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论坛.jpg

5月10日下午会议文字直播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间:2014-05-11 10:35

【主题论坛】

    廖岷:各位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我是论坛的主持人廖岷,让我们从刚才周小川行长的货币理论回到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的行业,它发展的速度可能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和互联网金融绑在一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秉承清华大学综合学科的优势,从推动金融产业发展与满足国家经济增长需求的视角出发,早在20124月就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这是我国第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产品开发与孵化的机构。在2014年清华五道口学院面向日常日趋旺盛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开设了金融专业硕士互联网金融研究方向,下面有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康以同副院长上台为我们启动金融专业硕士互联网金融方向项目,有请康老师。

 

    康以同: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为此,五道口金融学院决定开设一个互联网金融方向,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第一代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为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监管机构输送急需的人才。在多年积累的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沿,我们开设了创新型课程,具体包括金融统计与计量、互联网金融发展史及相关商业模式、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案例和互联网金融实证研究等专业课程,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计算机安全与原理、下一代互联网等计算机类课程。此外,还布置一些前沿专题讲座,该方向由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提供课题支持,目前学院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实习基地的建设意向,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获取最佳实践的机会。另外,学院将在奖学金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同学选学此方向的课程。该方向将从2013级硕士开始实施,也就是说明年的7月份以后将陆续有该方向的研究生毕业。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将努力实现互联网金融产学研的积极互动,不断推动这个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我在此郑重宣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硕士正式开通互联网金融方向,感谢大家对互联网金融事业的关注与支持,谢谢。

    廖岷:感谢康院长,我们也祝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硕士项目能够为我们培养更多的人才,产生更多的支持这个行业发展的理论,不断的推动行业的整体健康规范的发展,也成为推动金融变革的推动者。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参与今天论坛的演讲嘉宾:

    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先生;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部副主任王科进先生;

    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先生;

    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马蔚华先生;

    阳光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功先生;

    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先生;

    Lending Club联合创始人Soul HTITE先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廖理先生;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女士。

    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这次我们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余额宝、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催生了金融市场的变革,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的商业银行业加大了创新互联网的一些产品,其实这次互联网金融的变化,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包括商业银行本身,以及传统的银行业何去何从的这样一种广泛的讨论。可能大家还记得最早的金融只要有了水泥和砖瓦,只要有了网点就可以成为一个金融中介。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了一次互联网的热潮,当时讨论中有了砖头和鼠标的讨论,当时就有一次讨论说传统的金融能否应对互联网的发展,最后的结论是用砖头加鼠标才能真正的生存。但是这次砖头也不需要了,鼠标也不需要了,互联网可以代表未来的一个方向。所以,这次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等等这样一种技术的创新下,互联网对金融确实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变革,而且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金融的审慎性这样两种性质不完全一样的东西的结合,使得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控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都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天下午的论坛我们的到场嘉宾将为各位带来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分享行业最前沿的政策的风向,九位重量级的嘉宾有来自于跟互联网相关的所有角度,来自于政府、来自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自于商业银行,他们将从各自的制高点带给各位洞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九位嘉宾每位1012分钟,首先有请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先生给我们做主题演讲。

    樊爽文:感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互联网我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一件发明之一,它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互联网和金融的嫁接必然对金融研究和金融实务的广度和深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互联网和金融嫁接它的优势或者它积极的一面已经有很多的讨论,我就不再多说。今天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希望大家能批评指正。

    第一,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本身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因为大家现在都在讨论互联网金融,其实很多时候对互联网金融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和清晰的概念,有的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和银行模式以及资本市场模式相并列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只是一个学术概念,因为实践中到目前为止严格意义上的新模式并没有出现。同时,我个人感觉真正的所谓去中介和脱媒的路应该还是比较遥远的,至少在短期内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不管怎么样界定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应该还是要遵循金融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核心还是风险管理。所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不是两个对立的阵营,不是你死我活,也不是说金融活动一旦在互联网上做或者依托互联网做就变的有点儿那种也碰不得,也摸不得,也说不得这样一种感觉。现在好像一说互联网金融就容不得不同的观点,这种热度很高,也容不得约束,我觉得这种现象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一旦有点儿约束就会被扣上不尊重市场,不顺应潮流,不鼓励创新等等这样一些帽子。现在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把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如果对立起来的话,这种危害性还是比较大的,比如涉及到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的规范,一旦提出就会有一种阴谋论,是不是维护市场既得利益者,维护传统银行的利益等等,我觉得这都是把这两块对立起来所产生的一些后果。

    互联网技术应用,包括互联网思维,我觉得对整个金融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里面应该说没有革命,也没有颠覆,更多的只是一种融合和渐进式的变革,否则的话和互联网精神这种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精神本身就是相悖的,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从事金融活动还是应该有一些敬畏之心,电子商务或者其他的互联网企业还是不能用搅局、颠覆、革命这样一些心态去做金融业务,因为归根到底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的一部分,做互联网企业也好,做电子商务企业,如果做不下去了关门大吉,影响的只是你自己的资本或者说充其量影响一些PEVC等等一些投资,但是做了金融业务以后就不一样了,你任何的一个活动或者说你的生死存亡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情,而是会涉及到一部分人或者一个地区或者整个国家的稳定。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各个国家对金融的监管要远远高于其他的行业。所以,从事金融活动还是应该多一份审慎,少一份娱乐,少一点儿“我是屌丝我怕谁”,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可能更有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

    另外,在互联网领域所谓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法则在金融领域应该是不适用的,或者我们应该在这方面有比较审慎的讨论。从金融行业来看,只有审慎稳健才能走的更远。

    第三,金融创新必须以依法守规为前提,从金融发展来看,实际上整个金融行业应该是使用新技术比较快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从计算机的应用到网络的应用,在这个方面金融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应该是走的比较快的,现在的一些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或者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对未来的金融业整个的创新发展应该是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金融这种创新发展的速度是能大大加快。但是新的东西我觉得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也不一定就是科学的或者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还是应该警惕各类不法活动打着创新的名义去借助于互联网合法化。创新应该是要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一个前提,否则的话就只能是披着创新名义的违法违规。如果有些法律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了,我们所做的应该是推动这个法律制度的修改,而不是直接和这种法律制度相对抗。毕竟法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础,另外一方面,我们在依法守规这方面的意识应该说还是在努力的培养过程中,本来就欠账很多。

    第四,对互联网金融的探讨和探索应该多几份冷静。个人感觉现在我们对互联网金融的话题和实践都还是比较热,并且有点儿过热了,这种过热的表现出来个体的不理性或者这种群体的非理性的狂热在推动发展的时候可能会为未来留下比较沉重的负担和代价。在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当时冲击最大的就是资本市场,未来如果我们这么持续的这么高热下去,一旦互联网金融的泡沫破灭了以后,影响的可能就不只是一个资本市场,可能会是整个金融体系,可能会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大家都在说“宝宝”们产生以后是唤起了全民的金融意识和理财意识,我个人不是这么看的,金融意识和理财意识并不是简单的钱能生钱,“宝宝”们在宣传和销售这些产品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价或者对风险揭示的教育。另外一方面,现在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被打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金融意识或者理财意识就理解为你能够去有这种概念,把自己多少的钱都可以生钱,这并不是金融意识和理财意识的全部内容。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狂热的气氛中,我们的讨论会失去客观和理性,甚至这种讨论失去客观理性以后会影响到政策制度的制定。大家会有点儿感觉,我们3月中下旬的时候对中央银行注册管理办法的讨论,当时的讨论氛围应该是不够冷静的,关于网络金融支付的规定大家讨论的沸沸扬扬的,很情绪化,这种情绪化没有什么正的能量和建设性。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金融行业这种限额规定作为一种结构性的保护措施是被广泛使用的,即便在现在大家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条件下,从欧盟也好,从英国来看,他们对支付账户,当然他们不见得用支付账户这个概念,用的是可充值电子货币这些概念都是有一定的约束的,欧盟就约束可充值电子现金不超过250欧元,英国不能超过150美元,包括2012年美国的乔布斯法案出台以后,对众筹,比如十万块钱的年收入以下买你收入的10%等等,都是用这么一种限额的规定。我觉得对这些规定不是冷静的考虑或者探讨才会有价值,国外众多的规定限制也没有听谁说“我妈都不管我花钱,你凭什么管我花钱”,这种讨论一旦失去理智以后,危害性还是比较大的。

    再谈一下关于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监管。一是金融监管体制、理念和监管的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功能监管应该是势在必行的一个要求。二是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消费者群体的扩大,风险形成和传递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风险管理更加复杂。所以,对金融监管来讲,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不是放松。三是在金融领域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这种监管方式个人认为是弊大于利的。四是同一个市场同类的业务应当保持监管的一致性。如果在一个市场上一个主体在做同样业务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需要享受一些豁免的话,相应的就必须接受一定的制约。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廖岷:感谢樊司长,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不是对立的关系,怎样看待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无论是做线上还是做线下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尊重金融行业的特点和游戏规则,创新与法律的关系,对互联网金融要理性,要理智,谈到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与时俱进,标准要一致,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加强,最后他不赞成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实施负面清单。感谢樊司长。下面有请中国银监会法规部王科进副主任。

