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QDII基金难逃“小众”命运

黄丽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多家基金公司近期表示计划再度“出海”,加快QDII产品布局节奏,覆盖主题、指数和固收类产品。这厢基金公司野心勃勃重头再战,但市场似乎却并不买账。9月25日,又有两只QDII基金正式进入清盘程序。规模难以做大,业绩普遍亏损,QDII出海为何频频受挫?最大的原因或许仍在于投研实力不够强。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市场深化逐步推进,QDII遭遇的挑战不容小觑。短期来看,QDII基金尚难以逃脱“小众”命运。

  2011年11月2日,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到期并履行到期保本承诺,这是国内第一只终止运营的QDII基金。时隔四年,又有清盘QDII基金出现。2015年9月25日,泰达宏利全球新格局与华宝兴业成熟市场动量优选,均正式进入清算期。基金管理人将按照《基金合同》约定,组织成立基金财产清算小组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并及时予以公告。

  根据新公募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进行表决。以泰达宏利全球新格局为例,该基金首募规模4.421亿份,到当年三季度末,就仅剩下1亿份。随后其规模逐季下降,到今年二季度末就只有0.08亿份,相应的资产规模为800万元,已远远低于5000万元警戒线。

  事实上,QDII基金规模普遍较小,面临清盘的可能并不止这两只基金。根据基金二季报统计,截至6月底,共有25只QDII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红线,其中,广发亚太中高收益债券、国富国海亚洲(除日本)机会股票、国泰美国房地产开发等多只QDII基金,规模低于2000万元。总体来看,整个QDII基金行业规模都不大。2015年中报数据显示,从2007年第一批QDII出海至今,QDII公募基金产品由4只增加到97只,但资管规模却从1200亿元回落至965亿元。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最近两月,QDII基金规模又遭遇连续下降,7月底QDII基金总份额下降至723亿份,8月底则仅余699亿份。从规模占比来看,wind数据显示,QDII基金在公募基金中的份额占比直线下降,2007年10月刚“出海”时,份额占比一度高达5.93%,然而最新数据仅为1.16%。

  QDII基金规模为何难以做大?业绩不好或许是最关键因素。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规模数据估算,截至今年8月末,QDII单位份额平均净值为0.79元,远远低于面值。当然,由于多数QDII以人民币计价,近几年来,人民币大幅升值使得收益受到吞噬,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多数公募基金公司海外研究投资实力不足。据了解,QDII基金运营成本较高,主动管理的QDII还需聘请海外投顾或创建自有团队,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收益和付出并不成正比,而国内优秀的海外投资人才向来紧缺,人才储备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外界的挑战也不期而至。今年7月1日,内地与香港两地基金互认正式开闸,有海外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可直接认购香港发行的基金。可以预计的是,随着中国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市场深化,内地投资者在海外资产配置的可选择范围将越来越广。

  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副主任李海超日前表示,证监会正在抓紧修订《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将推出可同时投资于境内外市场的QDII基金(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但即使未来可以同时投资于境内外市场,QDII基金也未必就能迎来发展机遇,产品特征反而被模糊化,定位也相当尴尬。

  总而言之,公募基金行业最注重的人才,在QDII基金发展上也同样适用。如果没有真正具备海外投资实力的基金经理,QDII或许只能在指数投资上故步自封,规模始终难以做大。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发展海外业务性价比不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