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ic.jpg

  中国证券报社主办的“金牛奖”系列评选包括上市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分析师、投资银行等。为增加“金牛奖”评选内容和范围,形成更加完整的“金牛奖”系列评选活动,自2012年开始金牛理财建立了针对银行理财、信托、券商集合资管产品的评奖体系,并成功举办了五届“金牛财富论坛”暨“金牛理财产品”评选活动,获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誉与好评。通过对优秀理财产品和服务的集中评选与展示,增强中国投资者的信心,推动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倡长期稳定回报能力,引导投资人理性投资理念。

  2017年国内理财市场发展同样快速和迅猛,相比收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更看重理财产品的安全性,风险意识在不断提高。与之相应,“金牛理财产品” 的评选体系也在“稳健”、“风控”等多角度不断健全与完善。我们邀请监管部门、市场资深人士和有关专家学者一道,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形成了此次评选结果。

文字直播

以下文字由速记稿改编,未经发言者审核,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谨慎!中证网不承担引用以下文字所引发的任何后果。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这里是第六届“金牛财富管理论坛”暨2017年度“金牛理财产品”颁奖典礼的现场,我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张伟!首先,我谨代表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2018年4月27日,在广泛采纳了各方意见之后,资管新规正式出台,这是继去年新的监管框架建立以来,金融去杠杆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这也标志着中国资管业务进入了新时代。本月初,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会议,会议肯定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监管体系建设和金融风险处置取得积极成效,但同时也指出在国内外复杂局势下,我们仍处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昨日,备受瞩目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如同今日论坛的主题,新资管,新征程,我们仍在路上。让我们一起期待今日的论坛能够助力行业在征程中继续稳健前行,同时也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最优秀的团队在今日荣耀受封!在此,大会宣布以下注意事项。便于颁奖典礼的正常进行,请各位来宾入场后按照指定桌牌位置就座,不要随意调整或更换座位。另外请各位来宾请将手机调为静音状态,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我宣布,第六届“金牛财富管理论坛”暨2017年度“金牛理财产品”颁奖典礼,正式开始。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隆重介绍今天莅临现场的嘉宾。

  主持人:他们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   李扬 先生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主任                刘寒星 先生

  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                      高翀 先生

  中国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裁                        邵一华 先生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                王卫东 先生

  中国建设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经理                李丽杰 女士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步艳红 女士

  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陶耿   先生

  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敏文先生

  远洋集团副总裁                                       王洪辉先生

  下面我隆重介绍来自主办方的领导,他们是:

  中国证券报常务副总编辑                              段国选 先生

  新华网董事会秘书                                    杨庆兵 先生

  中国证券报副总编辑                                  王军 先生

  金牛理财董事长                                钱昊旻 先生

  出席活动的还有来自各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的获奖代表,同时,国内知名媒体记者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主持人: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临,欢迎大家!下面我们首先有请,中国证券报常务副总编辑段国选先生致开幕辞!

  段国选:尊敬的李扬理事长、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证券报和金牛理财,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

  今年是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变革之年。备受关注的资管新规已经正式出台,银行理财实施细则也于昨日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中国资管行业进入了全新时代。资管新规不仅有利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且为资管行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就理财产品领域而言,这将加速建设和谐、稳健、共赢的理财产品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分别是融资主体、资产管理机构和投资者。

  首先,对融资主体而言,新规强调去通道,这将有助于缩减融资业务链条,简化繁冗的交易结构,长期来看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新规有望改变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大环境,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创造了新的机遇。

  其次,对资产管理机构而言,新规将重塑资管机构业务模式,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回归本源,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伴随行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资管行业主动管理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也将明显增强。

  再次,对广大投资者而言,新规的出台有助于治理理财行业乱象,为投资者营造健康有序的投资环境。同时,新规打破刚兑,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也将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是很好的投资者教育契机。

  融资主体、资产管理机构和投资者三者的利益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只有三者都受益,围绕理财产品领域的生态圈才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三中任一出了问题,其他两方势必也将受到影响。资管新规的出台,为加速建设和谐、稳健、共赢的理财产品生态圈指明了可行的路径。希望业界在新规指引下,把握新规过渡期的宝贵时间,正视以往存在的问题,加强修炼“内功”,迎接资管新格局。

  在新规指引下,加速建设理财产品新生态圈的过程中,除了以上三个主体外,还需要其他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权威媒体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应当也必须积极发挥作用。我觉得有两件事大有可为,一是媒体需要精准把握政策及市场形势,站在有利于行业发展和更好维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更加敏锐地对生态圈中的新动向、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跟踪报道,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正确舆论引导作用,为市场建设者提供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信息来源;二是媒体应该运用其中立客观的身份,整合资源,促进市场各方的沟通交流,本次金牛财富管理论坛就是又一次有益的尝试。

  金牛,既是优秀机构和产品的标准,也是业内专业的开放交流平台。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召开主题为“新资管、新征程”金牛财富管理论坛暨颁奖典礼,既是对获奖的佼佼者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是希望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更好地建设理财产品生态圈。今天在座的有著名专家学者,有来自业内顶尖机构的领军人物,相信大家能够为金融机构的转型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次活动的主办方金牛理财,是中国证券报打造的金融产品评价和投资服务平台。多年来,金牛理财践行成为“可信赖的投资顾问”这一宗旨,在金融产品评价方面努力耕耘,“金牛理财产品”评选就是这一努力的体现。自2012年首届“金牛理财产品”评选活动举办至今,“金牛理财产品奖”与财富管理人和投资者共同走过了六年。六年来,这一奖项的含金量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已经成为业内权威奖项。这一切源于始终坚持专业、公正、数据说话的理念,源于大家的支持。请允许我对大家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本次获奖的优秀机构表示祝贺,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感谢段国选常务副总编辑的精彩致辞。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段总的精彩致辞,就像段总提到的,媒体作为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的一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知道中国证券报作为中央媒体在整个金融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积极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且从未缺席,我提议大家为中国证券报鼓掌,谢谢各位。下面进入到主题演讲环节,首先有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先生做演讲。  

  李扬: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再次参加金牛财富管理论坛,我刚才和段总说,我作为一个研究者和中国证券报有很长的历史渊源,追溯起来是上个世纪的事情,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集中在资本市场上,那时候常有大篇文章在中国证券报发。

  关于现在的政策动向,最近我想大家都知道,昨天深夜有记者就这个资管新规问题采访我,我既然跟他们说了那在这里也说说。题目很简单就是资管出新规。我们知道20号,从上午到晚上接连三个新规出台了,第一是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是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三是中国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行两会就此事做了解释,非比寻常。在中国的金融历史上,三个机构同时出台政策是很不寻常的事情。所以我们还是应当认真地去琢磨,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既然是这么大的一个事情,我们就不妨回头看一下,我找出来在去年讲金融形势的时候的一张PPT基本没动,那时候我们用的词是“严格监管的第一枪”,这是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当时是一行三会一局,现在已经变成了两会了,一局没有参与。这个“指导意见”的精神依然在新的规定里得到了体现,也就是说,它的主题的思想是没有变的,我们当时归纳了一下这几个方面,现在看起来还是这几个方面:

  第一,有效改善金融系统的透明度,降低系统性风险,严禁资管产品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禁止金融机构开展参加资产池业务,降低期限错配风险。现在还是这样一个问题。当时出这个资管新规是因为我们连续几年来在市场上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样的一些问题是越来越透明,所以资管新规首先是从提高透明度的角度入手,然后关于嵌套的问题,通道的问题,银行表外的资产池等于是办了两个银行。这是第一个着眼点。

  第二,金融纪律的问题,要严肃信用纪律,要求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打破资产市场的刚性兑付。中国的资产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上、特别是债券市场上刚兑是一个老问题,2015年开始出现了市场违约,今年继续出现了市场违约,各方反应不一,我们作为研究机构,对市场违约的情况做研究和分析。因为如今的市场违约就要回到过去我们大家所共同承认的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的问题就是刚兑,如果刚兑就是信用的问题,市场失去了它作为市场运行的基础。所以,打破刚兑一直被认为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现在通过市场违约的方式在打破刚兑,其实应当说也还是值得欢迎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第三,降低期限错配风险,打破刚性兑付,有助于收益曲线的陡峭化、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收益率曲线,利好资质优良的金融机构。体制和机制的建设,落实在金融运行上会对金融收益率曲线的形成起到正面的作用。市场配置资源,配置资源需要有信号,我们的标准就是利率、汇率一个是收益率曲线,如果这个不能有效地形成,金融市场配置资源会落在虚处,甚至出现扭曲。

