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00天出了7个案例!市场暖风“吹热”借壳

上海证券报

  进入随着A股市场回暖,借壳方案衔枚疾进。进入2019年至今100天内,已有至少6家上市公司披露借壳交易相关预案(包含终止案例),另有1家签署了意向性协议。而2018全年,仅有10余个借壳案例。

  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被借壳的上市公司市值普遍在三四十亿元左右,而借壳方的体量明显增大,百亿级借壳频现,其中包括私有化的海外上市资产。

  不过,尽管案例有所增加,但亦有公司火速告败。有资深投行人士表示:“总体上我们对并购重组业务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借壳增多并不代表对并购重组的监管放松,只有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并购才会被支持,否则可能是一地鸡毛。”

  借壳案例明显增多

  据上证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仁智股份、新界泵业、天业通联等6家上市公司披露借壳预案。华通医药则以披露意向性框架的形式透露正在筹划相关交易。

  4月8日午间,华通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正与浙农控股筹划股权转让事项,后者将借此控股华通医药,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同时,公司还在筹划收购浙农股份100%股权,本次交易构成借壳。

  这是今年来借壳市场升温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18年,以披露预案为口径统计,共有10余家上市公司涉及借壳交易,而今年仅3个多月,数量已达到6家。再看去年上半年,披露借壳交易的上市公司寥寥无几。

  从另一视角看,近期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上市公司数量也明显增多。“毫无疑问,市场好了,想法肯定会增多。”有上市公司高管表示,目前,部分企业面临的转型压力较大,通过并购重组进行整合是企业自我输血再造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要掌控好企业自身的诉求与监管机构的政策导向,这之间不能出现偏差。

  赫美集团与英雄互娱的“短恋”成为反面教材。4月2日午间,赫美集团宣布终止借壳交易,股价连续三日跌停,而双方对交易终止的原因各执一词。对此,深交所火速发出问询函,追问公司是否涉嫌“忽悠式”重组。

  在资深市场人士看来,近期并购重组市场升温,包括借壳案例频发的原因,除了市场回暖外,也与停复牌新规有一定关联。按照新的停复牌制度,应减少重组停牌情形,分阶段披露相关事项,促使一些并未敲定的重组交易及时披露。“这意味着,重组预案披露后的不确定性增大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