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宣传工作 培育良好消费生态环境

彭扬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记者 彭扬)“2018消费者权益保护峰会暨第四届金融315论坛”发布会日前在京举行。为加强新时代下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宣传工作,培育良好的消费生态环境,新华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拟于3月1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2018消费者权益保护峰会暨第四届金融315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井喷,消费者个人数据的泄露也日益严重,甚至有些不法商家通过泄漏用户信息获得了暴利,所以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个人数据不受侵害尤其重要。“2018消费者权益保护峰会暨第四届金融315论坛”将以消费者保护为核心,进行重思、反思、重构。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管制,在新的技术领域有新的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郭锐认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领域也会出现技术问题,例如算法歧视。他说:“即使在现金贷的领域里,也有一些特殊群体未必能够拿到贷款,但这并不是真实的情况,而是算法中有歧视所导致的结果,所以算法歧视也是管理者要去关注的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许可表示,2017年一系列法律的出台激发了人们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热情,民众已经从初期的只关注信息是不是泄漏延伸到更广泛的个人权益的保障中。但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消费环境,仍然存在着日益增多的权益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保护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是有限的,需要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对于网络经济监管中的催收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熊丙万认为,在催收领域,有必要对金融消费者本身的人格尊严和基本生活秩序予以保护。尽可能的采取信用机制等行之有效,但又不是过于刚性的手段来实现催收的目的。他建议,如果相关主管单位能有一个相对柔性的、替代性的催收机制,如征信系统、失信执行人名单等,这将在整个合法催收活动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