  第四,严控资金杠杆,实施风险准备金管理,这个现在也还在继续实施。

  最后,有一个关于大资管的定义,这个定义是说,资产业务要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质,这样就把整个的资管行业定义为信托了。当然,当初出这个规定的时候我们就谈到,它确实是信托,但我们目前没有一个法去规范和保护它。中国的《信托法》事实上是一个《信托投资公司法》,信托业务在市场经济国家,几乎所有的机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是非金融机构都可以做的信托业务。把它唯一界定为信托投资公司业务,所以在中国才会出现要通过信托投资公司这个桥去嵌套、银信等等事情。最终我们觉得在法律的角度来说,资管行业必须要有一个上位法。这是当时的情况,现在看这个也依然成立。

  但是,为什么要调整?直接原因当然是因为落实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经济下行趋势在延续,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比上年同期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创2000年以来的新低,消费市场继续回落,社会消费的总额的增速也创了新低,对外今年很可能出现逆差,这是我们已经很少见到中国的经常账户出逆差了。过去长期是双顺差,我们觉得这是问题,研究界花了很多的精力说双顺差不正常,可是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中国持续的将近20年。这样一个不正常的事情要逐渐消失了,有可能会出现双逆差,这就出现了新的问题。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影响,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下降3.2个百分点,这段的表述其实相对上一段的表述更精确,因为货物贸易的顺差大幅度收窄,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影响,货物和服务经济出口贡献率下降11.0个百分点,应该说实体经济层面的问题日渐凸显。当然它依然是在我们的计划和意料中的,也是在我们的战略规划中的,我们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包括了速度缓慢下降的要素。

  第二,金融的情况,M2同比增长了8%,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6.6%,比上年同期低8.4个百分点,M0同比增长3.9%。做分析的人知道,这3个指标其实都已经和国民经济疏远化了,如果说什么更接近,应该是M0,也就是现金更接近实体经济增长的状况,也就是他们的关系更密切。我们的团队做宏观经济分析的时候,比较常地用现金,也就是M0。社会融资规模累计9.1万亿,比上年同期少了2.03万亿元,这个量级是非常大的。总的来说,我国的金融去杠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些领域的风险得到了控制。

  第三,贸易摩擦。这个会不会很快就过去呢?我们觉得短期内矛盾较难调整,也不要多分析了。有人列出四种前景,一种是中国最好的前景,中国让利、输一些钱,整个的原则不破坏,整个的规范不破坏,整个的关系得以维持。第二种是WTO框架升级及扩展,就是应美国的要求,我们认为WTO的框架很好,因为我们加入了WTO,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制定的,我们按照你的条款一条一条谈,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有效的解决的方式,但他们认为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定义的问题,关于他们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问题需要修改,第二种前景就是修改这个东西,那么修改显然是对中国就不太有利了。第三种前景是争端常态化,谁都说服不了谁。第四种前景是美、欧、日之间形成新的同盟,这是昨天还是前天有一个报道,说到了欧洲和日本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再往前5月份,日本、美国、欧洲三方的商务部部长在一块谈判,达成了三个协议,这三个协议也是指向美、欧、日形成自由贸易区的前景。果若如此,形势就非常严峻了。我们要拭目以待。

  中国面对这种情况,要应对冲击了,那么改革开放是中国唯一的出路,最关键的方面,第一是产权;第二是国企改革;第三是市场规则,而且依据市场规则来开始创新;第四是财政改革、金融改革;第五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和经济的关系说得很清楚,到了落实英明决策的时候;最后是基于市场原则的对外开放。这是整个的框架。

  面对这么复杂的局面,面对这么严峻的任务,政策当然有必要调整。一行两会在一天里集中出这些资管新规,就是在落实这样一个战略的安排。我们要试试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货币政策的基调保持稳健、中性,适当开展偏松的调节。多策并举,针对性、有节奏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促进信用化定价科学化和结构化去杠杆的同时,避免出现系统性的流动性问题和政策的共振。房地产调控短期内有很多的问题,一下午不太容易说得清楚;继续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落实破、立、降各项举措。

  我们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资管是一个具体的事实,虽然涉及到几十万亿资产,但它还是一个片面、一个部分,对这样一个部分的理解要放在一个大的背景里。

  调整的要义有四点:

  第一,增强政策的确定性,稳定预期。我们在防范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中国政府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如今这句话依然是有效的,对这么复杂的局面,稳定预期保持信心,当然是重要的。保持信心最主要的就是政府能够想市场之所想,想企业之所想,相应地采取政策,这样调控部门、政策部门和市场有效地实现互动,这个就是增强信心的最主要的途径。我想应该产生这样的作用。

  第二,明确了细节,增强了可操作性。本来有一些细节不明确,比如说新旧产品对接的问题,这些事都没有特别明确的说法,大家都猜。在目前的严监管的环境下,大家都宁可严、宁可紧,所以市场整个就出现了我们不想看到的东西。

  第三,注重协调配合把握节奏和力度。又有协调配合的问题,又有把握节奏和力度的问题。实际上整个的方向肯定是对的,整个的原则也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么一个好的东西,在这么复杂的背景下来推行需要讲究它的节奏、力度,资管新规就是在这几个方面做文章。

  最后,支持实体经济运行发展。因为资管今天来大家都是搞金融的,我也参加过很多企业的会,我参加了之后才知道资管——我们目前资管管行业做的事是多么深入地渗透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很多的企业没有这个东西没法儿活了,因为他一直就是靠着这些再融资。不是说金融机构,实体经济也没有。

  要点列举:

  第一为新产品发行创造了有利条件,还是要发展,我们对资产进行管理不是说不搞它了而是要健康地发展,健康发展就需要有新产品,那么就是说原来大家的理解是新产品有问题等等,现在这几个新规告诉你,新产品还是要搞的,同时,澄清老产品的投资范围,增强实体经济的投资来源,新老的连接问题等等,这三个文件都有涉及。

  第二是估值,很多人说估值的方法怎么算这个事,因为它很技术性,最重要的是我们理财的、资产管理中的资产有很多的非标,非标的估值一直是一个问题,要说公允价值也没有,市场价值也没有,如果说大家放手去估值,资产市场会一泻千里,好资产也会变成坏资产了,市场会出现恐慌,这种情况需要防止。所以一个技术问题很可能会涉及到市场能不能延续的问题,能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以,很明确地把定价的方法列出来了。

  第三是明确表外资产回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和资本支持政策。回表有很多的要求,其中有一个是不消耗资本,现在回表就要消耗资本,资本从哪走起、从哪儿补充都有规定。过渡期结束后未到期存量资产的安排,现在也有了弹性,即使到那个时候你没有搞完,依然可以商量。这就是很务实的。

  第四,是不硬性提阶段性压降要求,由金融机构自主有序地整改,监管部门予以指导,避免整改措施过快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还是节奏的问题,力度的问题,协调的问题,配合的问题。对金融机构过渡期整改,给出了更为柔性、可行的安排。

  这样的话,从“摇篮到坟墓”都给了切实的安排,大家可以放心去做了。我相信新规是想从这些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有解释,每一个环节都有沟通,都对市场上的一些想法有响应,意在稳定市场、坚定信心、稳定预期、攻克时间。我想资产管理应当是这样来看的。

  同理,如果刚才我们说的几个环境,第一经济的环境,第二金融的环境,第三中美贸易摩擦再进一步发展的话,还可能不可能进一步放松呢?其实这是可以期待的。

  所以,我想这几个政策出来之后,整个金融界应该吃了一颗定心丸。凡是有利于金融健康发展的,凡是有利于我们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凡是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都会得到支持的。谢谢各位!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掌声有请中国建设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李丽杰上台发表演讲,题目为《践行资管新战略 共创资管新未来》。

  李丽杰: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感谢主办方中国证券报、金牛理财给予我这么一个机会,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论坛,和大家共同畅谈一下新规时代资管业务的发展转型道路。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践行资管新战略 共创资管新未来》。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机构资管行业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规模迅速上升,达到了近百万亿,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但是也确实存在着快速增长的模式下,理财产品严重的期限错配、资金中断等问题,存在着引发一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今年4月旨在破刚兑、降杠杆、提门槛、禁资金池、除嵌套、去通道的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从短期来看,在座的所有的资管参与主体都将或多或少的承受短期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新规确立了资管业务发展的纲要,规范了市场主体行为,保护了资产管理人和投资人方方面面的利益,提高了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主要问题在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可以说新规是检验从投资整体到参与主体层次的试金石,也是锻造资管新能力、开启资管新征程的契机。

  与在座的各位同行一样,建设银行资管也在积极研究新规时代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转型的战略,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想法。

