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交易所高层论坛——市场变化、监督改革与交易所创新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间:2012-12-03 12:14

  讨论内容:

  1.中国期货市场的机遇与创新

  2.交易所变革与未来发展

  3.中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与交易所的国际化

  主持人:

  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董事总经理 郑学勤

  讨论嘉宾:

  上海证券交易所 黄红元 总经理  

    深圳证券交易所 陆肖马 副总经理  

    上海期货交易所 刘能元 总经理

  郑州商品交易所 张  静 副总经理

  大连商品交易所 刘兴强 总经理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张慎峰 总经理

  香港交易所 李小加 总裁

 

  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于2012年12月2日-3日在深圳举行,大会以“期货市场的变革与创新”为主题。中证网对本次大会进行全程直播。会议期间组织了交易所高层论坛对话,第二场高层论坛的主题为“市场变化、监督改革与交易所创新”。以下内容为现场文字直播实录:

 

  郑学勤

   每年各地的大会,各老总之间进场都是所有会议的亮点,美国期货大会也一样。今天有幸请到六位交易所老总,今年的情况和往年不是很一样,今年有四位老总是新就任的。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三个交易所的老总和深圳交易所的陆总,请王总开始吧。

 

  黄红元

    谢谢主持人。上交所我上任2个月,9月份接任张总任上交所总经理,希望大家多多指导和支持,谢谢。

 

  刘能元

   我来上海期货交易所工作之前,在中国证监会天津证监局做局长,在北大完成学业,北大之前下乡、当兵,有这段经历,经历对我参加到期货市场,增加责任感非常有意义。

 

  张慎峰

    我9月11日上任,到现在不够3个月,因为是新兵,希望各位对今后的工作大力支持,谢谢。

 

  李小加

    香港交易所总裁李小加。

 

  陆肖马

   各位好,我是最近证监会招聘进来,加入深交所做副总经理,我的经历和各位不一样,我原来在美国商业银行做了10年,在2010年的时候加入中央汇金投资公司,11月份正式加入深交所,我是真正的新兵,希望大家多关照,谢谢。

 

  张静

   大家好!我是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张静,张凡同志今天没有到场,委托我来,因为今天玻璃品种上市交易,我想给大家一个最新的消息,截止到10时15分,玻璃交易可以说稳步上市,成交量达到了单边15万手,双边30万手,持仓量双边在6.4万手,单边是3.2万手。

 

  郑学勤

   大家都知道2013年对中国期货市场是一个转折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将推出国债期货和原油期货,姜主席已经提到了。为什么两个期货品种会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呢?这两个期货品种在国际上也是最难的期货品种,因为涉及到很多部门,国内和国外都一样,涉及到央行、财政部等等。今天请中金所的张总介绍一下,因为有的产品可以说是小产品,可以允许失败,比较大的产品在委托推出方面需要花更大的力气。请中金所张慎峰总经理介绍一下,稳妥推出国债期货有什么准备?对期货公司有什么期望?

 

  张慎峰

  感谢郑博士把第一个题目给了我,我跟大家汇报一下国债期货的筹备情况。大会前几个议程当中,几位领导都谈到了国债期货的筹备步伐大大加快,可以说呼之欲出。大家都非常了解国债期货在国际上应当说是最为简单、使用最为广泛,风险最低的一个衍生品品种和风险管理工具,在国内20年前就推开过,不幸出一个327国债期货,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现在看这个市场和原来的市场基础、环境、监管水平、运作机制都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因此重推国债期货是非常成熟。目前全球20多个国家,27个市场推出的国债期货,金砖五国当中只有中国没有推出国债期货。GDP排名前20位的国家都有国债期货,正是基于此,社会各方对国债期货的推出非常重视,应当说各方的认识度高度一致。在这个背景下,中金所按照党委的部署要求,对国债期货的重新上市做了大量的论证研究工作。总的原则就是要本着一个服务实体经济、贴近现货市场,发挥市场功能,防范金融风险的思路来推出、选择最合适的品种推荐上市。目前选择的合约品种是体量最大、交易最为广泛、避险使用最容易开发其他衍生工具的5年期中期国债合约。刚才郑总谈到能不能无论大小,因为金融特殊性,不能让327事件重演,要求其实是很高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的筹备。一是加强与现货市场的联络协调,目前国债总规模是7.3万亿,银行间市场托管的量大概占到了70%以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债都被银行持有,银行间市场是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市场,当然两个证券交易所也有。我们推出国债期货首先要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以及托管机构,就是中债登、中证登搭建起桥梁,实现债券市场的转托管业务,实现交割环节形成一个有力的协调机制。现在各有关管理部门,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对推动国债期货的上市意见非常统一,责成相关部门组成一个联合监控机制,现在中金所、中债登、中证登以及外汇交易中心形成一个广泛的共识,信息交换、联合监管,跨市场托管,以及未来的交割业务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在业务运作环节上应该说没有任何问题。