 

    王科进: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刚才听了樊司长的讲演,非常精彩,他已经把互联网金融大的方向发展和大的观点都讲的非常清楚,我今天在这里只做一个补充,我只讲一些具体的业务问题,这样有助于理解樊司长的那些观点,我想讲的是我们互联网技术在金融当中的应用问题,你们理解了这些问题可能对将来互联网的发展,对你的业务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会有一个帮助,也会更好的理解我们在监管当中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措施。

    首先,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是一种信息技术,大家一定要知道它是一种信息技术,它是一个信息的汇集、存储、传递、分析、应用等现代化的技术,这种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应用把它植入进来,大大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效率,降低了服务的成本,跨越了服务的空间,延长了服务的时间或者说同时缩短了服务的时间,提高了服务的速度和效率。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传统银行服务的模式。这种改变主要是信息传递、信息分析、用方面的改变,并没有改变我们银行服务的本质内容、内涵和要求,我们银行的本质内容并没有变。银行服务的基本规律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第二,互联网技术在银行服务中的应用同样会带来新的风险,并不是没有风险的,需要我们对新的风险积极的探索研究分析,需要我们加强防范,要使我们互联网在金融中的应用在规范中发展。

    第三,我想谈谈在银行支付与结算业务中我们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支付结算是银行最基本的一个业务,这也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标志性业务,我们每个人都有账户,你的账户都是在银行开户的,是你到银行去开的户,和银行有一个协议,你把资金存放在银行当中。当你需要用资金的时候,银行是根据你的指令,根据客户的指令来支付你自己账户里的资金,这是过去一个传统的模式。这个模式很多年了,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这个发生了改变,银行大量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以前传统的操作模式我们客户要跑到银行来办理相关手续,确认我自己的身份,来下达我的支付指令,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不需要这样了,你可以在家里用计算机很快就完成了这个支付,这是我们银行在应用互联网中发展的业务,现在已经相当的发达了,这个业务的应用也非常的好。

    同时,互联网也发展了一种新的业务,因为这种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给银行下达支付指令,你的地域空间远近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不需要考虑了,时间也没什么限制,地域的限制和空间的限制基本上没有,晚上12点、银行下班以后也可以进行电子银行的支付,这就使得我们银行支付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使便捷程度大大的提高。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使客户在经营活动中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网络,将客户自己的支付指令传递给银行,大家注意这里有区别,因为原来你对银行基本也通过互联网的手段,通过移动互联网,你自己对银行下达了指令,现在不是了,现在出来一个第三方支付机构,你们把你的支付指令,你自己账户的支付指令传递给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再把你的指令转给银行,要求银行按照你的指令把你自己的账户资金支付给指定的客户,就变成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的银行支付结算就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对客户的身份进行识别,银行我怎么知道第三方支付来的指令一定是你自己亲自发的呢?保证我们经常看到你的账户号,预留了手机号,你的姓名等等一些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具有完整性和一致性,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以防止你自己账户的资金被盗取,要确保支付指令来自于自己客户本人,要进行充分的识别,还要及时的提示我们客户你的资金变化的情况,反馈,你指令下达了以后,马上你的手机收到信息,支付了这么多钱你心里也放心。同时,我们还要确保在交易失败的时候,如果这个资金需要退回来,那也要退到你自己的账号里,在这些方面堵塞各种可能发生的账户被盗用的漏洞,确保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这一方面应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都在积极努力来提高自己支付结算的安全程度,银行网银的安全程度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便捷了你的支付,同时也有一些漏洞,也时有发生我们银行账户被盗用,我们个人信息被泄漏,被不法分子利用你的个人信息突破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识别的关口,这个现象也是发生的,我们也处理过很多这类案件。

    基于此,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效率和安全到底哪个更重要,这里不能说哪个更重要,应该说效率和安全是一个平衡的问题,我们既要方便,又要安全,这要保持一个平衡。比如我们现在进地铁需要经过安检,以前没有安检我们下地铁非常迅速就到达了上车的位置,但是现在速度稍微慢了一点儿,因为你要进行安检,但是它的安全程度提高了,确保地铁乘客的安全,这是一个平衡。第三方支付更讲客户体验的便捷,但是也要考虑安全的问题。目前第三方支付也提出了很多保护措施,比如推行的用户保障计划,对客户的资金损失进行补偿,很多他们的口号叫“你敢用我敢赔”,如果发生了支付的错误损失,我就赔付你,这是根据大数原理进行赔付的,以提高客户对第三方支付安全的信心,应该说这种补偿方式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它是一个事后的补偿方式,也仅适合于小额的资金损失,不适合于大额资金,如果是几十万,几百万这种大额的,我们出现过这种大额资金被盗,他们也在赔付,但是不适合,因为大额的资金损失发生以后,赔付起来负担是非常重的。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事前的风险防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出文件加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我们希望我们这种合作是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提高我的便捷性,提高它的效率。

    下面我想讲的就是互联网业务它在信贷领域的应用,信贷这个业务就是一个资金的提供方,一个资金的使用方,资金的提供方把资金通过自己的风险控制、尽职调查等找到合适的客户,然后找到一个风险可控又可持续发展的客户把资金提供给他,最终还要把资金收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出借方必须有完善的风险控制技术,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它有两个环节非常关键,第一个环节就是你要正确的能够找到合适的客户,能发现、能找到他,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在理论上叫逆向选择,客户会逆向选择,本来他不是一个合适的客户,他会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合适的客户,你就要正确的来分析和判断。传统的银行业务靠什么呢?靠我们完善的尽职调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的原理都是信息对称,要把你客户的信息搞对称,大量的尽职调查,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来印证尽职调查的情况,然后进行风险评估,了解他的生产经营状况,了解他的公司治理,了解他的人员,了解他的技术,了解他的市场、销售渠道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认真去做,来解决逆向选择的问题,风险控制,正确的风险评价。

    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不对称在一部分客户里解决的比较好,比如我们在线的电子商务有大量的商家,小微企业商户的商家,他们在电子商务当中有大量的交易,有交易记录,这个记录对他的销售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可以提供一些支持的信息。我们在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都有,有很多客户是消费买东西,你买东西也提供了你的信用、消费量,也提供了你的消费习惯等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都有助于我们实现信息对称。另外,由于大量的小商家的客户和消费者在线,对于贷款人来讲,他也非常容易的能够找到这些客户,同时记录比较完善,计算机技术分析云计算、大数据比较快,他可以很低成本很快的决定是不是借款给你。这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一个优势,在线上一些消费型的商家,能够比较快的使得信息对称。

    还有一个环节我们要注意的,我们还要有一个道德风险的控制。当你把资金借给借款人以后,借款人是需要正确使用资金,按照我们约定的用途合理使用,这里就会产生道德风险,有些客户会不按照原来的约定使用或者冒更大的风险或者挪用等等,这个控制也是我们信贷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传统的银行业务都是进行跟踪,贷中管理,贷后跟踪,去企业看,也通过很多支付渠道,包括银行的账户分析你的资金回笼情况,货物销售情况,等等。互联网也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支持,对他网上线上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支持,他确实拿这钱买东西了,商家拿钱进了货了,进货的时候网上交易都有纪录,进了货卖给谁了都可以及时的跟踪,这也是这方面积极的作用。所以,互联网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两个问题,尤其是现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大量的积累,有助于解决交易行为的信息不对称,了解借款方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等,能够比较有效地判断风险,判断这些企业的偿还能力。同样,这些道理也适用在线上交易的消费者。我需要讲的是这个还是不足的,因为这只是一部分客户,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讲,我们还需要大量的线下的信息,也就是我们要有人去找客户,做风险尽职调查,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分析。线上是解决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线下交易的商户,大量的贷款,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需要我们通过线下的活动来完成。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技术在金融的应用不能单纯说线上线下怎么样,这两个应该把它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客户当中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客户线上信息足够了,对风险控制,大数据分析来控制风险都没什么问题,但也有很多客户不适合这样,它在线上的信息比较少,尤其交易记录比较少。所以,线上和线下的交易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互联网在银行业的应用得到成功。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第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是一个双刃剑,大量的银行业务可以用互联网金融,也有很多非法的银行业务、非法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应用互联网金融,提高了这些非法金融活动的规模,聚集的速度,危害的程度,它的破坏力会更大。因此,我们也要加强对非法的互联网金融活动的防范和打击。比如你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非法集资,这样集资的速度会更快,原来集资都是要见面的,人和人之间做集资活动,现在在网上就可以进行了,不需要见面,时间和空间都跨越了。所以,现在要打击这种,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从事非法的金融活动,还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等。所以,这也是我们发展互联网,金融监管当局应该注意和防范的,应该加强监管力度。

    我今天就简单讲一些具体问题,供大家参考,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廖岷:感谢王科进主任,他从技术应用呼应了樊司长的观点,互联网技术在信贷支付、信贷服务中的一些使用,关于效率、业务模式、隐患、风险、信息不对称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阐述,核心的观点要注意技术带来的方便与安全,隐患的问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下面有请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先生。

