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青云科技首发上市获通过

董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北京青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云科技”)科创板首发上市申请获得科创板上市委审议通过。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约11.88亿元,用于云计算产品升级项目、全域云技术研发项目、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持续亏损

  公司在回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时指出,2020年1-9月,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363万元至30999万元,预计实现净利润-12090万元至-11365万元。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2017年至2019年),公司产生亏损净额分别为9647.78万元、14945.85万元和19096.65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5360.63万元、12692.29万元和13857.17万元。尽管经营层面净亏损率有所收窄,但亏损规模仍相对较大。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情况进行模拟测算,预计公司在收入规模达到15亿元以上时,有望实现盈亏平衡;在云产品业务高速、中速、低速增长三种情形下,公司有望实现盈亏平衡的时点分别为2023年、2024年、2028年。

  公司是一家具有广义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平台级混合云ICT厂商和服务商,以软件定义为核心,致力于为企业用户提供自主可控、中立可靠、性能卓越、灵活开放的云计算产品与服务。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具备了全维度的云产品与云服务交付能力:在技术层次上,自主研发形成跨越智能广域网、IaaS和PaaS的云网一体技术架构体系,拥有全面的ICT服务能力;在交付形态上,以统一技术架构形成云产品、云服务两大标准化业务模块,根据客户需要满足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的部署需求,并针对多个行业形成了完善的行业云计算解决方案;在场景纵深上,正着力布局发展集云、网、边、端于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更广义的数据互联。

  募资巩固主业

  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200万股普通股,拟将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投资于云计算产品升级项目、全域云技术研发项目、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具体来看,云计算产品升级项目在公司现有云计算产品和营销网络的基础上,对公司产品和渠道进行全面升级。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7.34亿元,与公司现有业务关联度较高。一方面,本项目是根据客户需求,对公司现有的云计算产品进行性能升级和功能拓展,从而改善客户体验,巩固公司产品优势,构筑业务核心支撑能力;另一方面,本项目是在公司现有营销团队、渠道网络和品牌形象的基础上,扩充团队规模,拓展合作伙伴,并增加各类品牌活动的举办数量,从而强化现有业务的营销能力、扩大销售渠道,提升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从而支撑公司现有业务的高速增长。

  全域云技术研发项目拟通过购置研发软硬件设备和扩充现有研发人员编制,研发物联网平台与边缘计算平台技术,项目的实施将物联网平台和边缘节点进行加持,把云计算部分能力延伸到用户侧,让用户侧的设备更方便地接到云平台之上,用边缘计算就地解决问题,使云网边端成为一个整体,打造全域云服务模式。

  云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将扩大公司广域网络连接范围,通过骨干网多节点建设提高网络连接性能,在降低客户组网成本基础上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骨干网作为公司混合云服务的基础设施,服务于公司的云网一体化战略,其建设将产生底层驱动效应,全面提升公司产品的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公司云计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为公司未来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股权结构分散

  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公司共同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黄允松、甘泉和林源合计控制公司33.42%的股份表决权。若本次发行股票数量按照1200万股计算,本次发行完成时,黄允松、甘泉和林源共同控制公司的股份表决权比例将降至24.98%。公司本次发行上市后,若其他股东之间达成一致行动协议,或潜在的投资者收购公司股份,公司可能因股权结构分散而发生控制权转移的情形,进而可能导致公司在经营管理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发展战略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导致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不确定性。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51.19万元、-6239.7万元及-8700.04万元。虽然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及债权融资方式获得营运资金、保证较为充裕的现金流,但是,未来公司仍需要继续投入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销售投入、固定资产支出和其他日常经营支出。若公司无法获得足够的营运资金,公司商业计划及业务发展目标可能会被推迟甚至取消,进而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应收账款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9882.72万元、11288.47万元及11452.5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31%、40.06%、30.39%。虽然公司应收账款金额未随着收入规模增长而相应大幅增长,但发行人1年以上长账龄应收款占比逐年增长,报告期内分别为4.25%、12.19%及25.63%,主要由于部分先前项目回款进度较慢导致长账龄应收账款增加。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