  再一个,为了防范风险的发生我们做了非常细致的技术准备,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使用的技术交易系统性能非常稳定,处理能力非常巨大,目前国债期货300,交易的最高峰值每秒达到300笔,我们现在每秒的处理能力达到2万笔,也就是说对风险的覆盖包容达到70倍,在技术系统上没有任何问题。第二,为了提升我们市场的认知运作水平,我们广泛的开展了深入持续的市场宣传教育,以及仿真交易工作,现在我们依托广大的期货公司,期货会员178家都参与了,还有十几家银行也参与了仿真期货交易,现在仿真交易客户达到1万多家,每天的大致成交数据4-5万手,最高持仓达到十几万。表现数据比较合理,性能比较稳定,开发的价格收敛也比较好,这是仿真交易。

  另外,在我们流动性大家可能关心,因为我们国债7万多亿,银行拿到了三分之二,接近5万亿,其他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信托和其他金融主体持债大致是三分之一。大家可能担心一个问题,未来流动性怎么样?通过我们走访各类主体,感觉到在初期这个市场有可能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性,小众参与的市场,不会过分的火爆,不会出现高高低低的情况。尽管咱们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现在持债大概在4%左右,但他们在银行间交易的数量能够占到全部交易数量的五分之一以上,20%以上。我们设想先实现稳步运行,然后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当然了,由于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所以这个市场短时间内也不会让它过度火爆。

 

  郑学勤

   中国期货和美国期货相比,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确实非常有效。国债期货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石油期货是另外一个重要部分,国际上的石油定价结构有一个很大的欠缺,就是来自中国需求的信息,像美国到了2020年是石油和天然气的最大生产国,需求大量转移到我们这边来,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会是很大的欠缺,这个重任落到上期所身上了。我们可以想见石油期货有多么困难,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刘能元

   今年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妥推出石油产品的要求,这是国家战略,上期所全力以赴做好原油期货成功上市的各项准备。原油期货在我们国家有非常现实、强烈的市场需求,这是原油期货能够成功上市的基础性条件。同时上期所几年来和国家相关部委形成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在我们原油期货方案设计过程当中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设计方案过程当中还大力加强了市场调研,和国内四大石油公司、国际跨国石油集团、消费者、金融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反复的论证,目前提出了国际平台、竞价交易、保税交割的原油期货基本方案。这个方案我们在国内以及国外,比方说到了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去和贸易商、金融机构等主要的原油期货参与者进行座谈,反复征求他们的意见,使我们从中获益很多,学到了很多东西。