 

    樊大志:今天特别感谢组委会,今天跟大家交流四个观点。

    一、中国的银行业始终是先进科技的应用者和推动者,也是受益者。

    大家不要把银行的科技和互联网两个事情对立起来。为什么说银行业始终是先进科技的应用推动者和受益着呢?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资料大家可以看一看。

    首先,银行业是先进科技应用的推动者,70年代银行主机就已经是很时髦的事情,80年代柜面可以用电脑,银行内部可以通存通兑,发展到我们和国际接轨。90年代,电子资金的汇兑系统,我们有全国的电子银联,我们有银行卡大的支付系统。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就没办法说到底有多少高科技在银行使用,最典型的就是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和新一代网银的实现。所以,银行一直在推动高科技在银行系统的应用,这是第一个信息。

    讲几个数据,2013年整个人民银行系统支付的业务235万亿笔,现在我们每天处理量三千万笔,2013年末银行累计发的卡38亿张,信用卡将近4亿张。大家讲互联网金融,如果没有这两个卡和系统的支持,互联网金融是很难有今天这些“宝”的。

    二、银行柜台服务的演变。

    如果大家看一些老照片,我们70年代纸质账本加算盘,我估计这里就马(蔚华)行长做过这个事儿。80年代开始有单机的电脑,到90年代银行已经成功的开始应用影像系统进行作业,就是影像的传输,到今天已经有了广泛的数字应用。当时有ATM,现在的VTM等等。

    三、从我们的自助设备来看,1987年中国才有第一台ATM机,到现在27年的时间,到1996年才有第一台的POS机,2012年开始有这种影像对视的VTM2013年有个数据,现在ATM62万台,每年的交易笔数370多亿笔,还有一个2013年末POS机超过一亿台,12个人就有一台POS机,银行卡消费达到将近130亿笔。大家想想,这既是高科技的进步,也是银行投入的钱,没有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科技的应用。所以,银行一直是高科技的推动者,不是一个阻碍者,更不是绊脚石。

    四、网络银行的兴起,我们最早有电话银行大家觉得就很时尚,打个电话可以报失等等,很快网银1.0版,2.0版,3.0版,现在推我们的手机银行,我们手机银行办理业务非常丰富,现在的微信等等,新的应用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银行就是网络高科技的推动者。

    银行也是先进科技的受益者,之所以有这个动力推动这些高科技,同时也是受益者,第一个就是我们服务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大家想想以前的信汇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把一个资金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后来有电汇,我们可以做到一天,两天或者三天,现在就是时到账。所以,你的朋友、家属动你的钱你手机马上有反映,随时可以跟踪查询,之所以有这么快的效率也是靠科技支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科技支撑,银行对客户的服务也变的更加方便快捷,也使银行的客户群体快速的增加。我们现在银行的结算账户有多少?56亿户,2013年比2012年有将近15%的增加,2013年网上银行交易达到将近1100万亿,去年手机银行刚刚开通两年多的时间,2013年当年手机银行的交易额就达到将近13万亿,银行也是高科技的一个受益者。

    高科技为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们不光是服务面增加了,效率提高了,同时我们风险防控手段也增加了,有硬控制,首先很多风险防范的措施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来限制。第二是由于我们这种可量化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可以做很多模型,可以做客户细分,第三是可视化,现在远程监控、远程审计、远程视频、远程贷审的这种贷款已经在银行系统实施,也大大节约了我们的人力成本,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第四,银行对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幅度提升。2013年末电子银行离柜率达到了63%,银行很多业务已经不用到柜面做了,这63%的离柜率相当于全国得有36万个网点才能完成这么大的交易,现在全国的商业银行网点只有21万个,就等于通过先进的科技增加了15万个营业网点,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既便民,银行也提高我们的服务效率。

    银行是怎么看待互联网金融和高科技的,银行不论怎么应用这些高科技手段,客户的信用和风险防控永远是基础,背离了就不是银行,银行有三个成本比其他机构高。第一,我们为了确保整个客户流程的安全,银行的流程体系是相当严密的,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管理成本。第二,银行为了确保流动性,不可能把一百块钱全部放出去,一定要留一块备付和流动性,资金成本也比其他行业增加。第三,无论是央行也好,商业银行也好,每年都有上百亿的科技投入用来保护客户资金的安全,这块也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运营成本。三个成本造成付给客户的效益会低一些,有些成本会高一些。

    客户信息的完整和交易安全是银行开展业务的前提,我们必须保证客户信息是完整的,交易是安全的。刚才银监会的王主任讲,同样给第三方指定让银行汇款,银行一定要保证这个信息是真实的你自己发出的,那就增加了我们很多审核的环节。银行是一个信用中介,我们必须保证每笔的交易安全和交易的准确,不能有错账,银行从来不敢说“你敢付我就敢赔”,银行我付出的保证真实安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我们对信息安全的保密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面对互联网金融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们怎么面对互联网和其他业态的竞争,第一我觉得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开放心态做什么?提升银行自身的服务能力。我概括的不一定很准确,互联网思维第一个就是现代的互联网产品都有很鲜明的网络时尚特征,包括起的名儿到交易习惯,遵循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二追求极致的体验,高度开放的,24小时的虚拟环境,而且现在互联网的客户越来越习惯于人机对话,为什么习惯于人机对话?人和机器对话变的更加自如,有主人感,到银行和人打交道有被服务的感觉,所以,现在人和机器的感情越来越好,人和人的感情越来越淡漠。

    互联网利用网络的优势搞了一些门槛低,小额化的模式,这一点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挑战就是跨界服务的问题,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客户的快速聚集和退出,有点儿像快闪,这种跨界思维给很多传统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什么麻烦,就是大家讲的“不明觉厉”的竞争在增加,银行搞不清楚谁在和我们竞争,但是确实竞争很厉害。以前互联网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现在突然变成竞争对手了,真不知道哪天出来的。我们对市场判断的难度和服务难度在增加。

    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小金额服务的客户更关注的是交易时效和交易成本,而不太关注交易的安全。如果我付错了一百块钱,你是懒的做投诉的,当你付一百万的时候,你恐怕就不会这么自在了,你可能就会选择一个小的机构,对小客户交易的习性银行怎么服务的问题。

    互联网给银行带来的挑战,在效率与安全的平衡上我们怎么办,到今天为止,银行更多的还是向安全倾斜,宁可牺牲效率也压保证客户安全,现在就和互联网的观念造成了一个冲突。我们客户体验的便利性、网络体验的便利性远远好于银行实体店的便利性,这也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

    银行自身要反省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风险管理同质化,付一百块钱和付一百万块钱对风险的评审是一样的,就很难做到小金额的交易以效率优先,而大金额的交易以安全为先,银行到今天没做到这个,将来怎么办,这是一个课题。另外,银行是受到严格的监管和准入的,我们要想不受约束的做跨界服务不是那么自由的,这是互联网金融给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我们的应对措施五条,我们还是在努力把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打造成一个第二银行,适应网络需求的一个特定的银行。

    第一是坚守安全的底线,永远不能动摇,如果不安全了银行业就没了。

    第二是放下身段去服务,你就得面对那些“屌丝”,这个词儿我不大用,怕读不准,你对基层老百姓对小型客户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服务他,否则这些一旦离开你的时候对银行的挑战是很大的。它的聚集效应很强。

    第三是我们要学会针对互联网特点来优化自己的产品,大家可以想想实际银行以前有很多产品,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宝宝”,比如原来银行推的定活两便,原来有的零存整取,原来也有过7天通知存款,都是银行在努力通过一种变相的改变周期期限来提高收益的产品,但是商业银行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把这些产品按照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去整合提升。这些东西有很大的空间是可以做的,倒不是为了应对谁,我们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也是应该做这个。

    第四是客户细分,可能在座的人希望网络的服务功能更强,但你们知道中国还有7%的人家里没有电脑,有些人也需要银行做柜面的面对面的服务,这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两个服务的手段我们同时都要用。

    第五是作为银行的从业者也好,管理者也好,一定要学会从客户的投诉批评声中发现商机,投诉和批评我们的客户将来都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商机,谢谢大家。

 

    廖岷:感谢樊行长,一个是内容精彩,时间也把握的非常好。樊行长刚才用一系列数据代表商业银行说了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观点,他认为银行业是先进技术的推动者和使用者,这些宝宝最后都离不开商业银行本身的支持。另外,它的客户的信用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金融的最重要的基础,作为商业银行行长他也在论坛表态是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尊重这种跨界的思维,更加注意把握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最后他也阐述了作为商业银行怎么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心情。

    我们论坛已经从政策层面转向了商业银行的层面了,下一位演讲嘉宾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是我非常尊重的老前辈,我们的马蔚华董事长,有请。

    蔚华:刚才几位的观点我都非常赞成,互联网金融现在的确很热,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是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实际上商业银行很早就用互联网做金融了,所以,我们权且承认这个概念,但是我觉得真正的意义就是用互联网这个技术形式做资金的融通,凡是这个都应该叫互联网金融。

