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基建打开轻量化市场 中国忠旺开启“回A”新征程

董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董添)历时四年,中国忠旺(HK.01333)分拆“回A”的计划重启。

  3月20日,中房股份(600890)发布《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中房股份拟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忠旺集团10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中国忠旺的全资子公司忠旺精制将成为中房股份的控股股东,中国忠旺将通过分拆业务实现同时拥有境内外两个上市公司平台。

  聚焦高端制造

  资料显示,忠旺集团的主营业务是高端工业铝挤压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绿色建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及汽车等诸多领域,是国内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据第三方机构安泰科统计,目前忠旺集团是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高端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此前,证监会曾明确表态将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掌握核心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参与A股公司并购重组。忠旺集团这样的制造业龙头回归A股的路线越来越明朗。

  中国忠旺此前在公告中提到,本次分拆上市将使市场能够更有效的评估公司市值,同时也为公司提供了另一个融资平台。回顾中国忠旺近几年来的业绩和股价表现,其市值确实存在低估。

  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中国忠旺的净利润增长率已经连续5年保持了年均两位数增长。在保持净利润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忠旺也给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回报率。2018年,因连续5年的股息率一直维持在40%的高水平,中国忠旺被纳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成分股。

  然而,中国忠旺在港股市场的市值却并不能体现公司的实际价值。截至3月20日收盘,中国忠旺股价为2.54港元,市值在140亿港元左右,静态市盈率仅为2.9倍。

  相较于港股,A股市场上的高端制造业是资本的宠儿。数据显示,目前上证A股的平均市盈率在14倍左右,而制造业龙头的市盈率普遍高达50倍-70倍。由此可见两市估值存在明显差异。

  草案显示,忠旺集团2019年1月-10月的净利润为28.01亿元,对应其305亿元的估值,忠旺集团的市盈率在11倍以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本次借壳上市完成后,辽宁忠旺精制投资有限公司将成为中房股份的绝对控股股东,持有中房股份86.36%的股份。按3月17日中房股份收盘价计算,其持有的股份市值将近450亿元。忠旺集团在回归A股后,应该还会有一定的估值提升空间。

  打开轻量化市场

  资料显示,新基建项目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涵盖了通信、制造、能源、交通等多种行业。目前各地方政府公布的新基建项目投资已接近30万亿元。

  轨道交通领域正是忠旺集团的一个重要市场。据了解,高速列车对于轻量化、密封性、抗腐蚀的要求较高,高铁车体材料的85%以上为铝挤压型材,忠旺集团是目前国内少数几家能够研发制造多种高铁车体的厂家,同时也是“复兴号”整车车体铝型材的重要供应商。

  国金证券预测,2020年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将拥有6000多公里在建规模,年投资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作为中国中车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忠旺集团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高端铝产品方面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资料显示,忠旺集团已先后为多个高铁项目生产铝合金车体,同时也是青岛、福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地铁项目及长沙磁悬浮项目的供应商。

  除轨道交通外,新能源汽车也是忠旺集团重点布局的领域之一。铝合金作为汽车轻量化材料具备减重效果明显、吸收冲击能力强、易于回收、装配效率高等优点,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车身、底盘、电机和电池等零部件用材的重点应用选择。

  据了解,忠旺集团在新能源全铝纯电动车的整车设计、铝合金电池包的集成设计开发等方面具备全方位的研发能力、全流程的产能配置以及全面的质控体系。2015年以来,忠旺集团已经与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展开合作,成为沃尔沃、比亚迪、奇瑞汽车、长城华冠、一汽等品牌的供应商。此外,忠旺集团已成为德国宝马汽车集团和英国捷豹路虎公司的认可供货商。

  公司表示,除了能为交通领域“减重”,轻量化概念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给铝加工行业带来更多发展契机。在政策的支持下,“以铝代钢、以铝代铜”的趋势日益明显,工业铝挤压等技术导向型行业已形成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利好环境。

  草案提到,若成功实现A股上市,忠旺集团将能够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为业务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借助产业结构升级及节能减排所带来的战略性发展机遇,忠旺集团将持续提升铝挤压业务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