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首批公募FOF迎纷纷宣告成立 第二批名单或近期公布

投资快报

  首批公募FOF结束募集后,近日陆续发布成立公告。整体来看来看,第一批FOF销售情况令人振奋。至于第二批FOF,业内人士估计,最快近几天便有消息,而获批名单中,第一批参加FOF答辩但未进入首发的4家基金公司获批概率大。

  首批公募FOF募结 纷纷宣告成立

  备受关注的首批公募FOF己全部结束募集,近日陆续发布成立公告。11月4日,华夏基金发布华夏聚惠(FOF)基金成立公告。此前一天,建信福泽安泰FOF与泰达宏利全能FOF同时发布基金成立公告。连同分别在10月19日、10月26已宣告成立南方全天候(FOF)和嘉实领航(FOF)。首批6只公募FOF基金中,就仅剩海富通聚优(FOF)一只未宣告成立,不过也结束了募集。

  至此,首批公募FOF基金的首募规模也揭开了面纱。公开数据显示,首批公募FOF受到投资者认可。其中华夏聚惠(FOF)首募规模达46.8亿元,成为首批公募FOF中募集规模最大的产品。其5只公募FOF基金中,南方全天候(FOF)总募集规模超33亿元,嘉实领航(FOF)、和建信福泽安泰(FOF)的规模也分别达到了28.6亿元和27.9亿元;不过,泰达宏利全能(FOF)首募规模只有8.27亿元;而海富通聚优(FOF)虽然还未披露规模,但据悉也超过了10亿元。

  首批6只FOF总募集有这样的成绩,体现了这一创新品种受到内地基金投资者的认可。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大类资产此消彼长,“资产配置”已成投资关键词。FOF通过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进行多元化资产布局,被视为是专业有效的标准化资产配置工具。长期来看,资产配置对投资收益的贡献较大,而FOF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资产配置。

  作为今年公募基金业的重大创新产品,首批入选的各家基金公司都对公募FOF给予高度重视并作了充足准备。如,华夏基金高度重视FOF业务,不仅和全球知名的FOF管理人罗素投资达成战略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FOF管理理念,更是进行了投研体系的全面升级而在华夏聚惠FOF发售期间,华夏基金向银行理财经理和普通投资者等进行了300多场FOF产品路演和培训,普及FOF产品的特点。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李一梅认为,公募FOF的顺利推出,离不开监管层对公募基金产品创新的大力支持,旨在帮助公募基金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华夏聚惠FOF等首批公募FOF顺利结束募集,表明这一创新产品获得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可和欢迎。

  第二批名单或近日公布 4家基金获批概率大

  首批产品的成功发行,也让基金公司充满信心。华夏基金副总经理李一梅表示,FOF不是普通的基金产品,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组合持续管理和底层基金选择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它聚焦到基金投资本质,体现了专业技能在投资理财中的价值。华夏基金把资产配置和FOF产品作为公司长期战略布局,做了近三年的充分准备。后续华夏基金将继续发挥在投资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FOF服务。

  南方基金总裁杨小松认为,在我国FOF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国内普通投资者所面临的基金选择困难、资产配置困难等痛点问题,市场潜力巨大。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对适合的养老理财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养老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正在研究推出的第三支柱将为FOF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制度条件。

  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刘建表示,FOF产品的成立只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是在日后的投资管理中严格按照FOF产品设计的初衷去运作。“FOF毕竟是创新产品,产品成立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工作的重点还是要放在投资者教育,引导长期投资理念,并严格按照我们的初衷去运作FOF,把产品业绩做好,接受市场和投资者的检验。”

  首批FOF募集顺利收官,仅是公募FOF的第一步。据悉,华夏基金从产品波动率角度,设计了5%、7%、10%、15%、20%五档(R1-R5)目标波动率的FOF产品,华夏聚惠FOF只是该系列FOF产品中的一只,目前华夏基金还有3只FOF已经上报证监会等待募集批准,相信继华夏聚惠FOF之后,未来会有更多的华夏FOF产品陆续面世。

  上海一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对记者表示,第一批FOF销售情况令人振奋,第二批估计最快近几天便会公布。“考虑到首批参加答辩的10家基金公司中已经获批的有6家,剩余的4家很大概率会在第二批获批名”

  记者了解到,首批参与公募FOF答辩但未获批复的基金公司有上投摩根基金、长盛基金、中融基金和前海开源基金,这是业内公认的第二批公募FOF热门候选基金公司。此外,市场上还有消息,根据证监会网站反馈意见,同天收到反馈意见的有12家,剩下的6家也可能是第二批获批名单。

  根据最新的基金审批信息,申请待批的FOF达到84只,涉及48家基金公司。其中,华夏、汇添富、博时、富国、广发、国泰、建信、南方、诺德、长盛、招商等基金公司申请的FOF达到或超过3只。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