    虽然我不当行长了,到哪个论坛,媒体和同学问的问题基本都是互联网金融,我本来是当壹基金的理事长,问问慈善公益的事儿,结果没人问。现在互联网金融热度很高,尤其在学校和媒体这儿,我经常给企业家讲,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他们关心的好象不太是互联网金融,他们关心的是怎样得到低成本的融资和怎样能顺利的上市,问这个问题比较多。我是清华的学术委员会,五道口学术委员会,我今天还是按照这个题目讲互联网金融。

    刚才他们几个讲的我很赞成,互联网金融和银行做以传统金融用互联网形式去做业务,这之间我觉得没有根本的对立,我们经常把它说成他们之间什么颠覆性的创新,颠覆性创新有,像现在比较火的小米手机,叫“屌丝逆袭”,还有特斯拉叫“跨业打劫”,这个说颠覆性还有可能。传统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他们最本质的我认为应该叫优势互动,相辅相成,他们有挑战,这个挑战都对双方进一步改革发展有利,可以从他们成长的过程去看,实际上传统的银行用互联网做业务,做互联网金融很早就有了,刚才樊大志行长讲了,最早的商业银行是用IT计算机、电子商务,是做渠道,做制度、电话银行,接着以后就是做产品创新,这个产品创新已经做到移动支付要取代信用卡,然后还有用微信做金融,这都应该是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做产品。现在也有一些银行用互联网搭建商务平台,可能他觉得互联网企业做金融,我们金融也可以做互联网,就出现了商务平台,这也是它发展的一个思考过程。

    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也是由来以久的,我记得八几年的时候,因为互联网本质上从IT开始,那个时候比尔盖茨当时就想,因为银行两大功能,一个是融资中介,一个是支付的平台。所以,既然我把设备租给你,我自己来吧,比尔盖茨很早就想做直接软件公司,80年代就要取代银行的支付业务,后来由于银行游说联储就没让他成功,但是比尔盖茨当时放下一句话,说你们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就是21世纪要灭绝的恐龙。当时我到招行对我刺激很大,我一直受它的刺激把互联网运用到商业银行了。

    现在很多商业银行的网络替代率都超过80%,招商银行做零售业务网上的替代率超过90%。所以,这些IT企业一直到90年代,我们当时的支付网关是靠第三方支付,后来有了银联以后,这几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就消失了,然后2004年开始有了支付宝,我觉得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为什么到现在能够风生水起这么热,他有一个过程,首先是大的生态环境,做金融也有一个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就是我们使用互联网的网民越来越多。十年前我们只有五千万,现在六亿多,网络的普及率十年前百分之四点几,现在46%,都翻了十倍,所以,这种互联网的需求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就有物种的出现,我觉得互联网的进取精神应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因为我们传统的银行按照大数原理把资源都投入到最能给它带来效益的那个头部去了,长尾理论的头部,我们忽视了那些零星的碎片,频繁发生的小众的,也就是在弱势群体的空间里,由于你忽视,有了金融生态以后,它就应运而生。所以,首先是第三方支付,在你服务不到的地方应运而生,它适应了这些小型的零片,然后到一定程度,比如支付宝搞了七年,沉淀了大量的交易数据,阿里小贷认为通过这些交易数据,我可以判断客户的风险,完全可以用互联网做信贷。接着就是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而且这些客户和互联网的黏度增加,他要在这个基础上的产品同样可以生效。他一步步进入了整个金融领域。

    我觉得我们这些互联网企业开始的表现是对用户价值的再挖掘,因为这些互联网企业他们流量变现最开始主要是门户网站搜索,还有社区平台,靠广告这些流量变现,后来他们发现这些流量变现光是这个还不够,这些沉下来的流量还可以有更大的用处,他们就发现金融一是盈利比较高,二是比较标准化。他们就把互联网这些流量和金融的发展结合起来,所以,产生了这么多的金融产品。互联网企业不断进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传统银行学习的。

    再有,他们也赶上了由于新生事物监管的空白,监管当局对新生事物也是采取一种扶植和容忍的态度,发展到一定时期因势利导,才能建立制度,才能规范,才能防范风险。所以,这样就给互联网金融发展,特别是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条件。当然,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对传统的银行原来的一统天下确实有很大的挑战。一是职能端,传统银行的业务首先是支付,第三方支付每年百分之百的增长,现在已经快五万亿了。二是融资,互联网融资,P2P,还有网上信贷。三是理财财富的管理,余额宝这种财富也对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四是负债端,这是银行脱媒的加速器,由于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还是管制的,但是银行体系外的金融市场越来越发达,余额宝的利率有人说收益率是6%,活期存款是3.5%,谁都愿意去余额宝。对银行的负债是个比较大的冲击,银行又用协议存款的价格把它买过来,银行也觉得这个事儿很窝囊。

    这些所有的表现最后到盈利上还是有些影响的,虽然现在影响不大。所以,过去可能我们把这些直观的挑战,这些脱媒,份额的侵占我们看的比较重,实际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他们形成的份额还是很小的一个部分,我们看到在将来按照未来的观点,我们说像Facebook它有九亿多实名制的客户,如果按照现在分析的话,有搜索引擎,有云计算,有征信体系,有移动终端,这九亿多实名制的客户,有资金供给的,有资金需求的,可以在网上直接就完成了供需的平衡,因为它可以实时定价,可以在终端完成,但是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境界,我想在可以看到的未来还很遥远。所以,我们银行看到互联网对我们的挑战,在这些份额上现在还不是令我们感到很危机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对互联网的认识要超出现在这些业务层面的,这几点我们应该特别感到对我们的挑战还是挺大的。

    第一,因为互联网金融,特别是大量的第三方支付的发生,它这个模式的第三方支付的客户完成已经离开了银行的账户,实际上它切断了银行和客户之间原来的直接联系。所以,我们可怕的不是第三方支付夺取了你多少份额,而是它把你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切断了,我觉得这是我们首先感到危险最大的。如果一个银行失去了对客户直接的联系,就没办法分析客户的习惯和需求,一个金融机构如果不了解需求的话,它可能是最危险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消费方式,比如柜台、客户经理介绍,它是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使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及时性、便利性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这样互联网金融就进入了消费者日常的生活。现在互联网金融有一个应用场景化,就是把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的应用跟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以场景为出发点,把用户的需求改变成为他们很有趣的,很有吸引力的这种方式。比如腾讯的抢红包,背后实际上是绑定信用卡账户。所以,它这种场景化的营销就使客户体验大大增强,这就远远比银行的柜台和客户经理的介绍更能使客户的黏度增加,这个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第三,互联网金融因为互联网是互通互联的,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开放性,它这种开放性就使客户和我们的银行能够直接的进行交流,我们过去传统的银行内部的渠道还是比较封闭的。为什么现在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有众筹、众建、众创,这个平台是开放的,银行跟客户同时可以设计产品,可以同时开发产品。所以,这样的话就使他的产品更加符合市场,这比银行封闭的产品再去营销市场要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这也是我们传统银行应该看到的。

    第四,互联网金融,可能我们觉得它更加普惠,更加民主,更加考虑到小众。所以,它可能更广泛的联系各种各样的客户,过去传统的银行实际上一块钱绝对不会理财吧,互联网就把一块钱的这些零星的集中到一起,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团购吧。但是它就满足了这些普惠金融的需要。所以,它能更得到社会广泛的大家的拥戴。我觉得我们现实的份额的分流,现在不足以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但是这几个方面,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商业模式给你带来的挑战却是值得我们传统银行深思的。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在这个方面受到启发。

    我们特别应该看到互联网金融和我们传统的金融,现在是各有特点,传统银行的优势是资金的优势,是经验的优势,尤其是风险管理,是渠道的优势,而互联网金融他们是具有创造力,想象力,能够用大数据和后发优势,我觉得他们之间有不同的目标客户群。所以,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应该寻求一个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道理,不要过多的把对方看成敌人,应该看成是一个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金融的本质在于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互联网虽然在虚拟的空间能够拉近距离,但是它不能带来人性化的一些关怀,虽然能产生海量的数据,但是目前还不能提供综合化的。所以,我们做传统银行的我们怎么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迎接挑战,所以,我的观点,传统银行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的优势互补,这个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这样做了,就会使我们的金融服务面更加扩大,我想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谢谢。

    

    廖岷:感谢马行长,他上来以后对互联网金融做了定义,一切利用互联网在网上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就叫互联网金融,刚才他也反复强调了互联网和金融的关系,是优势互补,要把挑战作为一种正能量,促进金融的发展,也促进互联网企业本身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他专门详细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可能给银行带来了一个深刻影响,非常深邃。

    今天论坛应该让互联网企业说说话,下面有请腾讯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先生做演讲。

 

    赖智明: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代表腾讯来到五道口跟大家做一些分享,我们在五道口有很多的朋友,一起创新工作。很高兴来到这里。今天我有几个观点想跟大家分享。

