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jpg

第二单元:基本养老基金地区发展失衡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间:2012-12-17 16:15

  第二单元基本养老基金地区发展失衡:制度改革与财税体制

  徐延君: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本届论坛,我代表管理中心对我们郑教授组织编写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顺利发布表示衷心的祝贺,因为我们跟郑老师是合作关系,刚才他们讲到了,有些数据是我们提供的,我们也特别感谢郑老师对养老金事业发展的热爱,而且很执着,应该说出台这么一个报告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二阶段由我来主持,因为时间很紧了,本段的发言就有两位同志,我简单说一点我个人看法。关于养老金地方发展失衡的问题,我觉得这个切入点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发现了一些问题,而且引起了社会的一些关注,包括今天上午我们听了戴理事长做的一个非常全面的演讲,我觉得讲的非常好,影响说它的积极意义就是促使我们全社会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来集思广益的想办法,来共同的研究解决化解的办法。

  但是,我也想因为媒体也很多,对于地区养老金发展失衡问题也不必要做过度的解读,因为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是一个局部的问题,应该说首先我觉得从趋势上看,地区养老金失衡问题,刚才郑教授也讲了,去年是15个,今年是14个,数量还是在缩小,但是规模在增加,因为整个总量规模在增加。

  第二,现在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完全靠征缴来运行的,可能不是很多,相当一部分国家都有财政补助,而且我们认为扩大财政补助的规模在中国应该说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国家从整体的层面考量,而且做出全局性的安排。你不能说地区养老金失衡,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就从解决地区失衡问题入手解决养老金未来发展的问题,恐怕这个不是我们主要的方法。

  我就想在我们两位领导正式发言之前谈一点我个人看法。

  下面,有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副司长芮立新同志演讲。

  芮立新:

  大家上午好!

  在来之前郑教授跟我说让我做一个简要的发言,刚刚准备的时候没有看到郑教授的报告,所以我做了一些工作和他们报告里面的一些东西是重复的。但是,我做了一个调整,我把口径稍微缩小了一下数据。郑教授的报告里面数据基本上都是城镇的职工有关数据,我把它缩小为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情况。在我看来企业职工在省区之间的可比性更强一点,因为企业职工基本上在省区之间是一致的,而企业以外的职工,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全国没有统计制度,有些地方把机关纳入进来了,有些地方把机关纳入一部分,有些地方把事业单位进来了,有些地方事业单位没有进来,还有灵活就业人员省区之间也不一样,尤其是各省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制度里面来的时候都是按照户籍提出要求。外省市来到北京就业了,他是灵活就业人员,在北京地区基本不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所以,我就把数字稍微缩小了一下,缩小到城镇企业。

  从这个数据来看,既使是看企业分省区之间还是很不平衡的。这是第一页表,这是第二页表,我们看这个表有几个特点。一个是在全国32个省、自治区、新疆兵团里面,我们把新疆兵团特殊因素去掉,在31个省、自治区里面,有20个地方当年结余率是为正数,有11个省区是收不抵支,就是有三分之一的省区收不抵支。另外,当年最高的结余是广东的41%,差的最多的是黑龙江,当年收支结余是非53.8%,就是当年收的费用一半的额都不到。第三个就是结余率大于全国平均数的有12个省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有几个省情况比较例外,像宁夏结余率是31.6%,就是当年收的比支的多得多,云南是22.4%。另外一个相反的例外就是天津,他属于东部地区,但是结余是负的28.9%。像这样当年收支差距这么大,是不是成为一个问题?我比较同意徐延君主任的观点,不用做过度解读,在我看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时间段里面的结构性问题,也许随着时间推移,不一定像这么严重。

  第二,我们看看差距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我们看报告里面对地区之间不平衡现象产生原因有四大类,我这里说一个最基本的原因,也就是赡养率变化情况的分析。全国赡养率我把它从高到低做了一张表,这都是企业职工的,不包括其他原因。第二个是续表,一直到黑龙江。最高的赡养率是66%点几。我把赡养率和基金结余情况放在一张表上做了一个对比,下面黄色的柱子是制度赡养率,大家可以看到,全国平均是一个数,地区之间是逐步往高的。棕色的部分是基金结余率,我们看在中间这两个相关性差一点,但是在两头是很明确的,尤其前部分,赡养率越低,结余率越高。所以,我觉得报告里面说的赡养率是造成基金不平衡最基本的问题。

  我们看赡养率为什么在地方之间差距会这么大?我本来想把人口做比较,但是很难找到数据,但是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里面有数据,我用了2004年的数据和2011年的数据做了比较,2004年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里面,2004年数据是户籍人口数,2011年是常住人口数,这个可以看到除了户籍自然增长一块,很大一块就是外省市流入人口。我把2002-2011年人口增长率排了一下,全国是3.65%,但是北京是35%点几,可以看出来很多地方是外来人口流进来的。像广东有点特殊,2004和2001年相比增长率不是特别高,我没有来得及深入分析它的原因,实际上他的替代率全国是最低的,他的人口净增长倒不是很高。

  这是人口增长的情况,刚才看了报告之后,这个数据和报告当中的“分报告7”里面的数据是高度契合的,他报告里面的数据是2010年人口来看,外省市流入这个省城镇的人口增长最多的是广东,1956万、浙江是877万、上海784万,和刚才看的数据,尤其是上海基本是一致的。我认为赡养率差距的产生最主要是地区之间人口流动,尤其是外省市农村人口流到这个省的城市来了之后,明显降低了这个地方诚实的赡养率,尤其是制度赡养率。

  本来想做一个长时间的比较,这是2007和2011年就业人口增长情况和城市企业职工数增长情况,和离退休人员增长情况,就是增长率做一个比较,但是很遗憾2007年以前数据都找不到,看2007年的可以看到大致趋势,但是一些东西看不懂了,比如广东2011年比2007年就业人口增长的不多,有一个什么原因呢?就是2007年之后因为金融危机也好、产业转移也好,广东外来人口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这个可能做一个基本参考。

  还有地方性的例子在里面,我们报告里面也说到了,我这个数据就是看企业的,看的更清楚了。比如上海,大家可以看出来,上海2010年的赡养率是58.23%,2011年变成39.34%,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大家会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原因很简单,在2011年上海是贯彻《社会保险法》,把外地户籍流到上海就业的人都纳入或者逐步纳入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关系当中,一下子把赡养率降低了将近20个百分点,我想这是很鲜明的例子证明赡养率高低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是跨省市之间人口流动以及农村往城市的流动。

  第三部分本来想说几点建议,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个人在这里特别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与其说养老保险基金现在地区之间不平衡是地区之间的问题或者危机,不如说是城乡之间养老保险制度多元化的危机。城镇企业职工制度赡养率的降低主要靠的是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而且流去的都是就业人口,都是缴费人群。等这些人老了之后,他们养老怎么办?尤其是现在农村没有流出来的这些人怎么办?我觉得城乡之间的制度衔接现在比地区之间制度现改可能还更紧迫。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010042号
Copyright 2012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