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增长论坛

社科院倪鹏飞:中国新型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时间:2013-06-22 18:52

  主持人 郎丽华:

  谢谢张晓晶研究员。下一位发言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财经战略研究所院长助理倪鹏飞研究员,他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新型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

  倪鹏飞:

  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中国梦”,主要讲五个方面。

  第一,新型城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或者城市化的意义和历史价值。为什么要这么讲?我想,与当前人们对城市化的认识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经济领域的人士,把城市化作为扩大内需、作为一个主要的问题提出来。现在城市化之所以讨论的这么热,也是认为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了,认为城市化很强。

  倪鹏飞:

  实际新型城市化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非常全面的,我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因为时间关系不展开说了。一是中华文明一次质的飞跃。中国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通过城市化,中国彻底告别了农业文明,或者告别了乡村经济进入一个城市经济,或者由一个乡村的中国转变为一个城市的中国。二是新型城市化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转折。中国千年历史之所以是治乱交替、兴衰轮回的周期,源自于落后的、分散的乡村经济,正是由此导致人力资本和技术的进步缓慢,进而导致贫穷和饥饿的周期轮回。现代的聚集的城市经济导致了人力资本和技术的进步。还有一点很重要,城市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使饥饿和贫穷不再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周期了。因此,有了这个前提,我认为所谓的崩溃,所谓的战乱,是可能予以避免的,所以未来的繁荣是有可能持续的。三是新型城市化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转折,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源自于技术,也源自于乡村经济和社会。现在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追赶上的话,我们的技术和制度等等就会有一个超越,所以我们的复兴和强盛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前一段时间看参考消息,英国一个历史学家也在探讨西方领先优势减弱的几个观点,我觉得可以借用他说的联想到我们这个。四是新型城市化应该是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水平,改变了世界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世界的发展格局,改变了世界的未来走向。刚才我听了几位,尤其讲到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关系的时候,我感觉很能证实这么一个结论。

  倪鹏飞:

  第二,新型城镇化:未来趋势与主要任务。现在和未来,城市化现在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进程和趋势呢?其实我觉得要跳出经济,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看过去几十年和未来几十年我们要开展的城市化的情况。

  首先,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的大迁徙、大转变。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10亿人口,8亿农民,到预期的2040年或者2050年的时候,14亿人口可能有10亿城市人口,也就是说城市人口增加了8亿,农村人口下降了4亿。不仅有一个身份的转变,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口的大流动,还有大融合。当然,还有一个数字的大提高。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次的人口流动和融合,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这一次的流动和融合和过去不一样,影响更为深远,带来的挑战也是更为深远的。

  倪鹏飞:

  二是国土空间大翻覆和大整合。虽然全国的建设用地的面积,包括城乡建设用地的面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城乡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农村和城镇的发展来看,我们注意到传统农村正在消逝或者减弱,2000年到2010年我国自然村落有363个锐减到271个,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下去,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的城市有660多个,城镇接近20000个,并且最重要的这些城市和城镇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张之中。30年,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了4倍。城乡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水运、航运、交通基础设施,还有互联网、物联网通讯设施、水电煤气的市政设施,不仅在城市,而且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甚至全国之间正在网络化和一体化。这应该说是有形的东西,大家看得特别清楚,这三十年来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的变化,表现得特别明显。

  倪鹏飞:

  三是经济要有一个根本的转型和不断的提升。过去3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产业结构由农业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制造业获得很大发展,服务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下一步应该说都是一个绝大的升级和提升问题。就城市化而言,未来投资可能不像以前那么猛,但还仍然是一个强大的投资保持。尤其是消费需求,从人口增长、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需求还有一个巨大的跟进。

  倪鹏飞:

