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海浦东法院发布涉自贸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及十大典型案例

徐金忠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记者 徐金忠)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四周年之际,11月15日,为进一步总结司法保障自贸区经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了涉自贸试验区金融商事审判工作白皮书(2013年-2017年)及十大金融审判典型案例。会上,浦东法院还通报了该院开展金融商事、刑事和行政“三合一”审判工作机制的运行情况。 

  据悉,2013年11月至2017年10月,浦东法院共受理涉自贸金融商事案件43,189件。从案件类型看,金融借款纠纷和信用卡纠纷占比较大,分别占48.98%和44.15%。受第二年度上海自贸区扩区影响,涉自贸区金融商事案件从第一年度的26件攀升到后三年度的7,737件、17,984件和17,442件。四年来共审结42,917件,其中除金融机构集中起诉的车贷及信用卡案件外,以判决方式结案的占45.21%,调解占34.70%。 

  从收案数据看,第二年度受上海自贸区扩区影响,案件数同比增长较为明显;第三年度案件数同比继续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凸显了自贸区内金融机构聚集的规模效应;第四年度案件数增速逐渐趋于平稳,体现了司法保障自贸区金融稳定大局的良好效果。 

  浦东法院副院长胡永庆表示,上海自贸区自2013年底成立以来,立足体制机制创新,在革新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推动贸易便利化和金融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浦东法院作为位于上海自贸区的全国首家建立金融审判庭的基层法院,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金融审判理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为服务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会上,浦东法院还通报了该院自今年7月开始在全市率先开展的金融商事、刑事和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运行情况。该机制旨在打破过往金融商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分别由金融庭、刑庭和行政庭审理的格局,通过整合金融审判资源,由金融庭统一负责审理金融商事案件、涉及“一行三会”的金融行政案件以及涉及特定类型的金融刑事案件,实现金融专门人才审理专门案件的效果,以进一步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高金融审判权威,推进金融审判机制改革。 

  通报显示,今年以来浦东法院共受理金融案件35,334件,其中金融商事案件28,512件,金融刑事案件415件,金融行政案件70件。其中,金融商事案件中涉及资产证券化、私募股权投资、类期货交易、场外配资等新类型案件较多。金融刑事案件中,信用卡诈骗罪案件占比最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案件处理难度较大,涉自贸区骗购外汇罪、洗钱罪、伪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等案件均首次受理。金融行政案件则以信息公开为主,履行法定职责案件也占一定比例。 

  浦东法院金融庭庭长王鑫指出,金融审判“三合一”工作机制运行以来,三类案件收案平稳,金融庭受理的首例金融刑事案件已于10月11日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首例金融行政案件也将于近期宣判,其余案件均在正常审理中。通过注重不同专业审判人员的交流和互补,金融审判“三合一”团队的审判思维正逐步融合,各项审判工作平稳推进。下一步,浦东法院将加强对“三合一”审判经验的总结完善,注重对重大、疑难和新类型案件的审理,发挥“三合一”审判机制在处理金融商事、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中的集约作用,扩大典型案例在引领金融市场规则建立上的积极作用,在提高金融审判质效的同时,发挥金融审判“三合一”机制的引领作用,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我国自贸区整体布局中具有“领头雁”的地位。同时,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是自贸区诸多改革任务中的重中之重,肩负着为金融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探索的重大历史任务。四年来,浦东法院不仅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保障上海自贸区金融的重要举措,还在审判实践中产生了一批在自贸区金融领域具有规则引领作用的典型案例,为自贸区内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浦东法院金融庭副庭长顾权介绍,本次发布的十个涉自贸区金融审判典型案例,既有传统的金融借款、保险、融资租赁案件,也有新类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证券经纪合同、保理合同等案件,其中9件为金融商事案件,1件是金融刑事案例。大多数案例都是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审理结果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