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基本养老保险短期压力不大 未来堪忧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间:2012-12-17 09:58

  

  李扬:

  尊敬的戴相龙理事长、信春鹰副主任、刘新华副主席、宋晓梧会长、王建伦会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于这样一个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于来自国内外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十八大以来,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会风,大家不念稿子,但是今天的会议非我专业所长,还是得念稿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中央已经确立了一系列新的工作方针,也确立了新的工作风格,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我们看到民生问题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比以往更加重视。习近平总书记著名的20分钟就职演讲中,一连用了“十个更”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民生的设想。他说: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十个“更”对大家是极有冲击力的。其中就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可见这个事情已经列入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

  今天我们开这个会,应当说是落实十八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一个重要的事情,我们希望这个会能够继续年年开下去,对于更好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战略部署。

  我们知道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追溯历史,一般都是追溯到德国近现代时期,资本主义从原始、野蛮的状态开始摆脱,二次大战以后大部分国家都建立了复杂或简单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套制度运行这么多年之后有很多的进展,但是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这次危机又一次集中爆发,所以现在关于社会保障问题债务因此次危机的发生,又是在全世界热议,大家都在讨论,特别是讨论欧洲问题的时候,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它的社会保障看来是过于超越了他们自己的国力,超越了国情。

  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比较晚,当然我们要追溯历史的话,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建国初期是隐含在就业制度中,当然只是对一部分人,在国有企业中就业的这样一部分人,他们的就业等于他们有了社会保障。改革之后,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单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制度单独提出来,它的建设取得了稳定、长足的发展。现在应当说已经受到收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

  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的内容,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中国当前的养老金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后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是我们多年以来所坚持的基本方针,也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制度目标。但是,离这样一个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就“广覆盖”而言,理论上而言,随着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引入,制度全覆盖已基本全实现,但是基本养老各项制度分人群设计、相互间尚未制定衔接办法,即便同一险种各地执行的政策也有差异,从而造成了重复参保和转移接续困难的问题。国家审计署去年的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110.18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重复参加了该项保险或新农保和城居保,水平很低,由于制度设计上有问题,衔接上有障碍,所以出现了有重复参保的问题。造成财政多补贴5133.58万元,2.45万人重复领取养老金3569.46万元,全国共有240.4万人跨省拥有两个以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这是审计署审计出来的结果,这个结果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关于养老的问题,究竟是一个需要在县级、市级、省级还是全国统筹的问题,这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如果拿到全国统筹,从而消除消灭刚刚所说的重复问题,就需要重新设计制度,不仅是重新设计养老制度,恐怕还要重新设计我们的财政制度,尤其是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就“多层次”而论,虽然我国养老金制度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多支柱理念建立起来,但是企业年金的覆盖面一直非常有限,税收优惠激励不足和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的计划发展滞后,是导致企业年金发展过慢的两个重要原因。这也造成了我国养老金制度必须高度依赖基本养老金的尴尬现象,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无疑给未来的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今天提供的《报告》认为,尽管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在2011年中大幅度提高,但主要得益于覆盖人数的增长,但其覆盖面仍然十分狭窄,对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影响也十分有限。针对此,《报告》指出,如果没有大的政策出台,很难指望企业年金在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未来几十年中担负构建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任。

  年金还有还有与人口老龄化这样的基本事实之间矛盾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我自己觉得今后恐怕会越来越突出,因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中国经济现在结构性减速,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开始老龄化。老龄化的问题涉及多方面,其中养老制度是应对老龄化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从“可持续”上看,基本养老保险短期支付压力不大,但未来财务状况堪忧,表面上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几年积累了大量的收支节余,为养老金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提供了保障。但是这些余额大部分来自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该《报告》发现,如果剔除1998年以来中央财政补助,有14个省份累计节余将为负数合计付2066亿元,《报告》认为财政补贴掩盖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存在的缺口。这种得益于政府补贴的基金累计节余的快速增长,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经济增长将进入结构性减速的通道,财政收入的增长也会相应趋缓,指望长期财政补贴的代价显然是越来越高昂。这里面又指出了又一对矛盾,人口老龄化以及相应的养老保险支出,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可能相比过去十几年而言,也是结构性下滑,最近这些年来一直看到年均超20%几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状况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结构性减速很有可能落到一位数。这种情况下,矛盾就会凸显,累积累计几年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

  最后,我们国家的养老制度中还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一些省份在剔除财政补贴后却收不抵支,《报告》认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务状况存在的这种巨大差异性,是各省之间不同的历史债务、制度赡养率,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流动空间分布等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报告也认为,解决半数省份收不抵支的出路在于全国统筹,当然在推进这项改革时,我们必须切实规避统筹层次提高后所形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这又提出了一个大的问题。就养老而言,就一个国家的政策目标体系而言,养老应当是一个全社会的公共品,根据对应的原则,全社会的公共品应当由中央财政来承担,但是这种制度涉及到很多的方面,确立了支出的责任之后还有收入的来源问题,还有收入来源和支出责任对应问题,总之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的,而且看起来影响面非常大的,整个财政制度和养老制度改革问题,这个问题现在看起来是提到我们面前了。过去也存在,但是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随着经济减速,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下降,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否则,会形成非常大的问题,应当说欧洲目前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一种可怕的前景。

  《报告》还预计未来五年内这种趋势会进一步加剧,窗口疮口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省份收不抵支的财务失衡状况,总之作为第一部反映中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状况的第一部报告,可以看成是破冰之旅履,对于我们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战略部署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和参考价值。我衷心忠心希望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继续把这本报告写好,使之成为中国社会制度保障理论和研究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策源地,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010042号
Copyright 2012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