  四是社会要经历一个大冲突和大重构,首先是组织的冲突,传统、封闭、单一、不变的自然村落正在转向开放、多元、流动的社区;还有一个就是关系的重构,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的宗法性关系交往方式社会化、社会联系国际化。社会阶层发生重大的分化,过去说乡村经济比较简单,虽然有贫和富,但是相对来说阶层比较少了,现在农村的居民在减少,中产阶级在形成,城市贫困阶层也在积聚,各种层次都在聚集和分化,城市阶层分化比较严重。还有就是利益大调整,社会矛盾尖锐化的过程。尤其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红利的分享,发展红利的分享,目前社会矛盾也集中在这个方面。

  倪鹏飞:

  五是文化大融合和大复兴。过去我们是农业文化、历史文化和当地文化,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个城市文化、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这些包括三个维度,是物质方面、思想层面、道德层面,这里都面临着传承与中断,发展与损毁,兼容与排斥,重构与扬弃一系列的问题。其实,目前就面临着很多的方面问题。

  六是环境的大破坏和大修复。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首先是大量的利用资源或者过渡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一些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等等方面。

  七是政治上的变革与改良。随着经济的复杂性、社会的多元性和市民的自觉性的提升,对政治治理或者社会治理提出了非常多的要求,也迫使未来可能要有一些重大的变革。

  倪鹏飞:

  第三,从城市化角度看国家梦、城市梦和市民梦。从国家梦来看,我们要建立一个城乡一体的现代的城市中国。就是整个国家城市和乡村基础设施和共公共服务一起,整个国家都装上城市的底色,无论是农民还是市民都是将来的市民。具体来说经济方面是新型的知识经济,新型的市民社会、新型的生态是美丽环境,新型治理是民主法治,新型人口,未来城市化稳定状态的社会城市化人口应该保持在75%比较合理,25%的人口在农村,25%人口在小城镇,25%人口在中小城市,25%在大城市、超大城市。空间上看,应该建立一个倾斜平坦的空间格局。现在我们的城乡建设用地是20亿平方公里,最好不要超过这样的规模,在这里做一个调整。怎么解释倾斜平坦呢?从城乡规模体系来看是集群化、网络化,多中心、城乡一体的空间体系。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以及农村新的社区,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发展体系。从东部、西部、中部不同的发展区域也有不同的安排。区域间既保持适度的差异,但是又保持一体和便捷性。

  倪鹏飞:

  (图)这是收集到的北美的夜间灯光,用夜间灯光来测量GDP的发展,这个图完全可以作为我们考虑未来中国空间布局的模式。它这个比较均匀又比较梯度的发展,中部和东部比较密集,西部相对稀疏,但总体分布比较均匀。中国的东部沿海还是过度集中的,未来应该是更加倾斜平坦方向的努力。

  城市梦,建立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创新至上的宜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城乡一体全域城市,交流便捷的信息城市,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对于国民无论是对农民或者市民,都叫市民,应该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幸福市民。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美丽的心灵、幸福的生活、体面的收入、公平的教育、充分的就业、自由的流动、全面的融入、公平的待遇。如果能够达到这几点,我们说我们的人民是体面有尊严的幸福的人民,事实上我们国家也在向这个方面努力。发展步骤分两步走。

  倪鹏飞:

  第四,新型城镇化:我国的时代背景和大国特征。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这样一个疆域大国、人口大国,资源分布极端不均的条件我们推进城市化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不利因素以及引发的问题,我想重点讲引发的问题,时空之间城市化、工业化、生产生活居住时空间的不匹配问题,过度聚集的问题、过快增长的问题、失衡发展的问题。

  倪鹏飞:

  关于未来可行路径。围绕着前面几个方面我强调“2+5”或者“2+6”,人口城市化,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关键是农民转变成市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户籍制度的改革。前些时间我们研究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在开放经济体系下,如果存在着劳动力无限供给,就必然会出现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的过程,它俩先有一个扩大然后逐步缩小。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客观存在也是自然规律。基于这样的研究,我们认为它的政策着眼点是农民转市民,尤其是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保障和长期稳定的就业结合在一起,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拉美的现象。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儿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010042号
Copyright 2012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