  大家也知道,上海期货交易所在1999年的时候由三家期货交易所合并而来的,当时上海金属交易所、上海石油交易所、上海粮油交易所,其中上海石油交易所在1993年的时候就推出了原油期货,应该说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最关键的是给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给我们所留下了一批从事原油期货的宝贵人才。在具体的业务细节上,目前围绕着原油期货上市的法律法规配套制度的修订进展顺利,刚才姜主席致辞的时候说到了,12月1日开始执行的《期货管理条例》,让境外投资者参与原油期货交易从制度上得到了保障。同时,交易所内部关于原油期货的合约、交易规则、技术系统、风险控制等等都已经基本完成。所以,在下一个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对石油期货的方案进行更深、更精、更专业的论证。另一方面,我们要争取条件,在成熟的时候,条件允许的时候进行原油期货上市的模拟测试,要通过模拟测试来验硬件、软件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从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测试过程当中也让市场参与者熟悉从开户、交易、结算、交割、结收费等全过程。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确保原油期货顺利上市。当然,原油期货是一个重要的大宗商品,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商品,我们相信通过原油期货的上市以后我们将会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各种衍生品。因为我们知道WTI有一个原油期货基础性产品,围绕着这个产品他们衍生出20-30个衍生品,能够给市场创新提供更多的活力,给市场带来N种衍生品创新工具。所以我们希望和在座的各位,和期货公司一起共同努力,让我们原油期货成功上市,谢谢。

 

  郑学勤 

  谢谢刘总。问另外一位刘总这次期货大会有很多讨论都谈到OTC的问题,交易所外市场能够存在就说明它有一定的经济根据,怎么把这些业务转化产能,变成合规合法、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呢?我想问大商所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想法?

 

  刘兴强

   参加这届国际期货大会让我感慨良多,我连续很多次参加期货大会,说实话,这7、8年来我们经历了很多,人类历史上7、8年很短,在市场来说7、8年也不长,但这次会议给我一个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改革的呼声最强,创新的氛围非常浓,看到这么一种局面我感到很振奋。尤其是现在很多期货公司在跃跃欲试,准备在创新、改革方面干出一番新天地来。我看到这个局面感到非常欣喜,这是第一个感受。第二,刚才听了几位老领导,包括现任证监会姜洋副主席的讲话,我也很振奋,刚才姜主席提出了一堆改革创新的新举措、新想法,三位证监会老领导都抓住当前在改革中的攻关难点做出了一些呼吁,我觉得这些任务,这些呼吁能够落到实处,将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开创新局面起到一个里程碑的作用。第三,刚才主持人说了,多层次市场怎么建立?OTC市场怎么发展?我说中国地大物博,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商品生产消费大国,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商品期货交易场所,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市场有这个需求,各期货公司也在想办法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交易所怎么办?我跟大家报告一下,大连商品交易所也正在积极准备和推进与改革创新潮流相适应的一些举措,包括对OTC市场发展的推动,包括多层次市场的建立。这次十八大报告把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写进报告里,给大家很大的鼓舞,也给交易所未来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除了现在我们要把现有的品种做细做深,提高我们的品种服务功能以外,我们还想在市场能够更加拓展空间,包括跟会员单位更多的合作这方面,交易所其实还有很多事情可做,我们也想在OTC市场的建立和多层次市场建立方面,把它作为2013年的一个重点。当然,具体的设想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不细说。

 

  郑学勤

   郑商所是中国第一个期货市场,最近刚刚批了玻璃期货。我们知道郑商所在过去几年发展出拳头产品,像棉花、白糖,可以说改变了一个交易所的面貌,郑商所有没有藏在袖子里,没有拿出来的拳头产品?科学发展不是摸着石头过河,总有设想,怎么开发产品,怎么推动实体经济?即使没有产品,有没有一些设想和思路?

 

  张静

   谢谢主持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一个小所,跟各位老大哥们比我们是唯一一家中部商品交易所。刚才主持人讲到品种的问题,我们确实在开发品种方面有一些想法,比如说今天上市的玻璃,玻璃这个品种全球没有人做过,创新不仅仅是是一个品种的创新,也是一个理论的创新。也就是说像玻璃这种产品,我们过去老的一些期货理论是不太好解释它的,过去我们讲期货几大要素、几个条件等,对玻璃品种并不一定适应。我们首先要理论上的创新、品种的创新,规则机制的创新,比如玻璃品种我们采取的交割方式和现有的所有品种都不一样,还有各项技术手段的创新等等,所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郑商所在品种创新上下一步我们也有一些,并不是藏在袖子里面。我们正在研究的土豆期货,这个品种在国外有交易所短期上过,但没有成功,我们在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一定要有创新,我们甚至想把这个合约由于增加确定性,分成不同地域的,一个品种两个合约,比如说属于内蒙的、甘肃的,还是想在交易制度上有所创新。我们也在研究动力煤,最大的能源,因为我们是一个以煤炭能源为基础的国家,动力煤。还有最后大宗的粮食品种粳稻等品种。我想通过我们对创新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们会在各方面的工作上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郑学勤