    第一点,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我们连接一切,跟整个腾讯集团多个开放平台一致。

    谁在用微信,谁在微信上面玩游戏,请举手?大概三分之一,春节期间用微信红包发和收红包的朋友有多少?超过一半人,60%

    从去年10月份的时候推出微信支付,把支付能力和微信广大用户群体结合起来,产生很大的化学反应,也是衍生出来很多很好的一些商业和社交应用,微信支付本身就是人和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很核心的产品,它在小额支付领域可以让用户资金很安全、方便的结算给商户,以及人和人之间通过微信红包在节日里面让传统派红包的习惯变得非常社交化、非常好玩,连接一切是互联网金融非常核心的理念,今天我准备一些材料,我想跳过一些宏观的内容,腾讯财付通怎么思考互联网金融的方向,刚才我提到连接一切,连接人和人,连接人和商业机构、连接人和金融服务产品。这里面几个宏观数据,我们看到用户用手机上网的时长和移动互联网上面的用户增长比PC更快,所以我们有很多的产品在移动终端那边开发,已经不在PC上面同时来做,理财通是一个例子,一会儿我会举更多的内容。

    我们也看到很多不同的产品他们在互联网化上不同的程度,微信上即时通信为先的应用他们移动互联网化的程度非常大,同时它也带动了很多包括游戏,包括O2O,包括线下生活很多不同的应用相对的移动互联网的程度也是越来越增加,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用户他们在很短的时间转化成为手机会打开玩一些很休闲的游戏,我们推出微信支付的同时推出打飞机的游戏,短短一两天全民打飞机变成一个很大的潮流,先后我们推出很多很受欢迎的游戏在微信平台上,这里面是一个非常快速的变化。

    我们也看到很多的网民他们可能以前是比较专业的在PC上使用互联网,现在变成更多草根的用户在移动终端上上网。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么小的屏幕上设计很成功的产品更多要关注产品体验,然后同时也做的更简单更好玩,微信红包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我们也看到从通讯到消费和电子商务一个逐步转移,逐步深化的过程,然后我们也看到移动支付基本上有很多数据都看到已经到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只要我们很用心的设计很多很引爆潮流的体验,我们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带来很大的变化,获取到很多用户的口碑,微信红包是我们连接人和人的产品。

    第二点,在互联网金融有更多创新的机会,我们会运用到很多社交化的元素,更多像游戏的一种元素在这些产品里,但是最核心还是我们风控会做的非常强,在微信红包这里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引发了这个潮流,很多用户觉得它很好玩,因为你扔一个红包到一个群里要抢的快才能抢的到。你打开的时候才知道到底里面有多少钱,这也是一个很好玩的元素。

    春节的时候我们碰到很多在海外的用户给我们反馈,我身在美国,很想给大陆的亲友发微信红包,我们立了一个目标希望明年的春节我们可以为全世界很多有华人地方的国家开放能发微信红包的产品,更多的让人和人在互联网金融产品上可以有更多的连接。

    我们也看到手机越来越像一个钱包,它不只涵盖支付的功能,同时也有很多给到商户的一些工具,包括忠诚度计划,优惠积分,还有很多地理位置的信息,包括大众点评、嘀嘀打车,里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我们觉得手机越来越像一个钱包。

    第三点,我们在互联网金融上开放的定位,刚才马行长提到从银行的角度和互联网公司我们合作共赢的生态,银行有资金的优势,它有风控的优势,我们和银行是结合一起,腾讯我们在开放平台的大前提,一个很主要的定位,我们开发了微信银行,招商银行是第一家开通微信银行,同时很快速获取到上千万级别的用户,以前银行可能需要很昂贵的获取用户的成本,可能要几十块钱,一百块钱才能让用户下载一个手机的APP,下载完之后还不一定活跃,用户不一定打开,不一定使用,但是有了微信银行用户点一下关注就可以把微信招商银行开通,并且我们和银行联手开发的功能很简单,也是用户天天有需求的,包括账单查询,包括转账、信用卡还款,这些最频繁使用的功能我们很轻便的做到微信里,让微信银行有很大的生命力,很短时间很低的成本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成本去获取用户,反而是给银行提供一些机会,可以更直接的来服务用户,变成一种直接提供服务的工具,让移动互联网我们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核心就是去中心化,就是把中间的环节去掉,服务的提供商,包括银行可以直接给用户提供服务,我们觉得这是很重要的定位。招商银行之后,每家银行基本上都开通了微信银行,我们也是按这个路径为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和券商有更多的属于不同板块的一些开放平台合作。

    另外一个微信银行为银行提供很大的好处省了很多短信的费用,因为通过微信下发很多服务信息,银行能省很多成本,我们也非常高兴在开放路径里我们有提供微信银行这么好的为银行、用户创造价值的一个产品。

    我们觉得未来以开放平台的方向会继续来推动我们跟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这些传统的金融机构使用到我们连接一切的理念的平台,就是人和金融机构之间产生更多的连接,让人和金融服务产品可以产生更多的连接。

    第四点,谈到理财通,刚才谈到很多有关余额宝,有关宝宝们,理财通也是其中一个,为很多互联网不管你是草根,你是高富帅,你是土豪,你是文艺青年,每一个人不管你是一块钱,还是几十万、几百万,你都可以使用到我们互联网公司提供的理财产品,但是理财通的定位和余额宝的定位很不一样,其实刚才也提到快鱼吃慢鱼,在理财通的产品上我们不介意做一条慢的鱼,因为我们希望提供一个更高安全标准的产品给到用户。理财通和余额宝有两点很不一样的地方,第一我们没有跟余额支付打通,用户理财的钱只能做理财,不能用做其他任何的其他支付。第二我们只用一张银行卡通过实名验证,原卡进原卡退的方式提供一个更高安全标准的理财平台给到用户。第三我们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的产品是由华夏基金、汇天富、易方达这些在业内一线最好的基金经理提供的产品,结果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发展的规模也非常快,我们发展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已经有800亿的存款规模,但是我们是一个安全的平台,在这两个半月的时间我们没有发生一单安全风险事件,其他的产品上理财和支付打通的话,就有机会很多盗卡的骗子可以在其他的平台上刷卡里几十万,上百万的钱,都很容易被刷走,但是理财通的定位更安全,我们也是本着一个在安全和风控这些最底线的前提条件下,我们不介意做一条慢鱼,也证明了我们在产品的定位上我们很好为用户提供一个非常安全的产品。

    刚才提到“你敢付我敢赔”,我们微信支付上首先推出这个理念,也是跟人保一起来联手,由人保来提供赔付的服务,我们觉得赔付是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觉得小额的支付可以创新,希望能平衡到风险控制,来提供让用户放心的服务。但是在用户从小额的支付到大额的理财,我们采取一个更谨慎,一定要为用户的资金风险承担责任,并且设计一个更安全的产品。所以,我们也是本着这个方向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上充分考虑到安全的控制。

    最后一点,我觉得我们在互联网金融的产品方向是面向未来,希望可以把更多的互联网公司有的大数据,我们有的一些分析的能力可以帮到更多的长尾的用户,他们在我们普惠金融的方向上我们可以结合银行的资金,结合一些愿意给授信的公司的基金来提供这个服务,我们会很快的时候在本年度,可能是年终的时候我们会推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也有它很大的创新,是类似于微信红包,本身它就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看到很多“长尾效应”的用户,草根的用户,小黄大学刚毕业,加入一个企业,他还没拿到他第一个月的工资,但是他家里妈妈生病了,他很急着用钱,但是在银行征信系统没有任何的记录,因为他没有信用卡,我们愿意结合我们互联网大数据有一定的能补充到银行征信系统征信的能力给到小黄第一笔他用来周转,为他家里妈妈治病的一个产品,给他发工资之前可以给他一笔应急使用的很需要的基金,这个钱可能是通过P2P的公司来提供,但是腾讯财付通,我们腾讯金融的方向就是希望结合我们大数据能力能为小黄来顶他在征信上,在传统数据上的欠缺,我们能顶他这个需求,能解决他眼前的资金需要,出到一份力,并且用一种比较社交化和照顾到安全的方式来提供,这个我们会在很快的时间点里推出这样的一个服务。

    另外一个场景,在广东有一个小企业的老板,他需要20万到50万的应急的钱才能把一个生意接下来,他因为已经用尽所有授信的额度了,很紧急的情况他拿不到授信,我们也会用我们大数据的一些能力,结合我们一些银行的合作伙伴,可以给他提供一个很紧急的他需要的一个融资的服务。这些是我们觉得在普惠金融理解和互联网很多的数据能够提供一个很好很有价值的面向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一项服务,这个也是我们在推出微信红包,推出理财通,推出微信银行以后,其中一个我们在互联网金融一个很核心的平台性的产品,有关征信系统,解决很多普惠金融里草根用户拿不到授信这样一个需求。

    这个是非常重要核心,这个事情是要结合整个行业,整个产业不同的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携手,才能解决很多用户的需求。