  一是贯彻监管精神,回归资管本原。建行资管始终践行着服务实体经济,为百姓理财的初心,用新规指引资管业务发展,助力业务转型,回归资管本原。我们紧密结合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住房租赁、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为客户和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建设银行作为率先启航普惠金融战略的银行,开创了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资管业务通过发行乾元福享扶贫专项理财产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实践,践行大行资管社会的责任,服务民生。

  我行通过创新产品设计,为住房租赁项目的房主和租户提供定制化专项理财产品,并积极投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在金融科技领域,建行资管依托全行数字资产管理策略,促进能力建设规划,细分客户群体,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开发了不同模式的产品,更加精细化地满足了各类客户的理财需求。

  二是顺应资管新规,加快推进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我行加快净值型产品的创新,先后研发了乾元建行融宝、乾元开芯纳财等申购赎回实时确认的T+0净值型货币基金的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资产且期限不错配的乾元乐盈等系列净值型理财产品。保本理财替代方面建设银行发行了乾元安安享和乾元安心享净值型理财产品。为我行积累了丰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经验,目的是为过渡期后净值型产品布局打好基础。

  三是提升大类资产配置和研究能力,加快标准资产的投资步伐。我们深刻认识到投研能力是新规时代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以标准化资产、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和非标市场为大类资产的配置重点,加强市场分析,形成大类资产研究体系和策略,充分利用银行的融资客户资源优势和信贷产品优势,充分发挥发掘资产标的,构建较为完善的信用风险体系,加强债券等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加大标准资产投资和自主交易。同时发挥外部机构在投研交易上的优势,满足新规下净值型理财产品的需求。

  四是加快业务转型,优化资产结构。在这方面建设银行加快推进消化非标资产的工作,通过发行期限匹配的产品,合理规划企业还款期限等多种方式,加快非标资产的转化制度。用标准资产承接替代到期非标,推进资产结构的转型,调整新增非标债权和股权类资产的期限配置策略,缩短非标债权和股权类资产的融资期限,满足新规条件下理财产品期限匹配的要求。当然我们也非常高兴的看到刚才李扬老师也提到,昨天“一行两会”陆续发布了监管的细则,我们也会积极的跟进,做好相应的研究工作。

  五是紧跟监管导向,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行资管将继续坚持正道经营、不走捷径的回归理念,适应新规要求,积极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强化风险管理手段,搭建更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采取多种手段严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操作风险,建立一支与发展相适应的、与风险管控要求相符合的专业人员队伍。完善和优化前中后台一体化业务流程新一代资管系统,搭建由制度、流程、系统编织起来的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

  六是积极发展智能投顾资管业务。科技金融将成为资管发展新动能,建设银行资管也提前布局了智能投顾资管业务的新模式,推出了自动化量身定制的前沿智投品牌,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组合优化等手段综合应用,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便捷个性化程度高的投资理财产品和服务。拓展银行资管服务的覆盖面,应该说善弈者谋势,善辨者不言。当前资管行业正处于转型和攻坚的关键阶段,机遇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并存,身处这个变革的时代,建设银行资管将与各位同业一块抓住机遇,积极践行转型战略,更好地为发展实体经济服务,开创资管行业新未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总的精彩发言。接下来我们有请盛世景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敏文先生发表演讲,题目为《大资管生态圈与私募机构的未来》。

  吴敏文:今天我的演讲主要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第一,在认识层面应该如何认识大资管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是“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中国企业融资方式的变迁也不例外。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国内企业获得社会融资的方式主要包括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银行信贷、由债券和股票构成的直接融资、以及由资产管理产品如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资金等提供的资金。按资产配置,目前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存款、债券及债权类资产、证券投资基金、非上市公司股权等。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资管业务总规模已接近100万亿,扣除部分重复计算因素,估计可达50万亿。

  显然,如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就是在我国金融业大资管体系中,通过不断实践形成的,是金融市场改革的产物,为经济运行和实体经济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也为投资人创造了客观的投资收益。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资金信托,都是如此。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聚集社会资金、以专业化的运作支持实体经济,无论如何都是应该肯定的。

  从具体数据来看,银行理财的终端资产投向主要以公开市场的标准化资产为主,而在风险较大的地方平台和房地产资产投资比例较低,估算仅为10%左右,因此,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风险较低。同时资金信托也主要投向实体经济,故从银行理财和资金信托的终端投向来看,整体风险较低。同时,资金信托也主要投向实体经济,目前投向投向基础产业和工商企业的比例分别为42%和43%,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明显。

  第二,在政策层面,针对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业内应该反馈怎样的意见和建议

  4月27日,央行等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昨晚央行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会及证监会也发布了《指导意见》的配套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稿。由于涉及几十万亿的资管规模,这些政策及征求意见稿引发了市场较大的反应。政策的出发点是防范风险或防范系统性风险,但在“去杠杆”转变为“结构性去杠杆”或“稳杠杆”的背景下,亦应通过更多创新、制度、实践来更为有效地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实体经济发展。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要变化的情况下,尤其应该如此。

  近期受外部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受资管新规实施的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显著收缩,民营企业融资越来越难,债务违约增多;股市再创新低,截至上周四上证综指市盈率水平已低于2016年低点;高股票质押上市公司较多,质押爆仓时有发生。在上述背景下,制订更富有弹性的资管新政实施细则,将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更好地面对当前的国内外的挑战。

  第三,在实践层面,作为大资管体系的成员应该如何共同打造大资管体系生态圈,更好地为中国金融做贡献。

  鼓励股权投资并以此重塑资管生态应该是资管新政及其实施细则的重要环节。

  首先,私募股权在大资管体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发现和培育优质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改善公司治理,降低企业杠杆率,私募股权所做的事情就是把最聪明的钱交给最聪明的企业家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私募股权发现和培育企业的效率在整个金融市场一定是最高的。

  第二,资本一定是跟着技术走、跟着产业走、跟着未来走,所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是VC和PE基本的使命和功能之一。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通过担任被投企业董事,甚至派驻高管,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善公司治理。此外,在当前的局面下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尤为重要。故私募股权在大资管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站在资金端,站在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角度来讲,过去的长周期私募股权的投资收益是最高的。大资管体系中银行、保险等是机构投资人,而私募股权机构作为专业资产管理者,形成了一个生态的链条的上下游的关系,美国已形成了这一成熟体系,美国的私募股权中85%是机构资金,只有15%左右为个人资金,中投公司就是一个成功案例,中投公司优秀的投资收益主要得益于其较好的海外的收益,尤其是其中的股权投资。

  但中国的股权投资发展仍然较为缓慢。按照最新的数据,整个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大概是12万亿左右,其中股权投资的规模大概是8万亿左右,私募股权包括了VC和PE,这个8万亿相当对于整个银行业的总资产而言,微不足道,从2015年2万多亿,到现在达到8万多亿,其中,市场化的股权基金贡献的增量更少。

  再补充一个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股市的IPO融资只有900亿,如果剔除掉三个独角兽占的300亿,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整个股市的IPO为企业的融资只有600亿左右。

  私募股权基金的未来发展有赖于更加健全法律法规,从昨日发布的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未见商业银行可委托私募股权管理资产的规定。整个国家对私募股权的法律体系和政策基础是非常扎实的,所以在构建大资管整个政策体系的时候,建议把私募股权机构作为其中重要环节,从政策和规则的角度,鼓励商业银行委托一些优质的私募股权机构替他管理资产。

  事实上,近期中国的产业投资机会是风起云涌,已经到了新旧产能转换的时候,从证监会所说的“四新”到“七条赛道”,这些都是科技的力量,特别是硬科技的力量,这是我们国家真正经济发展的坚实的基础。但一个中兴通讯事件,让我们意识到硬科技的基础仍较为薄弱,这背后也有赖于资本体系的进一步强大,以支撑和培育这样的产业、技术、企业。站在这个角度,私募股权在大资管体系大有可为。

  从当前现实的选择来讲,我们认为此时银行、证券和私募机构联手,处置证券的不良资产是一个好机会。把优质的资产注入到这些上市公司去,既可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可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有关企业的问题。优质资产的注入,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让上市公司再焕发活力,让优质资产进去,同时也化解了银行和证券的不良资产。对大资管体系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在整个大资管体系中,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是联合受让股权,进行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这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也是解决市场不良资产的过程,也是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的一个过程,对此大资管体系大有可为。

  最后,今天感谢有这么一个机会,我倡导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一同创建一个这样健康积极的大资管生态圈,更多的思考大资管体系如何服务中国的产业升级,为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难,为中国资管市场的建设做出更大的努力。作为我和我们公司,愿意和在座的各位大佬一起努力实践。

