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货币利率跌到“地板价” 实体融资困局仍未缓解

金嘉捷上海证券报

  2.0%、1.8%、1.6%……进入8月,货币市场隔夜利率继续“断崖式”下跌。继月初跌破2%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资金价格昨日大幅下调20.6个基点,报1.613%,创下自2015年8月12日以来的历史新低。

  但市场并不感到振奋。与以往货币宽松、股市大涨、基建火热的情形对比,今年的市场显然偏离了这一规律。银行表内外信用扩张仍受限,社融规模增长乏力。

  货币市场资金跌到“地板价”,大量流动性囤积在哪里?货币传导机制又在哪一环出了错?

  钱去哪儿了?

  每天的交易市场上,资金融入需求都迅速被满足,资金供给远超需求。目前,人民银行逆回购池子已“见底”,流动性收无可收。常规的金融机构缴准、企业缴税、地方政府发债缴税等因素的影响,也基本被银行间体系流动性吸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端融资眼下还只能“望洋兴叹”。尽管今年7月,一年期Shibor与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结束了长达一年的倒挂,银行间的“便宜钱”却很难传导到信贷投放端。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依然存在。

  钱究竟去哪儿了?“今年市场利率中枢下行,但实体端的融资利率仍偏高。银行的钱堆积在利率债和货币市场上,没有流入实体经济。”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记者。

  大量资金仍在涌入利率债市场。尤其7月以来,一级市场上,利率债中标利率不断下行;二级市场上,利率债收益率也步步走低。市场深知,下半年的收益率下行空间已然有限。但金融机构仍不减配置热情,从政策性金融债招投标火热局势上便能窥见一二。8月7日,国开行10年期增发债中标收益率3.978%,较年初最高点下降逾90个基点;全场认购倍数达3.39,需求旺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