我今天分享的几点讲完了,谢谢大家。

廖岷:感谢赖总,他的题目是拥抱互联网时代,从互联网大潮谈到行业无线化发展的程度,他在演讲中也提到移动端一切都是可以移动的,一切都是可以连接的,最后他还讲到去中介化和连接一切的概念,这个和刚才我们的行长所谈到的最害怕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切断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我想我们的理解,它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我们的金融机构要更好的做好你和客户之间的,最后赖总还抓紧时间做了两个新产品的广告。

    下面有请今天第六位演讲嘉宾,阳光保险的创始人,董事长张维功先生,张先生以前也是监管部门的官员,下海以后自己打造了一个新的天地,阳光保险,有请张先生给我们做演讲。

    

    张维功:互联网金融已经不能再热的一个话题了,从去年以来听得太多,确实不太知道讲什么了,但是我想前面几位讲的都很好,我围绕互联网的热点问题不想展开讲,谈谈我的一些基本的看法。

    在金融领域从来没有任何一件新的事物达到互联网金融如此的热度,我们知道金融的本质是货币和信用,互联网精神是平等、开放、协作和分享。为什么这两个事情碰到一块这么热,无非是现在逐步强势的互联网一定要涉足经济的制高点。无非是我们的金融业还不是那么平等和开放。所以我觉得这是问题的关键。对于互联网的热点问题,不想讲多,我下面想讲三点体会和观点。第一,互联网应该进一步的人性化;第二,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第三,互联网的精神是伟大的。

    互联网应该更加符合人性,因为移动互联的到来使互联网真正长上翅膀,飞向高空,开始鸟瞰全景,蔑视一切,其本质就是人机的一体化,使移动手机富有了生命,手机成为人的视觉、触觉和自娱自乐的器官,多了这个器官人们实现了更多的信息交换,方便了物品的购买,便捷了货币的支付,享受了更多的好玩的游戏。多少年前的小学同学也拉到微信群,新的朋友多的数不胜数,场子多了,聚会多了,饭局多了,现在如果没有八项规定,我相信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餐饮业一定是极度飞速发展的。

    现在已经到了什么程度的?有的人可能一天不照镜子,不洗脚,三天不理老婆,几个月不看书,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一天不看手机。我们看看上课的同学,开会的同事、饭桌上的聚会、火车地铁里的乘客动作一致,都是玩手机、看信息,特别是工作繁忙而颇有人缘的朋友,每天睡觉之前这也是必须的动作。

    岂不知由于玩手机我们视力在下降,生物钟在出现紊乱,睡眠质量在下降,人类的身体健康从未遭受如此重大的打击。我很不清楚最近这一两年医患矛盾是不是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人们从来没有像抱怨污染和雾霾那样抱怨互联网对我们的影响。因为它比较好玩。更重要的是看似每条信息都有价值,每个方块都想打开,其实到头来发现没有多少价值。我们把打高尔夫叫做“绿色鸦片”,但是的确没有发现那个鸦片还有多少巨大副作用,我们真的没有发现。但是互联网的手机鸦片危害未必小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但是它也肯定大于国粹麻将对我们的影响。当然肯定不如对打着麻将又玩手机的人影响更大。

    我们100年前躺着吸食鸦片,现在我们是站着天天在玩手机鸦片,重要的是当年吸鸦片的人比今天玩手机的人还少得多。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一个叫Ray Kurzwell的人写了一本书叫《奇点临近》,说到2045年所有人工智能都会超越人类,所以我们现在对互联网感到无比惊慌。

    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免费、定制、极致体验,这都是多么人性的词句,条条信息、个个产品都在挑逗人们敏感的神经和脆弱的心灵。当人被所谓无数点状的幸福和兴奋浸泡时,一定会开始出现衰竭和腐朽。我相信每个互联网商都在为客户着想,他们不惜赔钱让利客户,体现了人性的思考。但整体的结果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对人的身体及生命周期的侵占又是违背人性和反人性的。

    因此,我强烈的呼吁互联网企业应该多开发一些避免骚扰信息、避免重复信息,能够自主选择个性信息的功能软件,尽量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以符合个性选择的需求,使我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充足睡眠、锻炼身体、阅读书籍,健民强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不管互联网发展到哪一步,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资管、财富等等本质特征不会发生变化。因为互联网本身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创造出金融。但是互联网只是努力把金融要换一个玩法。金融与互联网的文化本质是对立的,金融更多强调的是理性与谨慎,而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纸牌屋》里有一句台词,理性和非理性是互补的,两者分开的话,力量就会小很多,用它形容今天移动互联网是再恰当不过的。互联网金融是更恰如其分的。

    尽管金融与互联网都十分强大,但当理性谨慎的金融与自由开放互联网真正全面融入的时候,整个世界将发生变化。金融最大的成本是人工及交易成本,这点又是互联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我们把巨大的人工交易成本降到最低,并让利于客户时,社会的实体经济将活力大增,金融的力量呈现几何倍数放大,这是无疑的。但是互联网草根金融不能代替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一定是互联网金融在全产业链的运营和渗透,现在这只是一个皮毛的东西。我刚才跟马行长交流的时候还讲现在我们搞的余额宝等等这些东西实际上95%的都买了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基本上又都存到银行去,其实就是挪了一个存款的地方,这不叫金融。所有的东西都是皮毛,真正金融的渗透离的还十万八千里。

    我们说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绝非是简单的买一个类存款产品,在这一点我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大家可以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目前来讲,金融互联网热非常强,真正关心的是互联网和金融的人,当然这是无疑的。但是有一个特别有趣的问题是我觉得金融人对互联网的认识进步的速度可能要比互联网对金融知识认知速度快的太多,现在比如说我们要考试,不讲技术问题,对互联网理念的理解,金融未必比互联网差。如果考金融的理念和知识,可能有更大的差距。这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金融的方向应该是非常清楚的。现在所谓的产品很热,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金融还不够发达,我们的许多资本,特别是银行存款还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很快就会解决,这和互联网本身没有关系。为什么说美国互联网金融草根没有这么烈性,其实它发达的金融使人们不需要这样走,反过来讲,我们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一定不能被表面的东西所误导,一定要真正渗透到互联网金融的各个领域,这是非常重要的。

    Google的领导人曾经说过银行竞争激烈,利润率低,Google没有任何理由涉足这一艰苦而未必赚钱的领域。这说明美国这样一个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他们对金融互联网的认识是和我们有本质不同的。

    我在公司讲,金融里面最复杂的是保险,但是大家可能对保险的了解也是最少的。十年以后保险应该是客户自主设计产品,我们应该把风险因子列的非常清楚,让它碎片化,然后我们将来的理赔不需要理赔员,可以客户自助,有了这个网络以后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客户自助的理赔,他可以自己更放心,让客户更信任,我们成本降低,这些思想在金融企业里面已经渗透到我们血脉之中。我坚信十年以后如果中国有十家伟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至少七家是现有金融机构对互联网的渗透和发展,另外可能有三家是现在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收购和设立金融机构来达到和实现。否则不会出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因为如果没有金融人才和金融风险的认知,一定不会出现真正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缺乏风险与谨慎原则的金融互联网,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意味着金融体系的崩溃。

    互联网精神的思想是非常伟大的,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化,极致体验与平台思想是互联网本质的追求,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是异乎寻常的伟大。互联网思想是伟大的,到现在我还没有发现比互联网思想更伟大的思想,它代表人类进步文明的趋势,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想推动着社会文明进步,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子,但是这个需要不仅仅是金融人才,也需要互联网人共同承诺和实现互联网的精神。他们倡导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文化和精神,对社会的进步有极大的意义。但是互联网企业是不是都是开放的?也未必。我去年跟马云吃饭聊天的时候说你给我一个微信,咱俩都用微信,不用手机,他说我不会调这个东西。我当时没在意这个事儿,后来360的周鸿祎上我办公室去,我说咱们换个微信,他说不用这个玩艺儿,他是非常实在的。所以说他们也是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也需要不断的去开放。

    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金融管理在内的全社会应该更多容忍和支持互联网应用和实践。作为金融企业能把互联网精神渗透到企业方方面面,并付诸于实践,我相信它一定能成为一家伟大的金融企业。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我不是一个唱反调者,其实我是互联网金融坚定的支持者。我去年在集团内部组建了5个互联网开发团队,包括集团3个,产险、寿险都有,发动公司内部设立上千个微信群。我自己手机上也有近100个微信群,因此也成了极大的受害者。我高度赞赏互联网不仅要产品人性化,更要有符合人的机能与健康需求的人性化。

    最后,说一句希望的话,希望并且预祝五道口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成果能够把中国金融互联网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谢谢!

