银行顾问日前也表示,香港目前还没有全面加息的条件。当下香港拆息高企并不意味着香港加息的压力加大,也不意味着香港一定会跟随美联储加息。目前香港银行体系资金仍然充裕,香港并未有全面加息的条件。若香港本月未跟随美联储加息,那么港美息差将进一步扩大,导致港元汇率走弱。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