   谢谢张总。接下来问一下李小加,国内国外、上上下下很多人问了同一个问题,我把这个问题转交给你。香港做了一个大手笔,买了LME,他们想问的是香港把LME收购以后,对他们的交易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或者不会有影响?这次并购以前香港没有商品期货业务的,现在有了商品期货业务跟上期所直接处于竞争的状态。深圳股票交易所和上证所在合作,香港交易所怎么保持与内地交易所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第三个问题,这是境外交易所问的问题,对LME的收购是国际公认的大手笔,大家认为因为你是对股东负责的公司,这么大手笔的交易一定有大预期在后头的。大家的问题,你将采取什么策略,推出什么样的产品,有什么样的远期规划,使得投资者的这笔钱能够价有所值?

 

  李小加

   谢谢,我们从后面的问题往前走。大家都说价格很高,我一直在跟跑,从来没有领跑过,每一次加价是第二名,最后冲刺是第一名,说价格没有竞争比现在便宜,不知道便宜多少,便宜1亿英镑?有了竞争多付出1亿英镑,也就是如此。从价值来看没有什么好谈的,是会员制的,是不应该赚钱的,或者想让他赚多少钱就赚多少钱,这和商业化以后的运作是两回事。如果LME变成一个商业化的运作,因为LME的市场,LME本身是OTC市场,是水面上的大冰山,真正露在水面上的脚是LME,其他大的价值都在OTC上。所以本身为会员服务,将来的余地和将来的潜力巨大无比。不是说LME不如我们会赚,我们搞得更有效率,不是这样的,我对于去伦敦管理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兴趣,也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人员,我们购买的目的不是为了伦敦,购买的目的是本身为战略发展有巨大的延伸力,这取决于整体市场的大判断。今天的国际期货市场和中国市场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今天实际上有欧洲有巨大的商品市场,有石油、金属,在美洲也有巨大的,但整个亚洲时区只有中国的市场,其他的市场都是不足为道的市场。中国市场本身目前又是相对封闭的市场,这个市场从相对封闭开始进行大规模国际化,刚才刘总讲这七年,这七年产生的成就使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的巨人,我们仍然是没有走出门的一个巨人。在这个里面首先亚洲有需求,这个巨大的市场有一个国际化的需求。第三,我们在这里边有哪些方面是中国大市场是进口国的,比如说铝市场国内是基本供需平衡的市场,如果市场足够大,而且基本供需平衡,期货市场的压力和需求并不是很大。中国其他很多大宗商品上,包括金属、黑金属、焦煤、铁矿石、橡胶、农业,这些中国都是大规模的净进口,净进口情况下期货市场必须国际化,不是简简单单交易所国际化、期货公司国际化,这不是简单的概念,期货市场是一个风险管理的市场,期货市场是一个价格管理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期货发展是为了怎么通过期货的国际化延伸我们自己的影响力,最终能够延伸到影响价格、影响规则、影响标准,甚至影响整个游戏链的设定。