    

    廖岷:感谢张董事长,今天非常冗长的论坛,因为它的演讲变得更加精彩。三点的分析入木三分,确实是掷地有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第七位演讲嘉宾是Lending Club联合创始人Soul HTITE,有请。

    

    Soul HTITE:非常感谢大家,我很荣幸参加这个论坛,我听取了一些非常精彩的辩论和讨论,今天我想跟大家讲讲我们在Lending Club公司做的工作,我来中国两年了,不会讲中文。过去18年我一直从事为金融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支持的工作,我在甲骨文工作,对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机构进行技术支持和技术体系开发,支持他们的产品和服务。2007年我们建立了Lending Club公司,它是第三大公司,这个概念不是我们发明创造的。我们是这个行业当中第三家公司,我们发展这个业务,我们在业界是第三家成立的公司,随着逐步发展,我们成为最大的一家。我们的成功秘诀,一是我们总是走在监管规则前沿,我们总是深信这个业务没有足够好的监管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我们都希望能够有好的监管规则颁发P2P许可证,促进行业稳定发展;二是过去十多年来,在风险管理和风险运作方面,各银行都在积累不断的做法和经验,希望能够把这些做法照搬到互联网上,但都不管用。Lending Club并不是跟银行业竞争,而是帮助它做得更好。

    我想说两点,一是我们做什么,二是我希望在座的各家银行能够更加高兴或者觉得很高兴看到我们,我们不是你们的竞争者,我们是你们的催化剂和合作伙伴。

    我们做什么工作呢?2007年的时候美国融资价格,硅谷当时创造了一种模式,我们称作是信贷紧缩的美国,因为当时有流动性的风险、流动性紧缩,我们过去20年来在金融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过去20年我们发展到了临界点,不能往前走一步,除用新的技术才能更深化下去,也就是如何以低的成本兼并新的业务,如何在借方和贷方之间建立一个更好的平台,比如借方可能是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一个金融机构,而贷方是任何人,不应该局限于是金融机构。

    我们再来看看效率,效率实际上没有控制,没有控制的效率是无益的,我们讲的效率是有控制下的效率,我们的业务模型是什么样的,来看看第一种模型,你从人们手里收集到存款,许诺他们一定的回报,然后你把存款给借方。第二种模型是创造一种平台让借方与贷方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当然不像我画的图这么简单,他们直接的能面对面的对接。在你们把借方和贷方真正面对面对接之前,相对的模型、估值等等才能把他们安排坐在一起,所以,为了能让技术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你必须先要发展左手的业务模型,这样我们能做的更多,如果你业务发展创新过多,监管者又会觉得加强监管,所以,我们希望采取一个全新的方式。银行的相关技术是涉及到很多层面的科技技术,每个银行都有它的团队来进行征信,进行审查,进行技术支持等等,这是以前的传统的技术,是一对多的一种模式,而今天我们想创造的模式是多对多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去完成所有的这些步骤,比如高管,还有监管的这些步骤,以及去做各种各样的客户见面会和宣传会,我们做的这种模型就像一个证券交易所的模式,如果你去一个证交所,想想纳斯达克,一旦进入证交所人们就会理解这样的活动肯定是规模庞大,需要监管,需要透明度,需要效率,我们想做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提供的是资产贷款证券化,贷款证券化我们需要一个二级市场,需要流动性,并且想监管一个以前因特网的产品可能很抽象,但是如何监管一个证交所,我想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借款方就像一个上市的过程一样,你去股市想融资,就是写招股书聘用投行帮助你做这些上市的工作,来走正规的上市流程,借款方就像要走全部上市的流程图。所以,就是这样一个概念,我们提供这种P2P是在市场上提供这样的P2P,直接在市场提供的方式,而不是通过中介机构代理方来提供这样的业务,我们这样称作是我们用作MMP,因为我们并不是运用实际的酒店或者办公楼,我们实际上只是用这些P2P的模式,P2P的模式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因特网的这种业务模型才能真正的去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借鉴证交所、股票交易所的模式才能实现这样的模型。

    我们有成千上万的客户,我们给他们提供这样的金融产品,这不是创新,创新是指提供一个全新的基础设施和架构来提供全新的产品服务,这才是创新。所以,当我们说创新的时候,我们是在讲所有的人都能够从贷款的过程中去受益和享受到新的产品。所以,贷款中我们给这些银行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在银行业中两个月,三个月,他们就能够成为高速高效的一个借贷方,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只需要把资产负债表中一部分资产拿出来,迅速的转换成可贷的资金,中国的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运用我们这样的业务模型,业务的技术和概念,明天他们就能很迅速的来提供这样的高度有竞争力的产品,来提供不错的财务回报,实现这样的金融产品的创新,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的,我觉得银行业在我们这种业务模型中有最佳的发展机遇,我们并不是银行业的竞争者,我们是帮助银行机构去进行更多的业务,进行更多的放贷。所以,我们像一个创新的机器一样,考虑一下我们从河中取出自然水源,然后把它变成可饮用水,并不是只局限于因特网的金融公司,还可以推广到其他的。谷歌也在投资我们,人们开始很奇怪为什么谷歌要给我们投资,谷歌有很多的现金,他们有很多的员工,哈佛大学毕业,MIT毕业的,斯坦福毕业的,这些人手里有两百块钱,谷歌做的事情它用我们的Lending Club平台给学生付贷款,他们从Google那儿拿到了贷款之后,你来到Google之后,你的利率就下降了,在他念书的时候,助学贷款从Google那儿拿,毕业加入Google之后你的利息可以很低或者可以不用付利息,等等等等,这样的一些应用都是为我们的银行业创造了非常多的机会。

最后我想讲一点的就是任何的时候,我们创造一个技术的时候,我们都要明确这个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永远不应该是赚钱,前面我们讲的所有的这些。这两个模型的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左边的这个模型你是通过利率来赚钱的,你的利率越高你赚的钱就越高,而右边的模式是靠利率赚钱的,左边的模式不管利率是高是低对你来说都是一样的,所以,这是我们今天向经济,向一个更加健康的经济提出的方案。所以,我们任何的技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赚钱,我们任何的技术最终的目的如果是赚钱的话,这个技术就不是一个好的技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刚才周行长演讲当中讲金融机构它是一个经济的血脉,我们的工作是让我们的血管更加健康的运作,让它能够更好的去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互联网的金融能够发挥或者起到这样的一个作用,让整个经济蓬勃发展起来,中国的小企业目前还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机会

 

    廖岷:非常感谢,讲演当中我想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是Lending Club的创始人,所以,他谈到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认识也是第一手材料,相信今天留下来的同志们你们听到了最真正的一些信息。比如对我来讲,我认为有些信息还是第一次听到的,Lending Club的人告诉我互联网金融要发展的好,第一,一定需要监管者,第二一定需要银行。他也讲到也不是一种颠覆的关系,它是来帮助我们的金融尽快的转变我们自己。另外,他说从降低成本,改变经营的模式,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变成多对多的模式,或者包括盈利的模式,等等,像这样的一些比较深邃的道理,我觉得还是需要我们认真的反思的。

    下面我们今天还有两位演讲嘉宾,有请廖理老师。

    

    廖理: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谢谢你们还没有走,也谢谢主持人坚持到最后,因为我们不讲完他也不能走。互联网金融已经讲了两年了,我们再谈论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应该越来越具体的指某一个业态,我们前一段组织力量对互联网银行的总体情况做了一个研究,这些资料都是全部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库里得到的,这样一个数据使得我们能对互联网银行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对正在成长的互联网银行跟美国的传统银行,以及中国的传统银行有一个大致的比较,我今天把其中的一些统计的结果给大家初步的分享一下。

    互联网银行我们一般指的叫直营银行(Direct Bank),这些银行一般不通过传统的营业网点和柜台服务,而是通过电话、信件和ATM,以及后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来提供银行的服务。直营银行最早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美国的利率市场化,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在欧美国家发展比较快,后来由于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的优势,美国的互联网银行慢慢的脱颖而出了,数量也最为集中,基本代表了互联网银行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它的基本特点是几乎没有营业网点,即使有也非常非常少,主要通过互联网、电话等方式为客户提供银行的产品或者服务。另外,当我们讲到互联网银行的时候,一般都指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银行,由于资料的获取性,我们一般定义它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的这样一个银行,纳入了我们研究的样本。另外,它都是独立开展业务的,不是只作为实体银行的互联网的业务的部分。根据这样一个标准,我们大概拿到了16家互联网银行的资料,这些互联网银行都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有独立的注册号,比如第一家Ally bank,是目前最大的互联网银行,它的前身是通用汽车的金融公司,现在是一家非常有名的互联网银行。第二家嘉信银行,母公司是一家在线的折扣经纪券商嘉信理财,它也有银行牌照,所以,它也做一部分互联网银行的业务。第三家ING Direct USA,是ING集团在美国的子银行,最近卖给了美国另外一家金融集团叫Capital One。 E-trade Bank的母公司是一个非常有名在线经济折扣的券商E-trade

    我们看看它的总体情况,从2003年到2012年,互联网银行包括中间成立的到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银行的总体样本是16家。在2003年我们能看到它总资产才1000亿美元,到2012年已经超过了5000亿美元,我们来看美国传统银行,银行业的我们也是说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投保的这些银行大概六七千家左右,它的总资产大概是14万亿左右,所以,你看互联网银行的总资产是五千亿美金,美国整个银行业是14万亿,所以,这个比例大家就能大致的算出来。存款的情况,从2003年的不到一千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四千亿美元左右,大概也是这样一个比例。所以,我们从总体上来看,互联网银行的业务,我们说规模尚小,但是高速增长。按照这样的一个速度增长下去,估计再过10-20年这样一个时间,如果它的发展还是按照这样一个线性的速度去发展,我们还不说它包括一些非线性的情况,特别是高速发展,指数级的发展的时候,互联网银行业务规模的比例会占到总体银行业的50%