  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有请基金会投资指数课题组联合组长刘文华先生发表演讲,题目为《我国基金会投资的形势及指数设计的思考》。

  刘文华先生是“基金会投资指数课题组”联合负责人。该课题组由中证金牛和善泽君咨询联合发起。刘文华先生曾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产管理部部长、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等。今天,刘文华先生将从我国基金会行业投资的现状、问题出发,结合即将出台的《慈善组织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介绍基金会投资指数的研究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意义,探讨金融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来有效地支持慈善。

  刘文华:各位好!很高兴今天在一个金融论坛上发言,我可能是会场唯一的“另类”,我来自于公益慈善行业。

  基金会属于“第三部门”,这是什么概念?现代社会可以分为三大部门:第一部门主要提供普遍、兜底的公共品,就是政府;第二部门,提供丰富多彩的私人产品,并赚取利润,也就是企业;第三部门提供多元化的公共品,但是他们既没有权利、也不以盈利为目的,这就是第三部门,或者叫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在我国这种非政府组织有近80万家,其中数量最少的是基金会,有6000多家,但是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基金会的从1981年诞生以来保持持续增长。1981年国内第一家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1988年国务院出台《基金会管理办法》;2004年国务院出台《基金会管理条例》,自此基金会出现了新的种类—非公募基金会,同时带来了基金会的高速增长;201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基金会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性法律,进一步推动基金会行业加速发展。目前基金会总数已经达到6600多家。

  美国基金会在数量、资产规模、资产占比方面为是中国的十几倍到三十几倍不等,这种巨大差距也体现了我国基金会的巨大的发展潜力。

  那么目前国内基金会的投资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是最近几年中国基金会的投资情况,图中红色的柱状图表示规模,曲线表示我国基金会行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收益率最高的2015年也仅略高于3%,仍未达到当年货币基金的收益水平。另一个数据显示,约2/3的基金会没有任何投资行为,意味着资金都以存款形式“沉睡”在银行。

  我国基金会投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格局?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基金会作为慈善资产受托人的职责不明确;二是基金会的投资如果发生亏损,可能需要承担责任;三是基金会行业缺乏良好的投资氛围,普遍缺乏投资积极性;四是行业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

  201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给基金会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2017年12月《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规定慈善组织的投资范围、投资方式。其中,可以“委托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和运作财产”与在座各金融机构关系密切。

  为改善基金会的投资环境,善泽君咨询和中证金牛合作开展研发“基金会投资指数”。中证金牛是一家专业的基金研究机构,我们团队则多年从事公益事业,两家专业机构展开合作,希望能够推动基金会的投资。

  “基金会TOP50总财富指数”,体现基金会行业资产最大的50家基金会的资产增长情况。“高校基金会TOP50指数”主要解释大型高校基金会的资产增长情况。高校基金会是最近几年行业里发展最迅猛的类别,其中清华大学规模约60亿元,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基金会,这与国外高校基金会扮演重要角色的现象异曲同工。

  目前基金会与金融市场实际上处于脱节状态。以一家5个亿规模的基金会两年的投资业绩为例,第一年、第二年附加银行存款利率后的收益率分别为2%、3%,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活期存款,然而他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压力。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场合,我希望慈善和金融行业能够展开对话。慈善行业的投资行为已成为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对于慈善行业而言,可从投资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于金融行业而言,协助慈善行业进行投资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创新方式。目前慈善行业的投资仍是一片荒芜,未来有望成为一片蓝海。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投资是一件专业的事情,大多数基金会应该委托在座的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慈善也是一件专业的事情,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参与金融扶贫、慈善事业时,也应该积极委托慈善组织。

  金融机构捐了很多钱,比如前几年银行业每年捐款都超过10个亿,基金行业也有很多成立基金会的,但很遗憾,我没有看到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把帮助慈善组织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和投资业绩作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我希望金融机构能够以帮助基金会或慈善组织进行投资作为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

  很荣幸与中证金牛一起合作,但这只是开始,希望有未来更多的机构能够参与。我们模拟测算,基金会行业2016年投资收益率不到3%,在这个基础上提高1—2个百分点,对在座的金融机构来讲或许不难;如果能够提高1个百分点的收益率,相当于每年为慈善行业增加十多亿的收入,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我希望各位金融界人士关注中国的慈善事业,大家一起来努力,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刘文华先生的发言,听了几位嘉宾的高见,相信各位也迫不及待地要跟各位同行进行交流。首先要进入到的是第一组讨论,本组讨论的主题是“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与规范发展”。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本组讨论的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先生。同时有情对话嘉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步艳红女士,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董方,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汪圣明,和青岛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王茜。

  主持人尹振涛:感谢专业主持人把话筒交给一个非专业主持人,我是本环节的主持人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尹振涛,感谢参与讨论的几位嘉宾。

  我们今天是关于资管问题的探讨,第一个环节请各位谈的是银行理财,在我们的资管行业中,银行理财从规模来讲,从其他的机构的合作来讲,银行理财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资管产品的类别或者是一种类型。刚才,吴总包括几位领导也谈到了资管新规细节的出台,其实我想各位可能今天能够参加这个会议也是比较辛苦的,昨天晚上肯定都加班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看到来自青岛银行的王总也在苦笑,一会儿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对细则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我想在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的想法和问题都很多。两个多月前我曾经到四大国有银行调研过一次,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位老总提到,因为资管新规出了以后没有细则,大的银行都是合规经营、谨慎经营,所以说很多的产品都暂停了,包括有几个月都停了。我们第一个问题回到资管新规出台对我们的银行理财产品,包括我们原有的一些产品,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董方:新规出台之后,各家银行对新规的执行还是比较坚决的。应该说这段时间,更多是对过往这些年做的业务,包括产品,包括资产,包括业务模式都在进行一些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首先要摸清楚自己运行的状况。从产品的发行来看,在目前这个阶段受到的影响有一些,但不是很明显。以我们行的情况来看,应该说大部分的产品在过往这些年已经在往净值型的产品转化,转化的过程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快。新规出来之后,我们也在和行业、也在和监管部门认真地进行积极的沟通,也是把我们的一些想法,把我们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反馈。应该说,新规落地之后,我们内心里还是充满希望的,我们认为新规落对资管业务未来健康的发展,特别是一个更长期的健康发展,都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制度的基础。

  步艳红:其实资管新规的内容我想应该是最早在2017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个内审稿,就已经开始讨论了。对这个新规的政策方向的指引,应该是在各家银行去年早期就有所准备了,作为邮储银行服务于大众零售的定位,我们还是从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方面做了一些优化,也是为了迎接资管新规正式的出台。昨天在银行理财细则出台之前,也公布了几个数据,理财业务从去年以来,或者说从前年以来的规模的增长,较前几年增速已经放缓了,但因为有资管新规的影响,速度放缓了以后发展还是相对比较平稳的。从转型这个方面,为应对资管新规,我们提出了“三化”,第一是产品的净值化转型;第二是投资的标准化;第三是资产的证券化。其实“三化”的目标都是为了能让银行理财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回归本源。

  主持人尹振涛:我们再请兴业银行的汪总。

  汪圣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去年11月份发布以后,我想各家银行包括兴业银行在内都是非常积极地、非常主动地按照新规的要求,在各方面进行业务的调整。实际上我们看看市场的情况,新规发布以来,今年上半年应该说整个银行理财的规模,我认为还是比较稳定的。在稳定的总量之下,结构上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各家银行在新老产品的转型、尽管进度不一,但大家都是按照新规的要求在积极地运行。包括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按照新规的导向。以往是把非标作为一个重点,去年逐步地在向标准化的方向进行转型,包括对我们的产品,按照监管的要求,转变产品的形态,发行新的产品。我个人认为,总体上银行资管、银行理财,即便是面对新规的要求,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也是在积极转型,再一个我们对客户也提供了比较稳定的投融资的服务。我们怎么样按照新规的要求,要管理好风险,做好定位和转型。同时,银行也经历了一个金融主体的转变,要有一定的情怀,还要积极地配合我国的经济结构的转型。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讨论业务转型的焦点所在。