  LME作为一个百年不遇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做,购买以后做什么呢?我们做简单的三件事:一是通过把现存的壁垒,如果因为中国市场国际化过程中有很多壁垒必须要慢慢降下来,通过壁垒降下来的加速,使得LME现有的产品能够做强做大。比如说仓储问题上,交易进出口控制问题下,在资本项下进出口的管制,引入亚洲时区的清算,引入人民币的清算,甚至引入人民币的计价,这一系列的手段都是降低壁垒的手段,把LME现有产品做强做大。第二,希望利用LME世界金属领导地位做一个延伸,在金属以外的黑金属,包括铁矿石、焦煤,甚至运输指数等等一切作为一个延伸,把其他模块加上,做金属以外,这是稍微中长期的。第三,把LME商业化、现代化、电子化,产品合同逐渐在未来的时候有可能简单化。这三件大事做完最终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到此结束,我们最终一个大的判断,中国到了今天是资本进口向资本出口大规模转型的过程中,资本出口不是简单的对外投资,更重要的就是刚才讲这些老板们他们的市场怎么把力量延伸出去,把标准制定的影响力和第二大经济体相符的影响力延伸出去,在这个上面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收购了LME以后,通过香港这个地方“一国两制”的制度,“一国”有五星红旗飘在那你就不会乱来;“两制”,意味着永远国内和国外、国际都接受的市场规则和法制环境,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既不生长什么,也不种什么,700万平方公里,1000多万人,让我们熟悉的石头,摸着这块石头过河。

  刚才讲竞争,没有什么办法竞争,世界太大,客观的竞争永远都存在,在座的各位之间都在竞争,在证监会的统一管理上都有竞争,更别说我们已经是一个国际市场的竞争。我们最重要的,关心的是能不能经过独特的位置,收购LME独特的影响力。我们和深圳和上海已经做了接力,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其他地方延续这种模式呢?最主要是在最大的改革开放深水区,通过商品打开一个突破口,利用收购LME作为一个突破,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回过头来第一个问题,各位朋友都在交易,有没有影响?如果你现在壁垒多,中间就是你聪明,大家在壁垒之间,你穿越于壁垒,你的影响力肯定会减少,我们购买LME之后把各方面的壁垒逐渐消除。如果你将来的业务量建立在市场越做越大,产品越做越多,流量越来越活,你肯定有很大的益处,谢谢。

 

  郑学勤

  从国外看中国的资本市场感觉到一个缺陷或者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波动率实在太大,波动率等于你赚同样的回报,波动率高一倍风险高一倍,风险提高就降低市场价值,降低市场价值就不敢进来投资,更进一步恶性循环。国外的资产一方面机构有一个所谓的造势,看到市场把得住就留在手里,但前提是风险转嫁可以转出去。我们设计一个合约不是看产品是不是可以交易,而是持有产品的人有没有把方法对冲掉,把风险转嫁掉。中国股市是单纯的炒价差,现在国际上,包括香港交易所、纽约交易所,欧洲交易所,几乎所有的交易所都成为一个交易集团,交易集团不是为了纯粹的做大业务,而是为了有一个足够的对冲平台。中国现有的股市情况下,当然也是一个漫长的路程,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样的思路?

 

  黄红元

   很高兴参加期货业大会,也是第一次,比较陌生。证券交易所相对而言做现货,刚才郑总也提到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和对期货工具的使用,老实说我不是专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我认为现货市场作为证券金融衍生品提供基础产品而言,更多的是基础服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产品市场,我相信对于期货市场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建立制度出发点也是让基础产品发展得更好,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确确实实期货市场如果发展好,对现货市场管理风险应该是有帮助,基金国际论坛我也是第一次参加,我在会上跟他们谈几个观点,我兼任总经理以来有一些国际推介,国内也做了一些座谈调研,很多专家跟我讲,他们其实很看好中国当下的A股蓝筹市场,认为这个市场比较低迷,就讨论这个问题。我跟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我有一些共识,中国的大多数老百姓是喜欢低风险产品,所以在银行的柜台如果老百姓拿到年化收益5%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秒杀。他们就提出从中国未来3-5年来看,现在上交所蓝筹市场,比方说上证50现在8.6倍的市盈率,股息率是3.6%,上证180现在PE大概是9倍,股息率大概是3.3%。十八大以后全国人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是主旋律,整个中国经济未来的成长前景应该很好,怎么应该在7%-8%左右吧?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未来成长前景很好啊,谈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机构,甚至包括保险公司的投连险产品为什么不能给老百姓提供一些能保底、结构化产品,又能分享未来股票市场、蓝筹股市场未来3-5年比较好的成长空间收益呢?理论上所有的上市公司发3%利率的可转债,对老百姓来讲就有一个保底的收益,但是可转债可以让老百姓享受到未来公司成长的利益,这是很简单的。大家就在讨论,如果衍生品市场能够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我估计中国的财富管理机构就能制造出大量的准固定收益的产品,既能分享当下蓝筹股公司比较高的现金红利,又可以分享未来蓝筹股市场比较好的成长空间。像这一类产品中国老百姓应该是非常喜欢的。所以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证券市场里面的财富管理机构和期货市场的专业机构,我相信未来有很多的合作空间共同为老百姓打造更好的理财工具,也同时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谢谢。

