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探访特斯拉体验店:单日单店卖了近200辆

俞立严上海证券报

  单日单店卖了近200辆新车,特斯拉“国产+降价”的最新组合拳,令其销售火爆得让人“害怕”。

  1月4日,上海证券报记者探访上海市中心的特斯拉体验店。据悉,在2021年1月1日特斯拉宣布Model Y车型实现国产并降价10余万元后,特斯拉单店在吸引大批消费者前来看车询车的同时,销量也飙升到惊人的单日单店销售近200辆的水平。与此同时,特斯拉中国负责人确认,特斯拉近几日在中国市场收获了大量订单,并透露Model Y国产车型有望于1月内交付。

  销售火爆

  “订单爆了!”特斯拉上海南京西路太古汇店的当班销售说,她身边停着的这辆蓝色特斯拉国产Model Y新车,1月2日才到店,也是整个店里目前唯一一辆该型号的展车,因此不能试驾。

  尽管如此,坐在车上、围在车边的消费者依然络绎不绝,开关车门的声音此起彼伏。有消费者感叹,现如今在特斯拉体验店选购特斯拉,颇有当年在苹果专卖店买iPhone的感觉。

  据特斯拉太古汇店的销售人员透露,从1月1日Model Y“国产+降价”的消息公布后,该店每天的销量为近200辆,其中Model Y和新Model 3占了大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购买国产Model Y的消费者都是在还没试驾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下单的。

  原因是降价太给力了!特斯拉中国制造双电机全轮驱动版售价仅33.99万元起,比之前下调高达14.81万元。Model Y Performance高性能版起售价36.99万元,比之前价格下调了16.51万元。全新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起售价,则保持24.99万元起不变。

  除了大幅降价外,特斯拉车的性能也是吸引消费者的因素之一。动力方面,Model Y长续航版的前后电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88kW和147kW,最大扭矩为527N·m;Performance高性能版的前后电机最大功率为211kW和147kW,最大扭矩为639N·m。续航方面,Model Y长续航版的NEDC续航里程为594公里,Performance高性能版的WLTP工况预估续航里程则有480公里的表现。

  业内专家表示,价格换市场是特斯拉所倚重的策略,此次Model Y调价,无疑将吸引更多普通购车者。

  除了单店的高销量,市场还纷传1月1日降价后的国产特斯拉Model Y在10个小时内吸引了超过10万张订单。对此,特斯拉中国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传闻表述有夸张成分,但是总销量的确很高,“国产+降价”组合拳效应明显。

  火爆的背后

  事实上,特斯拉的热卖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根据最新发布的特斯拉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汽车生产和交付数据显示,2020年特斯拉共生产和交付了约50万辆电动车,特斯拉方面称这已经基本达到其预期。

  受到国产化以及多轮降价等因素的提振,特斯拉目前已经占据了中国电动车市场40%左右的份额。2020年11月,特斯拉中国电动车的销量突破了2万辆。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目前也已经增至年产25万辆的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特斯拉正依靠较高性价比的Model 3和新的Model Y两款国产车型加速打开中国市场,变现其自身品牌力。

  特斯拉刚进入中国市场之时,Model X、Model S等百万元级售价的车型只有少部分消费者消费得起。随着Model 3的上市,其价格从最初进口版的60万元,降到国产化后的接近36万元,再降到如今的不到25万元,特斯拉日渐走进中国市场大众的视野。

  “我个人一方面惊叹特斯拉本土生产的成本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感叹特斯拉打破传统汽车的做法。”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梅松林说,国产化控制成本,在控制成本后进一步降价,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这一组合拳被证明非常奏效。

  梅松林进一步表示,特斯拉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市场。特斯拉的目标是在2022年全球销量突破百万台,其中至少40%来自中国市场,也就是说其在2022年中国市场销售将超过40万辆,可见中国市场对特斯拉的战略之重要性。基于此,特斯拉在中国采取了激进策略:激进的本土化策略,如采购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激进的价格下调策略,包括两大主流车型Model 3和Model Y在中国本土生产进一步降低价格。

  有业内专家认为,特斯拉销售火爆,除了对特斯拉本身的利好外,也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包括对传统车企的冲击。安永合伙人舒畅直言,特斯拉国产Model Y最新的大批订单不都是凭空多出来的,很多是传统车企如BBA(奔驰、宝马、奥迪)的丢失订单,“很多原本打算买传统汽油车的消费者转而选择了特斯拉。”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