  主持人尹振涛:谢谢汪总,有请来自青岛银行的王总。

  王茜:其实新规对我们银行资管业务的影响,去年11月份之前都已经有动作了,大行、全国股份制银行的动作早一些,中小行在产品和系统布局稍微晚一点,但其实从去年底也开始了。新规在正式落地以后,我感觉对各家业务的影响,在客户的导向上、培育上、销售体系的转变上,投资运作模式的改变上,其实大家基本上还在一个起跑线上。而对市场的影响也才刚刚开始,我们已经看到了几个比较大的影响,比如说信用利差、期限利差拉得非常大。整体来说对银行的发行量的规模会有影响的,包括对理财的压降整个会有所变化的。今天我的回答和昨天还是有区别的。我们看到昨天晚上出来的细则,其实有一定的缓和,在银行擅长的领域有一些缓和,比如说现金管理类产品,还有一些定开的产品,所以这部分能产生一些量。但我想我们的转型和推进的步伐是丝毫不能放缓的,因为在客户端的准备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个可能是我们压力最大的一个点,也是我们从去年底开始,做了相应的一些工作,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主持人尹振涛:刚才王总也谈到了昨天回答这个问题和今天回答有所不同,本质的区别是昨天晚上一行两会相继发布了关于资管的细则,围绕这些细则,我们今天也可以稍微做一些解读。刚才其实王总也谈到了从大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一些部分有所放缓,那么从自身的业务来说,在放缓上有什么样的不同和区别。

  董方:昨天加班看了细则,总体上还是在预期中,应该说细节更贴近业务,看上去更亲切一些。这些细则在未来整个银行资管转型,在过渡期的合理过渡、安全过渡上,应该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持。我觉得这个新规看上去不错。

  主持人尹振涛:例如在新规中提到,老产品和新产品的转换,您如何解读这个变化。

  董方:您说老产品的问题,的确之前大家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惑,就是老的产品在不断地到期,在到期的过程中能不能补充一些新的资产进来,各家银行是有困惑的,这次做得更明确了,可以补充新的资产。新的资产包含了哪些内容?这个可能还要再看。

  步艳红:昨天出的两个文件,相对来讲很关注人民银行的通知,这个通知里面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实在去年11月出了征求意见稿以后,作为银行提的更多是充分考虑资管特别是银行资管的资金投向。这次新规落地以后,对有一些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原来走的是资管的渠道,可能因为出台了新规以后,这些渠道走不通了。刚才几位演讲嘉宾都提到了,说规模没有多大的影响,可是从融资的实体的角度,应该说还是体现比较明确的。除了是在私募,还有在新债市场,还有一些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上,应该说都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说,人行昨天的通知,第一是对什么是公募的产品,能不能投非标的问题,在讨论中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焦点,如果说银行理财只能标准化的资产,而标准化资产业界的解读是,只有两个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的债券昨天在通知第一条中说允许公募投标准化资产,同时还可以投资一部分的非标资产,我想这个可能还是有一些对实体经济支持上放开的一定的空间。

  还有对非标的界定和解读,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我也参加了,当时的银保监的领导说再一次明确什么是社会资产标准化之前,我们银行资管还可以适用8号文的解读,这个里面也是说有一定的空间,不会说一刀切都归到非标的领域中去。

  第二是对产品估值的政策进一步地明确了。在资管新规里要求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要有公允价值,解释是鼓励用市值。银行的理财资金大部分投了信用债,随着这半年的信用风险的不断暴露,这有很大的偏离。客户端的净值曲线波动是非常大的,上半年的表现是非常差的,有很多甚至是负的。作为银行理财的客户,短短的半年时间能不能接受这么大的收益波动的产品,再推纯粹的市值的产品确实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想监管也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这也导致理财的资金近期投资到信用债市场的量会有大幅度的减少。我想估值的减少,有可能会间接地推动信用债市场更多资金的投入。

  第三是在过渡期非标转标的安排,其实监管当时是给了一个大概的节奏,是希望三年、两年半的时间,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节奏,确实各家机构像我们虽然非标占比比较小,但我们也是推动了所有的非标转型。一个是标准化,还有一个是提前还款,除了有资本金的压力之外,还有一些涉及到和融资主体之间比较大的分歧。所以我想第三条是央行是可以支持金融机构有一些差异化的政策,同时也对节奏的安排做出一些灵活的调整和容忍度,有更多的弹性。我想这个是需要注意的。

  汪圣明:我讲讲个人的感受,应该说从去年开始,我们业内总体的感受是银行理财以往的模式是不可行的,今后重点是要把老的模式抛弃掉,要有一条新的道路来探索。所以,在各个方面,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资管新规还是着眼于大的原则、大的安排,着眼于宏观的金融调控里面作为业内的从业者,我们觉得这个新规确确实实需要下面一整套的细则相配套,才有可能把既有的业务模式来进行转化的同时,新的业务模式能诞生出来。所以,昨天这个细则,包括银保监会的细则,包括证监会的细则,也包括人民银行关于资管新规的通知,我觉得都是配套的,我觉得是有利于业内做好原有的资管新规所要求我们做到的。第二点,我非常赞同刚才董总的想法,昨天的几个细则在业内的看法,我们觉得感受都比较好,比较亲切,就是说,我们以往政策出来以后,主要是从风险防控的角度来看这个业务。之前李扬老师也讲,现在的问题不但要防风险,还要把新的业务做出来,我觉得这个更加重要。门槛调低一点,非标的投资范围放开一点,产品的形态放大一些,诸如此类都是需要安排的。我们更看重的是,作为监管层,作为市场层面,作为媒体,对我们资管界的期待不仅仅是老的业务模式怎么样转化掉,更重要的是要在新的形势下,作为银行也好,作为银行资管也好,还要继续做好社会和客户的投融资的服务。

  第三点,新老产品不破不立、不立不破,老的业务是说,我们尽可能地转化过来,但新的业务的诞生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没有新的业务模式的诞生和产品的推出,我们老的业务也不能单方面地停止,所以在破与立的关系要很好地衔接起来,这就是刚才几位老总所谈的,细则也好、新规也好,很在意的是老产品的过渡和新产品的推出要有衔接。

  昨天的细则更深入的解读,可能我们业内还有一些很现实的诉求,还需要向我们的监管领导进一步反映,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把新的业务做出来,让整个社会客户享受到比较好的服务。

  王茜:几位老总都谈了感受,我也从感受出发。银保监会的银行理财的细则是征求意见稿,我提一些个人的想法,可能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去和行内也消化和讨论。第一,我觉得看后有一点压抑,压抑中透着希望。稍有一点点利好出尽的感觉,利好的部分其实是之前期盼已久或者是有所预期的。有一些觉得小意外但又不是意外的几个点,比如说新规的精神是平等。银行理财是更风险低一些,更偏向于储蓄型的、老百姓能喜欢的资管产品,所以这点上我其实是略有担忧销售端的。

  主持人尹振涛:稍微打断一下,最近是P2P的跑路潮,我一直都是P2P的投资人,当我觉得P2P有风险的时候,事实上我是把很多的资金拿了出来,提现之后现在是在银行帐户上,然后我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投一些银行理财的产品,但是我发现之前有一些银行我没有去过柜台开账户,有面签的问题,我会觉得特别的复杂。

  王茜:我们行跟美团是战略合作伙伴,美团已经嗷嗷待哺等着我们的理财产品往上上,但是这个起点最终没有跟公募基金拉平,这是不是一个门槛?我们在完全比照公募基金后期管理的情况下,可能流动性的管理能力反而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说绝对好。

  还有一个比较疑惑的是私募基金的合作。会前我也跟同业做了讨论,到底是不是就不能合作了,这可能是一个问题所在,各种限制需要加以明确。银行的通知其实听了以后觉得是欢心,但是欢心中有一点点克制。有一些产品放了摊余成本法,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久期缩短了很多,这一波操作的可能性是会回应市场上的这些艰难的情形的。

  第三,证监会发的里面有一条,通道业务基本被关掉了。现在融资链条很重要的原因是渠道荒,这是需要待解读的一点。如果是这样,以刚才一位嘉宾讲到的股票融资角度来看,其实不能再做了,接续上是一个问题。所以这三连发出来以后,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分析,包括跟监管去进一步探讨的部分。

  主持人尹振涛:我们第一看到了希望,同时也存在很多疑惑,因为现在还是征求意见稿,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们也会通过各种活动、各种声音,希望向监管机构传达这样的声音,更加的接地气。不管最终稿政策方面如何落地,但是对我们的行业来讲,肯定要进一步按照监管规定去合规的发展。