 

  陆肖马

   谢谢郑博士。我觉得郑总提到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宏观的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好,全世界非常看好,我们不可能有别的看法。资本市场总体来讲波动性很强,总是令人失望,这么多年下来也不是一个临时的现象。我自己觉得恐怕是深层次的原因,不是简单的技术手段就能够解决得了的。我比较高兴的是最近十八大以来,改革创新不但是从上面得到了肯定,而且我相信从底下得到了非常、非常强的共识,大家都坚信只有通过创新、发展才能改变这个局面。得到这个共识很重要,下一步需要探讨怎么创新,市场怎么做?这个市场是相当复杂的市场,各个角色、各个参与者,从政府、监管、交易所、中介、市场主体、投资者,各有各的事情需要做,各有各的角色,每个人也都需要思考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这次十八大报告我学得很浅薄,有一句话我体会很深刻,社会和谐、人人有责任;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我理解这个东西要强调所有人都有一份责任,然后才强调权利,老百姓希望相对安全的投资,也需要回报。一方面我们当然希望有一个很好的回报、稳定的预期,同时也要理解你要追求好的回报一定是有风险的。我昨天见到一个银行高管讲到理财,银行从理财角度讲等于是帮助证券界、投资界帮助老百姓做有一定保障的产品。风险需要投资者承担,如果投资理财产品出问题,哪家银行都要兜底。从投资者来讲也需要反省,市场做成这个样子不仅仅是交易所、监管的责任,其实大家都有责任,都应该反省,做创新和发展方面的工作。

  从深交所来讲,李总刚才提到了港交所并购LME的做法,这其实在世界范围上都提到,交易所全球集团化,通过产品、规模,一方面竞争,一方面服务实体经济。国内还有大致的分工,尽管有竞争,但是大家基本是互补的做法。深交所内部已经有一个金融创新的团队,已经有非常、非常长的时间,一直跟踪金融界创新和产品,也在做技术支撑的储备,我们在整个形势发展状况下我们不能掉队,也提供我们应该做的服务和做法。

 

  郑学勤

   我们现在换一个角度,我另外提一个问题,刚刚陆总提到创新问题,在境外交易所大部分金融创新产品不是交易所想出来的,是机构想出来的,机构有很多需要,要求交易所挂这些产品。在交易所创新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资产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也会有不同的需要会提出来。最近有人不断地在说,这一、两年来交易所和期货公司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合作关系没有以前那么紧密,我想让各位老总谈一谈,将来怎么依靠中介机构发展新的产品,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这方面有没有一些新的设想或者做法?中介机构是要赚钱的,如果完全不赚钱也没有做中介的意愿,他也需要有新产品,否则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在期货公司和交易所之间改善关系,互相依靠这方面,各个交易所老总是不是有些想法?

