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教授演讲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间:2013-01-12 12:15

  高培勇:今天会议的主题定的是变革与成长,我想通过资本市场的变革成长也好,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变革成长也罢,显然都和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布局有关。

  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的是,随着上个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落幕,中国经济的布局已经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影响甚至左右中国未来资本市场以及宏观经济走势的十分重要的砝码或者因素。

  据我的观察,这种重大的变化集中在宏观经济的布局上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位已经同时指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往谈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定位的时候,显然都是要突出速度的,你比如说我们曾经用过又快又好,又好又快,最近几年用的是平稳较快,谈到宏观经济政策,都难免一个快字。这一次用的是健康、持续这样的经济增长,这显然标志着几层意思,一层意思,大家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起码中国将由高速转入中速,特别是个位数的增长,在这点上已经大致形成共识。

  其次,大家对于这场危机的长期化和持续化也已经形成共识。比如世界经济将低速增长,何时走出危机,目前难以预测,这是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的话。

  第三,用健康持续这四个字来作为我们对经济增长的追求,并且给出了几个可以测的标准,比如说没有水分,实实在在,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等等,我想这是一个在经济增长方面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还把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持续发展并列起来,这表明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对于改革、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有了高度的共识。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基础。在各方面的矛盾十分尖锐的背景条件下,要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健康发展,显然要求一个特别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正因为如此,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功能定位,这是第一个变化。

  第二个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同时指向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以往我们谈到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顶多是反周期的作用,这次除了逆周期调节这个表述之外,还提到要推动结构调整,同时把两个作用同时并列起来,显然也有深层次的考量。

  比如讲,当谈到世界经济将长期处于低速增长这样一种态势的时候,实际隐含着对这场危机的最深刻原因的一种判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一种表述,世界经济已经从危机前的快速发展转入到深度转型调整期,这场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结构出了问题,紧接着判断是,中国也好,世界也罢,要使经济真正走上全面复苏的轨道,它是不可能建立在现有的经济结构基础之上,要反危机,要使经济步入复苏的轨道,必须转方式,必须调结构,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同时界定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大作用,这是第二个变化。

  第三个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08、09年的时候,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惟一的,就是保增长,后来又加上了控物价,再后来到了去年,又加上了转方式调结构,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同时指向五个,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控物价,又加上一个防风险。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当目标是单一的时候,你可以全力去追求,当目标变成多元化的时候,你就不得不分散精力,所以在这样的一种多重目标同时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方向的时候,你很难想像我们像过去那样,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实现稳增长或保增长,这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当然这是在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条件下所做出的适当的选择。

  第四个重大变化,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尽管在表述上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稳健的货币政策。从2011年到现在,我们都实施的是这样一种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历来是有很大的距离,名义上相同,但是实际内容上却有细微的,甚至是非常重大的差距。我体会今年的积极稳健配,相对于前两年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上是趋向于稳健的,而不再是趋向于扩张性的积极的,我们整个宏观经济政策搭配处于,从扩张向中性的这样一种过渡状态,货币政策方面的表现我不多说,我体会就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言,尽管要在稳增长政策的追求方面担当主力部队,但是今年和去年相比,你从文件的表述上都可以看到它的细微变化。

  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要实施扩张,总体作用就是三句话,增赤减税扩支,今年财政赤字肯定会有所增长,这不仅仅因为赤字是积极财政的标志,要使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趋向于扩张,必须表示今年的财政赤字比去年来得大,去年是10700亿,今年一定要增加,这是一个变化。紧接着减税,在今年结构性减税前面加上一个限制词,结合税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再接着扩支,今年对于扩支用的表述非常慎重,非常截至,谈到投资的时候,要把投资投在打基础,惠民生,又不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性建设项目上,我就说这些。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010042号
Copyright 2012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