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6月26日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必须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牢署,牢牢抓住“自贸区发展”、“科创中心建设”和“金融改革开放加速”三个历史性新机遇。
第一个新机遇是实现与自贸区发展联动。从加快金融制度的创新和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入手,加大金融创新开放力度,努力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自贸区改革的联动。改革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第一、争取率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逐步提高资本项下可兑换程度。第二、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实行贸易、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三者并重,推动资本和人民币走出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使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的交易储备和定价货币。第三、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扩大开放。第四、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依托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优势,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建设,拓宽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渠道,提升金融市场配置境内外资源的功能。第五、构建与金融开放运行向宜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适应自贸区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监管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营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第二个新机遇是实现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联动。科技创新的建设为上海金融发展提供新的、更具可持续的增长点。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设立科技专业金融部门,鼓励金融机构与金融园区、科技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探索投贷联动试点,促进创新创业,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的支持作用。充分发挥战略新型板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担保作用。
第三个新机遇是实现与全国金融改革开放大局的联动。
“我们相信上海作为全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一定会扎实做好中央各项措施的落地准备工作,为全国金融改革探索新经验。我们将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进一步放款跨境资本流动限制,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为各类金融机构在沪集聚提供更好的作用,丰富市场参与主体。” 范一飞说。
范一飞指出,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当中通常伴随着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既是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提升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先行先试的排头兵,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2015年一季度,上海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使用累计金额达到583.67亿元。1-5月份,上海地区的人民币跨境金额达到1.01万亿元,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当中排第一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