 

  刘能元

   今天参加期货大会,在这之前参加了期货公司的年会,我有非常深的感触,目前期货市场我自己总结有三大特点:一是机构投资者未来是期货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二是绝对收益产品是期货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三是期货市场从现在开始要进入一个真正的专家理财年代。面对这么一种创新发展的形势,交易所应该怎么办?面对期货公司、机构投资者的套保、套利,甚至投机的需求,为他们的量化产品、结构化产品、套利产品,我们期货交易所要提供的就是基础性的产品和基础性的工具,让他们能够组合出来、衍生出来,为广大的投资者。现在市场人士有说无风险的收益曲线,提供这么一条曲线,如果达到这么一种境界,我想将来很多大基金,老百姓的储蓄就能转化成这些投资,比如社保、基金、银行,大的基金可以比较顺利的进入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的管理价值、管理财富、管理风险的职能、功能就能进一步的真正得到有效发挥。刚才主持人说现在感觉到交易所和中介机构有渐行渐远,我倒没有这种感觉。当然未来市场方向是市场化、国际化,市场化的本质核心就是竞争。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崇尚竞争的,我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参加一次系里组织的演讲,当时参加这个演讲,演讲的题目就是《竞争,无形的翅膀》,当时很荣幸获得了一等奖。我是说面对这种竞争形势,将来交易所也一定要跟上。正好在学习十八大,交易所已经决定了,在明年1月份我们就要全国分七个区域,由所领导带队下去调研,走访期货公司,跟他们座谈,大家一起讨论,充分听取市场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意见,大家群策群力,一起为期货市场的明天做出贡献。

 

  刘兴强

  市场发展变化,现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重要转折的时期。在交易所和会员单位的关系一定要变,而且这个变越来越市场化。交易所现在正在酝酿改革,过去的交易所是会员制,说实在话会员不满意,我也不满意。怎么样做到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的确交易所要改革,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第一个想法。第二,现在的条件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讲一个数字,今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量到目前为止从三个商品交易所的比例来说占了47.8%,从交易量的比例来说。大商所的交易量最高的时候占70%左右,但那个时代是什么时代?期货行业的老人都知道,当时有一个说法,一豆独大?一个大豆产品占了半壁天下,现在我们还是占40%,但整个市场不一样了,现在有20多个产品,现在选择多了,尤其是大家听到一个明确的信号。姜洋副主席讲到证监会的一些改革思路,范主席呼吁要改变品种的上市审批机制,假如这两个能够落实,整个期货市场下来的发展会大大超出大家的预期。那就是说只有少数品种可以做,期货公司依赖一些品种来做的局面要彻底改变。还有一条,现在期货公司的创新步伐的加快,OTC市场的建立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什么呢?过去期货市场的创新很多依赖于什么呢?交易所。交易所是产品的提供者。现在期货市场假如都能够推出OTC市场的话,期货公司不仅仅是中介机构。也就是说OTC市场一建立,意味着期货公司也是金融产品的提供者,原来金融产品的提供者只有交易所,现在面临期货公司也是金融产品的提供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交易所和会员关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说实在话,在境外是不是都围着交易所转?不见得。其实创新,会员期货公司的规模,提供的产品要比交易所快得多、活跃得多。从这个意义来说,由单一中心到多中心,由一个页面到多个页面转变是一个趋势,也是市场化的必然转变。所以,再用原来的方式来评价交易所和会员的关系,我觉得也是要转变了。大家很关注的交易所手续费返还问题,我觉得交易所把手续费返还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工具,或者作为一种市场需求的手段是可以的,但把它作为完全像过去那样,实际上条件也改变了。另外,期货公司和交易所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宽,机会越来越多,交易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想随着这个发展我们会迎来新局面,会在交易所和会员关系的确立方面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假如交易所是股份制的,下来整个运行机制也好,运行方式也好都会有根本的不同。我觉得这是趋势,我认为也是一个好的趋势。  

 

  张慎峰

   从今天大会发言的主体来讲,几位领导和刚才嘉宾谈到的。其中要把加快推动金融创新,降低行政审批,提高市场的审批效率,更多让利给市场主体,我们一直在进行更多的探讨。如何在金融创新的大背景下,开发更适合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适合广大的金融主体提供开发其他衍生工具的金融产品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防范金融风险对我们来讲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金融工具的意义对我们来讲,尤其是防范中小散户的风险作用最大。我们立足制定战略规划,第一句话就是防范责任风险,社会责任至上,最终把交易所打造成社会责任至上、市场功能完备、治理管控科学、运行安全高效的交易所。说到国债期货的问题,我还想跟大家说一句话,论证下来国债期货意义重大、风险可控、准备充分,只欠东风,希望市场主体继续支持我们,谢谢大家。

 

  郑学勤

    李总,我们是“一国两制”,“两制”一下另外看国内交易所发展的方向,从风险控制也好,投资者和交易所的关系也好,能不能提一些经验、教训、建议?

