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阳光诺和:为逾200家药企提供药物研发服务

傅苏颖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诺和”)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较早对外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CRO公司(合同研究组织)之一。公司此次拟募资4.84亿元,用于特殊制剂研发平台项目、药物创新研发平台项目、临床试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以及创新药物PK/PD研究平台项目。

  行业迎发展机遇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利虔直接持有公司2206.95万股股份,占公司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36.78%,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阳光诺和主营业务是为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化研发外包服务,致力于协助国内医药制造企业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公司作为医药制造企业可借用的一种外部资源,在接受客户委托后,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一支具有高度专业化和丰富经验的研究队伍,从而帮助医药制造企业加快药物研发进展,降低药物研发费用,并实现高质量的研究。

  公司业务起步于药学研究业务,在药学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扎实的客户基础。随后,公司的业务领域向临床研究、生物分析及药物发现等服务领域扩展,覆盖原料药及制剂研究、I-IV期临床试验研究、生物等效性试验研究、生物分析、先导化合物筛选和优化等各个领域。尤其在仿制药研发方面,公司已经形成全流程一体化业务模式,药学和临床并重发展。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公司拥有约10000平方米的药物研发实验室,500余人的技术团队。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仿制药开发、一致性评价及创新药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研发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药学研究服务包括原料药与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等;临床试验服务包括I-IV期临床试验研究、生物等效性试验(BE)研究;生物分析服务包括运用先进的质谱分析平台、免疫分析平台、细胞分析平台、分子生物学分析平台进行方法开发、方法验证、生物样本检测研究等。

  CRO行业是我国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1996年,MDS Pharma Service投资设立了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CRO,从事药物的临床研究业务。随后昆泰、科文斯及Kendles等跨国CRO开始陆续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中国本土CRO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如药明康德、昭衍新药、泰格医药等企业分别从药物发现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等角度进入CRO行业,抓住行业快速成长的机遇,成为国内目前CRO行业的领先企业,并推动了中国CRO产业的成长。

  相比全球CRO市场,我国CRO行业基数较小,在医药需求持续增长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CRO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根据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我国CRO市场规模从231亿元迅速增长到6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03%。未来随着国内对创新药、仿制药研发的需求加速释放,CRO行业将迎来持续增长的行业发展机遇。

  重视研发投入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将持续的研发投入作为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公司研发投入有助于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并支持公司长期业务发展。报告期内(2017年至2020年1-3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80.49万元、846.06万元、1906.55万元和398.1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78%、6.28%、8.16%和5.40%。

  公司作为一家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的综合型CRO公司,掌握了原料药与特殊制剂、创新药I-Ⅳ期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生物分析等各领域的关键技术及评价模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综合实力在国内“药学+临床”综合型CRO公司中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且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2015年以来,公司参与研发的项目已累计取得133项仿制药临床批件或临床备案号;1项创新药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且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另有1项创新药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已取得56项仿制药药品注册受理号,已有5项仿制药首家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或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共有542人,占员工人数81.02%。专业、稳定的团队确保了公司能够持续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药物研发服务。同时以此为平台,公司能够持续吸引全球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研发团队,丰富公司的人才储备。

  得益于公司提供的一体化药物研发服务以及在医药研发服务领域长期的项目经验积累,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国内药物研发服务主要提供商之一。自成立以来,公司累计为超过200余家医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服务,其中多数为国内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公司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增强了客户服务满意度,提升了客户黏性。稳定优质的客户群体为公司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

  毛利率存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99.98%、99.98%、99.88%和100.00%,主营业务突出。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药学研究服务以及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两方面。

  药学研究服务主要包括原料药及制剂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服务。报告期内,药学研究服务的收入分别为3121.01万元、7267.31万元、12720.58万元和4298.9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59%、53.92%、54.54%和58.28%。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主要包括生物等效性试验、Ⅰ-Ⅳ期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等服务。报告期内,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的收入分别为483.34万元、6210.00万元、10604.91万元和3078.0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41%、46.08%、45.46%和41.72%。

  2018年,公司药学研究服务收入占比较2017年大幅下降,而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服务收入占比较2017年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公司为完善自身产业链,于2018年3月收购诺和德美,扩大了临床试验服务的业务规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9.71%、42.38%、45.89%和45.35%。公司提供的药品研发服务均为定制化服务,部分服务的周期较长,药品研发风险较高,研发成本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导致公司不同项目的毛利率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公司不同年度毛利率会发生一定的波动。此外,毛利率受市场供求状况、公司议价能力、行业竞争情况、具体订单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因此,公司可能面临着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各期末,公司母公司口径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69%、53.22%、50.98%及51.34%。公司资产负债率水平较高,主要是公司预收账款规模较大,且近年来未进行大额股权融资所致。虽然公司出现大规模退还客户预收款项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正常履行合同而将预收账款转化为收入,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将使公司面临一定的债务风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