  最后一个问题,请教各位银行的领导,关于银行财富管理方面,我们的转型升级更加迎合监管的规定,该如何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董方:我觉得核心的两点,一个是银行的投研能力,一个是销售端客户的培育。这些年,银行理财规模发展到这么大,反过来辩证的看一下,在这两个方面做的还是很不足的。在投研方面,之前银行的风险偏好,包括银行理财刚兑的属性,应该说它更多的是一种表内的现象。在风险控制以及投资研究方面,更多的是偏向于高信用评级、低风险的资产。在调整过程中,我们也在调侃自己信评的团队,说了信评就是办公室信评,看看报表,给一家企业做能否买入的判定,这肯定是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的。特别是通过这几年银行、基金、券商通过委外的合作,我们也向公募基金、向证券公司学到了很多东西,别人在这方面的实力要比我们强。我们也开展了这方面的行动,在资管内部,固定收益的投研一体化采取了很多切实的措施。我们也希望通过投研能力的提升,在业绩上、在中长期稳定的回报上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当然另一方面需要配合的是有没有足够的客户认可我们的产品,认可我们的投资,把他们的钱交给我们。在这方面我们以前都要KYC,除了KYC之外,还要对客户进行引导、对客户进行培育。客户的很多需求,其实并没有很理性的仔细思考过。

  打个比方,有很多的客户买银行理财买了很多年,每次都是买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短的产品,滚动买了很多年。如果回过头来看,他的这种流动性是一种浪费,他完全可以或者能够接受去投资一个更长期的资产。在这方面,银行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客户资源优势的,但是怎么样把这些客户理性的投资需求挖掘出来,这对以后资管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步艳红:我很同意刚才董总说的,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银行相对于券商确实在固收和投资债券、非标方面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在其他方面,包括股权股票市场、境外投资这块还是有比较大的短板的。未来要成为全功能的资管机构,有很多地方需要向其他的资管机构去学习。包括投研方面,除了在宏观政策研究、信用风险体系建设和货币政策以外,行业研究也是一个需要突破的领域。

  第二,因为现在类存款理财的预期收益型的理财产品要转型,很多银行借用科技的手段,除了刚才最开始第一次买理财的时候需要双录,需要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的之外,几乎100%的理财产品都是从电子渠道去申购和销售的。但是随着雷同的产品慢慢向差异化产品转型过程中,银行还需要培育一批新的理财经理和产品经理,更好的推动传统理财产品的进化转型工作。

  第三,在销售体系方面,虽然银行的销售渠道是一个优势,但是其实在销售的客户体验这一端,我认为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从管理流程方面的优化,更多的是要依托于科技力量。

  汪圣明:对银行资管的要求主要是向客户提供风险收益类的产品,我们把它总结为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投研方面的能力,二是运营方面的能力,三是风控方面的能力,四是客户服务方面的能力。我觉得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我同意刚才步总的看法,在投研方面我们要在权益上加快补充短板。除此以外,我个人的看法,银行资管对于理财而言,一个更大的挑战,甚至说我们的一个使命是产品的创新。为什么这样说?按照目前的资管新规和细则的要求,今后中国国内资管公募产品的发行机构除了原有的公募基金产品之外,以后主要就是银行。银行的公募产品,简单的照搬原有的公募基金的产品结构,要承担起我们国家在客户的投融资方面实现大规模的资产管理,我觉得是不现实的。我们怎么可能通过每天开放、大幅波动的产品,把现有的资管客户完全管得住,不可能。所以,银行首先是要创新,创设适合银行客户的资管产品。一方面要净值型产品,做这样的转型,要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同时又不能简单照搬现有的公募的净值型产品。

  银行资管迎接这个挑战是有基础的。第一,不能够简单的抛弃原有的业务基础,我们原有的产品有问题,但是也要辩证的看,它有它的特点。这些特点、这些亮点还是要有舍弃、有保留。

  第二,银行和我们的客户是最接近的,我们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客户的风险偏好,来相应的创设 我们的产品结构。

  第三,我们相信监管机构也是支持我们的,这些细则的调整,应该是充分的考虑到了银行理财在产品方面确确实实有它的不一样的特点,它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和政策支持。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后无论是挑战也好,还是转型也好,需要保持和着力提升的方面。

  主持人尹振涛:除了合规以外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创新,继续发展。

  王茜:我觉得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是有天然的优势的,麦肯锡对资管行业的报告也指出,全球前20名的财富管理机构里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是银行系的公司。但是中国的银行理财资管其实是温水煮青蛙,走偏掉了。所以,资管新规推出的恰逢其时。

  我去年在CFA波士顿论坛讲宏观固收,老外提的问题里面出现的最高频率的词汇是PWM,他们对中国的理财很感兴趣。我跟他们说我们是预期收益型理财,老外都懵圈了,这是这个伪命题所害的。所以,我觉得资管新规后,我们要和已经掌握了这么多年的公募基金和券商、信托竞争,压力是很大的。核心点是产品的创新,这个创新是怎么样利用银行的优势去差异化的竞争。有几个很明确的方面,也是很有意思的点。

  第一,中国银行理财能投的范围非常宽泛,其他的金融机构做不到。比如说我们的另类投资,大部分指的是非标,比如银行的另类投资可以投茅台酒。我们是山东的机构,如果我们做一个茅台酒理财,期初买5000万,期末如果涨了返还客户收益,我想还是很受欢迎的。像这类创新产品是银行理财的第一个核心竞争力。

  第二,银行的配置属性。银行可以做大类资产配置,可以在不同的金融机构间切换,因为我们跟客户沟通能力还是很强的。

  第三,风险偏好低其实是一个优势。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是风险偏好低的,所以我们要保持这个特征,继续将低风险偏好的产品作为主力产品。

  第四,做被动指数类的理财。在中国被动指数类的产品很少,股权类的比较多,公募基金做的比较多,银行可以发展固收类指数的产品,让老百姓能够参与到只有机构投资者才能参与到的市场中来,这也是很好的对社会的回馈,也是银行理财差异化、擅长的地方。所以,在财富管理方面,整体来说我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主持人尹振涛:感谢几位嘉宾的分享。

  主持人:刚才几位嘉宾的精彩碰撞,确实让我们从银行的角度认识到了什么是新的大资管。接下来将进行10分钟的休息活动,10分钟之后,请大家回到会场,我们将进入下一组讨论,谢谢大家!

  主持人:欢迎大家回到第六届“金牛财富管理论坛”暨2017年度“金牛理财产品”颁奖典礼的现场!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进入到第二组的讨论,通过证券公司的行业精英们共同探讨行业到底该如何审慎发展。我们有请对话主持人上海石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锋。接下来有请对话嘉宾中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拟任首席执行官叶展先生,国安华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侯晓雷先生,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李曦,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赵凌琦。

  主持人郭锋: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各位资管的大佬进行分享。我想过去一年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压力,券商资管的规模出现下滑,我们首先吐吐槽一下行业的痛点。

  叶展: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判断是凛冬降至,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整个行业的冷却,也许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当然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我们在还以前的一些账券商资管在过去十年中的仍然是发展速度是最快的,但这个高速主要源于它的牌照的功能,其中一个主要的点就是通道业务大家毋庸讳言,券商资管十几万亿的大部分是来自于通道。当资管新规开始实施,通道萎缩,行业感到痛,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谢谢!

  主持人郭锋:谢谢叶总,下面有请侯总从风控的角度给大家一些不一样的观点。

  侯晓雷: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市场处于持续调整状态。周五银行股票大涨,后面的力量很有可能有在救市或许反映了市场对监管新规的预测 2017年以来的去杠杆可能去得太快太猛了,现在变成了稳杠杆,甚至稍微会有松动。

  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在华尔街看到了整个金融海啸的过程,市场波动、风险、危机与人的本性一样都不会变。之前嘉宾讲到中国的经济在放缓,在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如何让人民的财富保值增值将成为一个挑战。

  我理解金融行业的“动物世界”:保险公司像恐龙一样很大、银行像大象也是很大,但行动起来的话可能不是很灵活;券商像老虎,因为有投行业务;而私募基金就像豹子,私募虽小但很灵活,另外一群私募基金可以产生很大的能量。

   主持人郭锋:下面我们有请国联证券的李曦总。

  李曦:券商资管在2012年仅有4000亿的规模可是2012年的创新大会之后没几年就突破了10万亿。券商资管2013年开始做通道,2016年已经接近通道蓬勃发展的尾声因为整个大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包括银行体系和信托私募基金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在“拍板子”式的去杠杆环境下大家都在叫苦。

  痛点在于我们之前经历的大环境、政策制度并没有让每一个领域的管理者明白自己是否出现了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只有明确了方向,我们才能知道哪些痛可以摒弃,哪些痛可以转变成后面的喜悦。

  主持人郭锋:谢谢李总,下面请东亚前海的赵总来分享一下。

  赵凌琦:非常感谢主办方提供这个机会。我去年正式加入券商资管阵营时恰逢行业的寒冬,我的体会好象只有券商资管行业规模收缩,其他的几个资管行业还是在保持平稳的增长。我想券商资管行业或许需要再梳理一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思路