    互联网银行总体存款和贷款规模占整个银行业比例的情况,从2003年规模占到美国银行业的1%,到2012年已经上升到超过3%。所以,它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情况,这是规模占比的一个总体情况。利润率数据缺失是因为2007年,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前后,整个银行业,包括互联网银行业都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当时很多利润都是负的。

    这张表是反映了它的效率,就是人均资产的情况,我们来看美国互联网银行和整个银行业相比,我们能看出来美国银行业的人均资产大概在500万美金左右,但是互联网银行人均资产到了2500万美金,大概5倍左右。人均存款的情况,我们能够看出来大概在2012年人均存款银行业不到500万美元,而互联网银行到了1500万美元,大概是三倍左右。人均利润情况,在2012年的时候,银行业是5万美元,互联网银行的人均利润超过了25万美元。还有一个大致可比的指标就是生息资产,表示了银行它可利用资产利用效率的情况,我们来看美国银行业的生息资产大概在86%-88%之间,互联网银行在94%-96%之间,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非利息的费用占整个收入的比例,我们能够看出来互联网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业有比较大的优势,互联网银行大概在50%左右,很多都不到50%,最低的只有30%,传统银行业基本上都超过了60%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互联网银行能够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这是由于它没有了物理网点的成本包袱,它能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存款利率。所以,我们能看出2003年美国利率还比较高的时候,它的存款利率比传统银行要高一个百分点,这属于非常高的了,到现在美国银行业几乎零利率的情况下,互联网银行比传统银行高平均0.5个百分点的存款利率,总体来说,存款利率方面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

    我们将互联网银行作为一个群体,把美国的银行业和中国的银行业做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研究报告(《互联网银行研究》)已经完成,很快就要出版,希望大家关注。这个报告是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完成的,也希望继续跟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廖岷:感谢廖理院长给我们分享美国直营银行案例的分析结果。最后一位演讲嘉宾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季小杰总经理。

    

季小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刚才各位领导把互联网金融的各种形态都给大家做了个介绍,接下来我讲的话题是信息安全方面的。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批准的国家级的权威的安全认证机构,也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是电子认证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的代表性企业。中国电子银行网是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联合60家商业银行创建的电子银行类,垂直类的门户网站,也是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第一大门户网站。

    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它具有服务方式的虚拟化,业务边界的模糊化,经营环境的开放化,以及市场运行的透明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在互联网支付,P2P等业务形态中都有存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业务形态的不断出现,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风险挑战。仅在今年短短4个月时间内,就先后出现了"携程漏洞门""二维码支付欺诈""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等一系列信息安全风险事件。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20142月,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终端数为220万余个;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12428个;信息系统安全漏洞为699个。安全事件的频现将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安全风险推向了风口浪尖,如何有效防范此类风险事件成为业内广泛探讨的焦点。

    下面,我就从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数据安全保护和电子凭证的应用等三方面谈一下我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的理解。如果我们把互联网金融看成一座全新的现代化智能大厦,那么网络信任体系就是这座大厦的框架结构、数据安全保护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电子凭证的广泛应用就是这座大厦的现代化配套设施,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我想谈谈网络信任体系对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最大区别就是他的互联网属性,网络身份的确认、线上融资信用风险、假冒网站、交易欺诈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源于网络的虚拟化而带来的信任问题。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完善的网络身份认证体系和征信体系,而这两者正是构成网络信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建立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网络信任体系呢?

    一是可以基于银行领域成熟的网络身份认证体系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认证体系。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早在2006年就已经下发了《关于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银行业以电子认证为主要手段,结合丰富的网点资源已经在网上银行用户实名认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具体操作上,我认为,一方面可以将这些资源延伸到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对交易主体进行身份认证;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电子认证服务的应用范围,电子认证方面的技术成熟、政策支持,将对身份认证体系的完善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基于现有的银行业征信体系,整合资源建立全社会的征信体系。目前,尽管银行业的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已经建成,但在这以外,还有大量的征信信息散落在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等处。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设计全社会征信体系的总体架构,探索征信产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征信相关数据的共享机制、研究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应持开放的态度,促进资源共享。

    接下来我想谈谈数据安全问题。

    海量的金融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盗取或被非法添加和窜改等事件,都可能会使各方蒙受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影响国家金融经济体系的稳定。多年来,银行业主管部门十分重视信息安全的监管和指导,一些大型商业银行也在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尚在发展初期,就不得不面对这些棘手的信息安全问题,尤其是数据安全问题。

    数据安全在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后台数据库安全。后台数据库安全要解决核心数据资源面临的"越权使用、权限滥用、权限盗用"等安全威胁;二是数据传输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可以通过结合数字证书等安全认证机制和传输加密机制来保障数据传输安全;三是数据容灾备份,备份是数据安全的一项基础安全防护措施。

    数据安全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我认为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充分借鉴银行业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针对业务模式的特点,参考或采用现有的互联网信息安全体系,例如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等,制定配套的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手段,以此来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信息安全服务机构是中坚力量。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机构应该对互联网金融中的各类业务形态及其特征进行研究,提供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咨询测评等产品,形成专业的信息安全服务方案,满足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安全需求。

    第三,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是关键环节。应该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防御手段,定期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在涉及关键业务环节采用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

    最后我想谈谈互联网金融中可靠电子凭证的应用问题。

    传统的纸质凭证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以线上供应链融资为例,大量的合同、订单、仓单、提货单等各类凭证都需要实现电子化,在互联网支付、P2P等其他业态中同样有类似的需求,电子凭证发展滞后必将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在目前的技术发展条件下,基于电子签名的方案是解决电子凭证有效性的有效途径。我国在2005年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地位。之后相关主管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管理、应用等方面的规范标准。这些法律规范为电子签名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使用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所以,一是要大力推广可靠电子签名应用。目前,基于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的电子签名在网上银行中已有较成熟的运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电子签名进一步向供应链融资、网络微贷、P2P、众筹等其他业务形态中推广。

    其次,进一步规范电子签名应用规范。根据互联网金融各种业态的具体业务模式,研究制定电子签名应用规范,确保电子签名的可靠性。

    三是完善电子凭证司法鉴定体系。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态都会产生频繁的网上交易活动,这必然会出现交易纠纷。完善现有的电子凭证司法鉴定体系有助于保障各方的权益。

    总之,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的风险控制并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它既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引导,又需要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等参与主体的通力合作。我们只有保持对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隐患的高度敏感,时刻关注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才能在信息安全管理中获得主动权。

    CFCA作为金融领域信息安全的代表性企业,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和大家充分交流,共享经验,共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廖岷:非常感谢季总,如果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研究有兴趣的话,她今天下午的演讲相信给大家提供最权威的解释,而且给大家介绍了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

    今天的论坛全景式的对互联网金融做了一个介绍,相信最后留下的同志都非常辛苦,我作为论坛的主持,首先对大家的支持表示感谢,第二我也用最后一个小故事来结束今天的主持。

    我是昨天从上海坐飞机回北京,一次性的起飞,但是我经历了两次着陆。昨天飞机在最后降落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地面,起落架已经放下的时候,突然飞机重新拉起来,当时没有任何声音,没有任何解释,我坐在飞机上当时的心情,大家可以想象我当时在想什么,飞机要去哪里?在我非常紧张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旁边坐着一个国际友人,我就保持了一个非常镇静的神态告诉他“NoProblem…”,他作为一个一直远离祖国的一个人,在我们国家在飞行,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告诉他“No Problem”,大约经过了三四分钟,飞机已经拉起来,已经再次盘旋了,我们播音员才告诉我们因为碰到了横截面非常奇怪的气流,所以,飞机下去一看不对,赶紧拉起来,但是这个解释非常遗憾只有中文,没有英文。我又赶紧告诉旁边的这个国际友人告诉他什么什么原因,讲完以后我还跟他聊,但是当飞机第二次再下来的时候他是非常紧张的,他不断的祈祷,其实我当时也很紧张,但是我依然非常镇静的显示出对飞机的信心。我今天终于在这里见到大家了,所以,我的第二次着陆成功了,在空中最后那段时间我想我们多么希望脚踏实地啊。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意思呢?第一,其实互联网金融业刚刚起飞,所以,希望互联网金融的飞行能够真正的安全稳健。第二,飞行的过程中一定需要信息披露,需要透明度,你要对所有互联网金融的客户负责,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东西,风险在什么地方,而且最好是双语的风险提示。第三,任何一个行业信用的建设是非常难的,需要一天一天的积累,但是任何一家行业的信用如果被破坏或者消失的话,它会非常快。所以,每个行业必须非常非常的爱惜它的声誉。

感谢给我主持论坛的机会,衷心祝愿我们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飞的更稳、飞的更高,让所有的客户有一次非常美好的经历。

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家参与我们今天的互联网论坛,谢谢大家!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010042号
Copyright 2012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