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汇顶科技CEO张帆:用“自研+并购”模式布局三大业务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王兴亮)刚刚闭幕的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18)上,在指纹识别领域耕耘多年的汇顶科技宣布正式进军NB-IoT领域。近日,公司CEO张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详解个中原因和理由。他指出,经过多年的积累,汇顶科技已成为“技术+数据”型公司,凭借优秀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进军NB-IoT领域恰逢其时,“未来汇顶科技将通过自主研发加上适当并购,全力打造移动终端、汽车和IoT三大业务布局。”
  开荒进入NB-IoT领域
  日前,汇顶科技公告,全资子公司汇顶香港现金收购恪理德国有限责任公司(Commsolid GmbH)共计100%的股权事项已完成股东变更登记。这意味着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蜂窝IP提供商Commsolid已正式成为汇顶科技旗下公司。
  此次并购的完成,也代表汇顶科技正式进军NB-IoT领域。汇顶科技表示,通过并购CommSolid,整合其全球顶尖的超低功耗移动无线基带技术优势与汇顶科技位于美国加州的射频芯片设计及相关技术研发力量,可加速公司在NB-IoT领域的战略布局,为全球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蜂窝物联网系统级芯片(System-on-Chips)解决方案,合力开拓千亿规模NB-IoT市场。
  “我们不能只吃一碗饭,也不会守着一个技术吃到老。”张帆解释,进军NB-IoT市场是公司围绕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的一个重要布局,虽然该市场竞争压力很大,但碎片化程度也高且长尾效应明显,在需求驱动下必将有更多供应商出现,而汇顶科技就是要做其中一个优秀供应商。
  在他看来,进军新市场虽然是种冒险,但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张帆指出,汇顶是一家产生数据的公司,且具备数据处理能力,未来物联网发展也将聚焦在数据的有效传输,这也是公司未来要重点发力的方向。
  NB-IoT目前仍是新事物,2018年将迎来NB-IoT的规模商用元年。“大家的起跑线其实是一样的,我们还有积累多年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且NB-IoT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张帆表示。
  据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HS Markit预测,2021年全球NB-IoT连接数将达到4.5亿。另据Technavio预测,全球NB-IoT芯片市场2017至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61%。 “虽然目前NB-IoT领域已有不少巨头,但只有跟强者在新的领域进行竞争,不断开垦荒地才能更强大。”张帆表示,汇顶科技在NB-IoT市场中的定位就是做好客户的“服务员”,要敢想,能吃苦,不怕冒风险,还要积极拥抱竞争,寻找新技术、新市场和新盈利点。
  布局三大业务路径明晰
  在进入新领域的同时,汇顶科技并未忘了自己的“老本行”。作为全球人机交互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导者,目前汇顶科技领先的指纹识别方案已经广泛商用于全球主流品牌的手机、笔记本和平板旗舰产品等,如华为在MWC 2018上刚刚发布的全新一代全面屏笔记本MateBook X Pro及华为平板M5系列。
  在本届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汇顶科技还发布了性能更优异、用户体验更佳的第二代屏下光学指纹技术,并满怀信心在年内实现大规模量产。张帆认为,随着全面屏的普及,光学指纹产品将给公司增长带来新的贡献。
  他还透露,包括指纹和3D人脸识别解锁等多生物特征组合识别将会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汇顶也已经布局并且有战略投入,“我们将在2018年内推出3D面部识别方案,未来该业务有望成为汇顶科技业绩的另一个增长点。”
  “电容指纹识别技术不可能连续十年保持盈利,这就需要不断的拓展新的领域。”张帆指出,他规划的拓展路径包括两条,首先是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与全球品牌的合作伙伴开展更密切的合作。“电容指纹识别市场如今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竞争十分激烈,市场萎缩是正常现象,目前国内成长空间不大,因为产品单价会下降,但海外市场依然广阔。虽然全球来看,电容指纹识别市场没有大的增长,但对汇顶科技来讲,拓展海外市场依然会带来营收的增长。”他表示。
  其次是通过技术收购,让起点尽可能的高,从而快速推出产品占领市场。“我们有更大的‘企图’,未来可能有新的并购,至于什么时候并购、怎么并购,则取决于未来长期战略的布局,对机会点的识别以及对消化能力的清醒认知。”他告诉记者。
  此外,在采访中他还表示,汽车行业也是汇顶科技接下来重点发力的市场,目前汇顶科技在汽车上的产品已经通过了部分汽车厂商的认证,把触控和生物识别技术应用拓展至汽车领域的规划有望成为现实,“未来汇顶科技将通过自主研发加上适当并购,全力打造移动终端、汽车和IoT三大业务布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