 

  李小加

   我觉得国内市场金融风险的控制在全世界都做得最好的了,现在问题不是控制,水太清则无鱼了。我觉得风险控制我从外面看,国内不是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和人家比起来有一个非常大的,我们资本市场建设过程中有后行之力,其他市场都是从中间大肚子发展起来的,从券商、期货商、经纪商发展起来,他们产生了一个交易所在上面,他们下面就是客户。所以整个监管和风险管控都是在这个层面上设计出来的,这个层面的中间地带非常大。我们后来发展,特别是经过国债危机和其他危机以后,我们把交易所和整个投资者中间已经完全是直接清晰的管道,直接下来了,世界上唯一一个重大市场,一个巨大市场,唯一一个市场结构是这样的,交易所直接和投资者,这中间地带是水是非常、非常清的,所以风险管控非常清晰,你没有钱或者什么问题随时停下来,这对我们国家金融安全产生一个非常巨大的,非常好的后盾力量。

  问题在于国内的市场发展到了必须要走出去,我们已经30年,资本积累已经到头了,我们消费市场上这么大的大宗商品,我们没有途径把国际风险匹配掉。我们所说的风险不是市场中谁倒了,一个经纪商倒了,一个期货商倒了,这种风险某种意义上讲是简单的政治风险,对市场来说真正中国的风险是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的期货市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你的风险没有真正的通过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管理架构风险。但你不能彻底的、完全的国际化情况之下,这个风险是无法杜绝的,我们收购LME就是这个原因。

 

  郑学勤

    张总,你能不能谈一谈怎么支持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静

   也谈谈我的个人观点,经纪公司和交易所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目前我们的关系怎么样?首先交易所和经纪公司的关系第一非常重要,第二非常密切,应该是在行业是一个良性的生态链,当然比以前好过了,是不是很良性呢?某种意义上讲,地位的不平等是有些错位,比如说我们叫创新发展,创新发展、安全有效等等,你得有钱,你没有钱怎么样搞投资者教育,基础建设、灾备系统,创新等等,都无从谈起。我们现在和国外一些成熟的期货市场相比,其中有一条就是差距,国外的大型期货公司和一些大的机构,他的实力可以说都比交易所不差,至少在经济地位上是一个水平的。现在从我们国内来讲,大部分公司能力还是比较弱的,所以在这方面郑商所想在各方面做大做强。一是我们搞的商业活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帮助公司来培养客户,培养投资者,特别是产业客户。第二,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制度,提高效率。再一个,在技术保障上给予公司更多的支持,投资者的教育,过去一般讲投资者教育,包括机构客户的教育、培养,国外大部分都是经纪公司的事,但我们现在的情况,交易所应该站出来,或者帮助经纪公司,或者跟经纪公司一道做这些事情。单纯放给经纪公司,有一些公司未必有这个能力。交易所有一个心态,帮助交易公司培养专业人才,有的话帮助他们做一些。另外,也要在经纪公司那里放下身段,多多学习。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过去是交易所领着一帮人自己搞,基本上大部分站在交易所的立场上做合约、设计,现在我们就把经纪公司请进来,甚至就是把项目包给他,他们在做,我们也在做。这些东西设计出来,要更让经纪公司站在经纪公司的位置上,站在客户的位置上,从设计阶段就对我们的合约进行深入的设计、参与。总体来讲,经纪公司和交易所关系怎么比喻?我认为应该是一个非常良好的,互动的,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

 

  郑学勤

    谢谢张总鼓励人心的讲话,时间到了,谢谢七位老总介绍这么好的经验,这也是一年难得的机遇,希望明年有机会再和他们一起交谈,谢谢大家。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010042号
Copyright 2012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