  整个券商资管行业最大的痛点就是规模收缩,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依靠集合产品扩张规模的路径已经终结,即使能够通过续期发行,也要走向净值型;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券商资管蓬勃发展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理财资金,在资管新规落地后,这部分资金的委托诉求明显降低。

  行业的难点也很明显,就是整个市场规则发生了变化,券商资管业务需要转型,要抛弃过去的规模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在产品的精细化差异化方面,券商资管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郭锋:我想请各位谈谈未来的布局方向。

  叶展:中泰资管从成立开始就一直坚持把主动管理作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来培育我们在做主动投资的时候,面对的需求就不仅仅是一个绕监管的需求,而是要真正地面对复杂的市场,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尽管很难,主动管理仍然是券商资管今后唯一的出路,因为容易赚的钱已经不让赚了。部分同行的主动管理已经跑在前面,所以我对这个行业我并不失去信心。

  主持人郭锋:确实,通过主动管理把难赚的钱赚下来,最后会变成护城河,券商资管过去已经有一些不错的标杆。侯总请说一下。

  侯晓雷:虽然冬天来的比我们想得冷,同样是投资的好时候。所有的资管本身都是“手艺人”,主要目的是要给客户持续稳定地赚钱。

  有些产品看上去很好,但是并没有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比如说,一个明星的FOF和MOM找5个人都是做股票多头策略,相当于足球比赛找了5个前锋,“鸡蛋”实际并没有分散在不同的“篮子”里我们希望通过不同资产类别策略提供一个持续可预期的回报。

  主持人郭锋:李总他们的FOF获得了金牛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奖项,请李总跟我们分享一下。

  李曦:非常高兴我们的FOF产品获得了金牛奖项。我在这里谈谈个人的想法和国联证券的情况。

  刚才主持人提到FOF和ABS两点,我们恰恰把这两点作为了今年下半年资管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之所以把FOF放在首位,是因为毕竟现在大市场环境不是特别理想,FOF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基金已经对投资风险进行了一次分散化,而FOF是对风险的二次分散。

  其次,ABS是近几年政策一直鼓励的方向,包括这次资管新规也把ABS单独做出规范。我个人判断监管可能是不想对ABS做出过多的束缚。

  这次意见稿出来之后也明确了非标投资,这就证明在社融降低的情况下,实体经济还是需要钱的。我们要更好地利用我们自己牌照的优势,去做好为实体经济服务。

  我们下一步的核心思路是以投资研究为基础,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展开全业务链金融服务。我们有可能在做股权投资的过程中,发现企业有发债需求,也有ABS的需求,还有其他非标上的需求,很多的服务在我们的产品设计和投资过程中去实现。

  主持人郭锋:下面欢迎赵总。    

  赵凌琦:和其他的资管机构相比,券商机构首先是最具备全产业链、全业务线优势的平台,因为券商资管的业务,涵盖了投行、经纪、资管、销售、交易多个领域,实际上它的业务链是最全的。从资金端、资产端、产品端的连接来看,券商资管天然具有形成合力的优势。以各位刚刚提到的ABS来说,ABS上游可以和投行部门合作,形成资金的来源;下游,可以提供产品供给。第二,从主动管理来说,券商资管经过多年考验。2018年上半年券商系公募旗下主动管理产品的业绩是明显好于其他公募基金的。所以我们对主动管理能力有充分信心,包括东方资管和中泰资管等一系列同行,已经在主动管理方面树立了标杆。结合银行理财新规,对于类货币、封闭定开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更适用于短久期的产品,而更长期的产品还是要回归净值法。对于非净值产品到期以后仍有资产配置和管理需求的资金,券商资管可以主动发挥优势,发一些产品主动对接。另外,资管新规对于通道类产品堵住了口子,但同时也在其他部分业务方面打开了门,包括ABS和养老金产品,券商资管在ABS领域是可以发力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全业务链的优势,打通投行、经纪、资管业务线。在产品形式上也可以打通固收、权益、量化等多种类型,给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天候的资产配置服务。  

  主持人郭锋:叶总趁这个机会能不能提出一些建议。

    叶展:我对同行谈不上建议,主要是对自己的自勉。第一句话,“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我们之前十年的发展主要享受了政策红利,但不能认为天上掉馅饼就是理所应当;第二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成为金子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最后经过火炼以后才能变成真金。我相信所有的努力在未来都会带来回报。谢谢!

  侯晓雷:投资和信贷不一样,中国资本市场比较小,银行比较大,但是做着做着投资就变成了一种信贷。自负盈亏、风险公平承担以及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将令资本市场更好地释放活力。

   李曦:“信心贵于金子”。作为一个资管人,首先要相信这个行业,相信我们的职业。说到建议,我希望最终政策落地以后,是明确、公允的。最后再祝福一下,希望我们的资管行业能越做越好! 

  赵凌琦:我们呼吁最终政策落地的时候一定要真正地实现公平统一监管。    

  主持人郭锋:统一监管确实非常重要,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郭总精彩的主持,也感谢几位嘉宾精彩的分享。几位嘉宾从券商的角度跟我们分享了面对资管新规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接下来进入到我们今天的第三场讨论,对很多朋友更关心在新的监管趋势下如何实现机构的稳健发展和共赢,所以这场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新监管下资管机构的合作共赢

  有请对话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实验室副主任袁增霆,有请对话嘉宾:天津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刚领,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寅,浙商金汇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杰,中国对外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卫濛濛。

  主持人:这是我们的最后一个论坛,第一是时间紧迫,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在时间上争取在半个小时之内或者是更快的时间完成,不让我们后面准备领奖的嘉宾苦等。今天我们来的嘉宾一家机构是天津银行,另外的四家机构都是信托公司,我们的焦点话题围绕着的是银行以及更重要的信托业在当前的新监管环境下面临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嘉宾,当前的金融监管环境,除了前面大家讨论了很多是资管新规,我想还有融资条件的收紧,也有风险暴露的增加,在这种环境下,对我们的信托业务,银行的同业业务,信托加银行,在同业合作中,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同业合作比较关注的是通道,前面的嘉宾也谈到了,通道里面有合理的需求,我们同业合作中特别涉及到通道的问题上到底合理的成分在哪里,不知道在座的嘉宾能不能直抒胸臆。第二个问题,面对这种环境我们的战略思考是什么?由于我们下一步在迎接挑战锐意进取的过程中,面临着自身结构难以突破的困难,我想在座的嘉宾可以直抒胸臆。

  刘刚领:各位业界的同仁、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们节省时间,其实前面几位大行的领导都有自己很精辟的一些想法。我就简单根据市场的情况说几点我们自己的一些建议,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业界的一些观察或者是思考。我想,资管新规之后,到现在新的细则征求意见出台,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第一个我想跟大家探讨的是估值的问题。这也是原来商业银行理财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个人的理解是,估值上其实成本法、公允价值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和孰优孰劣的问题。过去我们做表内业务的是会计准则的规定,一个资产到底是用市价还是成本,我个人认为第一是根据持有资产的目的。第二是取决于能不能实现这个目的,这可能跟资本就有关系,本身的可能是收取现金流,如果被动的就不是按照原来的目的去做。我个人的理解是,如果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我持有以现金流为目的,我觉得成本法是比较好的选择。我们也非常欣喜地看到征求意见在这上面做了一些调整,这个我们也是进一步建议。我觉得还是要多考虑,根据我们的会计准则,特别是银行理财在估值方法上,要多考虑这个原则。

  第二,我们第一组的嘉宾有提过,我们也想借这个机会重申一下,对商业银行来说,起点和面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第一,涉及到共同的各类机构的归置或者是资管新出发点,希望各个机构有公平竞争的环境。第二,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完全可以实现,大家知道我们做面签的双录,其实就是身份识别和风险偏好的确定。我们也想借这个机会再呼吁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对银行理财可以在起点和面签上实现统一的归置,因为从产品的风险类别来讲,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的发生波动的风险是比其他的资管类产品要低的,看征求意见稿是比较稍微失望的一点,没有在这点上进行突破。

  第三,说一下刚才主持人提了一个通道,今年上半年我们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宽货币紧信用,作为银行金融机构体会比较明显了,同业从高点下了100个点,但理财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整个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也在拉长,面临的环境是水到了银行间就流不到实体经济去了。因为第一我觉得正整个市场从监管方面是要解决的,第二我觉得中间有一部分是既没有合理的途径,又没有给到银行理财的合理的法律的主体地位或者是直接对接实体经济的需求,或者是对接资本市场需求的合理的方式。当然我觉得也有其他的55号文,23号文风险的一系列文件的问题。但整体我觉得造成的影响就是我们探讨的,宏观经济层面是银行的储备,也是涉及到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一路下行,但我们信用利差在不断地扩大。这是我们对新规的一些想法。

