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城市大脑与空天信息融合 将优化城市发展所需资源

证券日报

  在两年前的全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曾说起过一个数字,在城市规模不发生任何变化的前提下,只要用原来十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水、十分之一的电就可以让一个城市延续下去。

  “我也愿意跟大家一起,把城市大脑跟空天信息融合在一起,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去支持城市的发展,从而腾出更多资源为未来做创新。”12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19空天信息大会上说。

  数据资源是未来城市发展

  决定性资源

  过去的10年,王坚主持研发了我国唯一自主研发的云操作系统“飞天”,突破了世界级技术难题,实现了中国云计算从无到有的突破。2008年,王坚首创了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体系结构,并确定为“飞天”的体系架构。2017年,中国电子学会15年来首颁科技进步特等奖给“飞天”,这是我国云计算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成功实践。

  “我很碰巧把云计算分布式系统就叫做‘飞天’了,相类比来说,航天信息为空天信息产业打下基础,云计算则为城市大脑打下了基础。”王坚介绍。

  “我国的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十年以前,我刚提出要建云计算飞天系统的时候,在云计算前面我加了一个定语: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在十年后的今天,(发展)正好与其不谋而合。”在王坚看来,城市大脑在云计算上运行,背后真正含义是数据资源,数据经济正是城市大脑运行的结果,这也就是说,数据资源就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决定性资源。

  在演讲中,王坚把城市数字化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他提到:“当所有城市都基本上在提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这两化的时候,杭州加上了另外一个化——城市数字化,也为这座城市发展空天信息产业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其实,城市数字化不完成,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也完成不了。就像当年,如果一个城市电气化不完成,那么没有电,也不会有高楼,自然也不会有地铁,谈不上经济真正电气化。”

  时空框架将空天信息

  与城市大脑联系起来

  据王坚分析,大量数据是具有时空属性的,这些大量的数据最天然的一个组织形式就是按照时空框架来组织。王坚认为,恰恰是时空框架把城市大脑跟空天信息联系在一起。

  “一个城市的交通问题本质是时空问题,过去唯一的办法来提高效率,就是多修路,增加空间。其实,整个交通资源分两部分,空间资源是道路,时间资源是红绿灯。”对于为何通过一个时空框架就能将城市大脑与空天信息联系在一起,王坚以杭州的城市交通为例向在场人士进行了细致的解释说明。

  王坚用杭州市举例介绍,机动车保有量约280多万辆,用传统交通控制工具统计的是每天上路车约130万辆至180万辆,然而并没有精确匹配,也导致了今天所有关于交通资源的配给都是基于这两个数据。事实上,在这样一个城市,平时不是高峰期间路上只有20万辆车,而在高峰,大家都觉得非常拥堵的时候,路上大概有30万辆车,也只增加了10万辆车左右。

  “300万辆车放到一个时空环境里面,就成了30万辆车的问题,只要为这30万辆车找到它的资源,就能保证交通畅行。”王坚指出,过去由于没有精确的匹配而使得对策非常粗糙,因为有了这个发现,城市大脑就有了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而不同于原来的智慧城市。

  空天信息与算力结合

  将为城市带来巨大优化

  “其实,杭州的道路里程是两千公里,在两千多公里道路上多了10万辆车就开始堵车,要将任何一个堵点消除掉,一定是从A点搬到B点,到最后交通均匀性能远远高过其他东西,这是缺少很好的数据时空框架所做不出来的。”王坚坦言,没有时空标签的数据其实是称不上自然数据资源,从这个角度讲对产业(城市大脑跟空天信息)推动非常大。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空天信息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是支撑产业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而云计算与大数据构建出的产业生态系统,正为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培育载体与产业基础。

  “当数据精度、算法能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可以为这个城市做一次巨大的优化。有了精度,前面提到的多出的10万辆车在道路上,我们能够知道在道路上什么地方,也能知道这些道路资源跟车该怎么优化。”王坚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配合算法的能力,加上跟空天信息结合,远远超出了过去用人工所能了解到的东西。

  说到自己对此的预期,王坚称:“我们尽可能用更少的道路就可以来完成今天交通保障。如果说,在中国需要用四分之一的土地修路,这意味着当一个城市还没有做什么,四分之一土地面积就没有了,那么任何能够把交通组织好,让路更少一点的办法,对城市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我们应该把这多出来的90%资源给我们做创新,也是城市大脑要回答的问题,这也是城市大脑跟空天信息一起回答的问题。” 王坚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