  主持人:接下来请中信信托的刘总讲一下。

  刘飲:谢谢袁主任,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今天大家谈的比较多的话题是强监管时代下资管机构下一步干什么,怎么干。其实我觉得资管新规是我们资管行业的一个新时代的事件,或者是里程碑事件,随着资管新规和细则的发布,应该说资管以前的套利时代是结束了,我们从此要回到一个未来靠能力获取利润的时代。其实从全球的资管行业来看,都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的行业。未来,相信可能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行业可能会出现洗牌或者是出现更多的市场办法,会向大的或者是实力比较强的一些机构集中,中小机构可能会慢慢退出这个市场。从信托公司来讲,信托公司股东背景、经营方式都略有不同,但转型方式还是一个公司一条路,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刚才还说到通道业务,资管新规说得很清楚,说是严格限制突破投资范围、监管套利和规避监管的业务。实际上这条规定并不是新的,我们现在都说叫资管新规,实际上这可能是大家的俗称,是约定俗成的称呼,新规早在2014年对信托监管的文件,99号文就已经体现了,也就是说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的监管多年前已经运用了资管新规所形成的一些挑战。去通道这块,银监会都是一直告诉新的公司不要去做突破投资范围的投资业务。我们中信是信托业协会的会长单位,我们今年的情况是坚决压降通道,特别是规避监管的,我们已经实现了通道业务的双降。

  主持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信信托有没有新的考虑?

  刘寅:因为我们的经营背景有所不同,我们选择的路一定是差异化的,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差异化的道路,不管选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核心是要苦练内功,我们的规模是2万亿,下一步我们肯定是要在产品的丰富度上,专业能力的提升上,努力地拓展。一方面我们要建设自己严谨科学的投研体系,打造专业的资产管理。另一方面也要补短板,实事求是讲,跟我们的私募投行业的资产行业相比,中信财富管理业务还有提升的空间,所以下一步在财富管理和财富能力的建设上,财富管理的业务发展上着力加强。实现我们资金资产的双轮驱动。

  主持人:接着我把最后一个问题抛出来,您刚刚提到了财富管理,根据我过去研究的跟踪也发现了问题,最近半年有信托公司反映,尽管我们的融资条件是收紧的,可是很多的业务资产还是不错的。这种情况下难不是资产难,而是募集资金上难一些。您怎么看?

  刘寅:您说了信托公司的软肋,我们在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的确有自己的一些短板,大多数的信托公司有一个问题叫客户圈不足,或者是匮乏。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做得不错的行业,可是整个的客户圈也有不足的问题,也使我们的资金端受制于人,我们的信托公司我们的客户的发行还是更多地依赖于其他的信托机构和银行,这使得我们资产端的创新成为了无本之木。我觉得从中信信托来讲,我们下一步会在财富管理和客户渠道建设上着力加强。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请光大信托的李总。

  李招军:谢谢主持人。主持人刚才说有两个,我觉得还有第三个。在座的各位朋友都已经听了这么长时间了,已经审美疲劳了。 所以,我根据主持人提的这些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关于政策,咱们说的是资管新规。我很同意中信刘总的观点,其实很多不是新的东西,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它不是一个新的东西,现在所要求的东西,信托公司从2002年开始就要求。所以我们现在是在把监管拉平,这是对资管行业非常好的一个信号。不过这次资管新规出来的是新的东西,如何把经营标准跟监管标准拉平,再进一步推行下去,还要有关于信托行业实施细则的出台。

  刚才大家讨论银行和证券、人民银行新规的出台,但这并没有牵扯到信托下一步实施过程中该怎么办的问题。信托跟别的行业,历史上不平衡,未来这种情况可能还会存在。比如说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从5万降到1万,而我们的产品还是100万、300万起,信托定位为私募,但同样是理财机构,我们如何能够做到都是公平的。下一步信托行业要出实施细则,我觉得要秉承资管新规目前所要达成的标准去实施,所有的行业都在同样的标准下开展业务,遵守的监管规则都是标准的。

  第二,在资管新规下,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原来所做的业务更加偏向于债,未来的转向,从资产管理行业角度来讲,更多的不会偏向债,而是真正的要提升我们自己在债以外方面的管理能力。这就又牵扯出资管新规,我们的资管新规在这方面并没有让我们用债以外的方式去服务实体经济,这里面还有一些需要理清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更重要的是我们分析资管新规,它缺一个东西,没有给资管新规一个法律地位。每一个行业的资管产品作为市场主体去参与经营的时候,都没法说明我是怎样的资管产品,这个产品却没有法律地位,工商上没有注册。在证监会里面,我们的所谓信托计划投资了股权,最后要上市的时候,可能不作为一个有法律地位的东西来对待。

  在别的场合我也说过,我们资管新规没有为资管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最后那一公里打通,这是有问题的。所以,对于资管新规下一步重大问题是面临着转型。

  主持人袁增霆:接下来有请浙商金汇信托的李总发表观点。

  李杰:我们永远是戴着镣铐在跳舞,不可能是在真空下跳舞。我们跟经济学家不同,经济学家不但要瞄准,而且还要射击,要完成指标和任务。这是一个习惯了就好的活。大家都谈资管新规,资管新规对信托公司来说,它的影响远没有银行大。资管新规最大的影响可能是银行理财,其次是券商、基金,对信托公司的影响是结构化的。

  比如信托行业通道规模比较大的公司,会有一些结构化的影响。对于普通的信托公司,像我们这种后进的信托公司,我们是从去年年初正式开始大规模的按照标准的金融机构来进行展业的。所以,我们很有优势,我们没有转型的压力,可以直接开展新业务。所以,资管新规短期的影响,可能是导致信用环境有些收缩,但是要管控好风险,问题就不大。长期来看,它其实指出了一些方向。大家不用纠结了,可以在新的方向上进行聚焦。我觉得对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说一定程度上还是机会大于风险的。

  主持人袁增霆:接下来请最后一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的卫总发言,您是领奖前的最后一位嘉宾了。

  卫濛濛:我补充两点。资管新规从去年开始大家沸沸扬扬的讨论,到现在从监管的意图和导向来说大家都很清楚,希望我们能够真正扎扎实实的找到能够为客户带来盈利,带来风险收益匹配的资产。无论是信托还是银行还是券商,大家在过去20年的发展过程中都积累了自己相对有优势的领域,就是把自己这些优势的领域,怎么样在新的环境下继续做扎实。我相信只要你能够做得扎实,你的机构就一定是有前途的。

  第二,资管新规发布以后,我们都意识到所有的金融机构,除了商业银行之外,大家都会感觉到我们在客户资金端上的压力。其实说穿了,就是我们在零售客户上的压力。过去不论是在哪个行业,零售端客户相对比较扎实的这半年,日子过的轻松一些,这也是给了大家一个导向,这是未来大家会投入精力去做的事情。

  主持人袁增霆:能不能在刚才谈到的募集资金环节跟我们分享一下。

  卫濛濛:刚才刘寅总在谈的时候,主持人提到了今年的“资金荒”。无论是2016年出现的“资产荒”,还是去年到现在的“资金荒”,都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什么时候市场上都是有流动性的,什么时候市场上都是有好资产的,但是这个时候市场上的资金,或者说这个时候最主流出现的资产是不是符合最近的需求,中期的需求,每个历史时期都是不一样的。在期限结构上,在利率结构上,今年资金端的诉求和目前我们能够拿得出手的资产会有一定的差距,就是因为这种不匹配,导致了使大家感受到了压力。

  第三,在新的监管要求之下,所有的金融机构还有一个使命,是我们都会觉得很沉重但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即投资者的教育。怎么能让投资人真正的去接受有估值的产品或者有波动的产品,或者说你的收益要跟风险相匹配的投资品。这是所有在场金融机构都更加任重道远的事情。

  主持人袁增霆:今天最后一个论坛到此结束。在信托领域,我个人有很多的问题想当着各位嘉宾的面请教,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再展开。我相信各位嘉宾已经把各自的思考,把主要的问题都说出来了,今天到此为止,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袁总。给我们留了很多颁奖的时间。确实,经过三组嘉宾的讨论,不管是从银行、券商,还是从信托来讲,其实我们都是希望监管层能出台更加高效、合理的政策,来促使我们的资本市场健康合理的发展。但同时作为机构从业者也要苦练内功,这个内功有一个评判标准,那就是今天的评奖。

  主持人:接下来各位朋友,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我们正式进入第六届“金牛财富管理论坛”暨2017年度“金牛理财产品”颁奖典礼的奖项揭晓环节。

会议日程

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