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股权投资大浪淘沙 创新激发示范效应

刘宗根 许晓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建立对创新的“失败容忍”文化,对当下的国内投资人而言,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行业共识。和国外类似,在长达三年的爆发性增长之后,中国股权投资行业也走上了优胜劣汰的征程,进入新一轮调整期。而毋庸置疑的是,真正践行价值投资、拥抱创新,才能最终超越周期、实现基业长青。

  行业调整

  2018年7月上旬,北京华贸某知名创投机构办公室,王雪(化名)焦急地接待来访的客人,她从未像现在这么忙碌过。过去一年,其所在的创投机构在管基金规模同比增长了一倍多,从增量上来看,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速度。

  “今年投资节奏基本不变。”王雪告诉记者。与不少投资机构为“募资难”忧虑而放缓投资频率不同,由于提前囤积了弹药,这让她们躲过了年初以来的募资“寒冬”,“手有余粮心不慌”。

  早做准备现在看来的确不失为一种高明的选择。事实上,年初以来,股权投资规模增速回落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已备案私募基金管理规模12.80万亿元,其中,股权和创投私募规模8.31万亿元,较上月增加了459亿元。单从增量上来看,这一数据明显低于近两年的平均水平:今年1-7月,股权和创投私募月平均增长规模约为1700亿元,而去年月平均增长规模为2000亿元左右。

  在此背景下,股权投资开始深度调整成为近期市场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清科研究中心表示,以PE市场为例,截至2018年上半年,PE市场可投资本量为1.69万亿元,为近5年来的首次下滑。此外,上半年PE市场募资2967亿元,同比下降58%。

  投中研究院院长国立波认为,市场自我调整机制和优胜劣汰开始发威是这轮VC/PE基金“募资难”的背后根源之一。人民币VC/PE基金爆发始于2014年、2015年。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7年底,国内共有各类VC/PE机构1.29万家,管理基金规模达到7.2万亿元。在1.29万家VC/PE机构中,仅管理一只VC/PE基金的机构占比高达49.5%,管理2-4只基金的占比23.7%,管理5-9只基金的占比6.1%,管理10只以上基金的占比仅为3.3%。而管理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VC/PE机构仅占11.4%。

  “从数据来看,国内绝大多数的VC/PE基金还很年轻,管理规模较小,经验较少,超过50%的机构还没有完成一只人民币基金‘募投管退’的经验积累。从2014年、2015年开始计算,经过2-3年的投资期之后,这些机构才开始纷纷募集他们的第二只基金。”国立波表示。

  优胜劣汰

  不过,如果仅仅从增速回落就判断股权投资进入“寒冬”,显然有失偏颇。日前,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朱建武在介绍创新创业情况时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

  小村资本董事长冯华伟认为,目前国内有超过2万家私募机构,存在大量专业能力欠缺的从业者,容易导致资本无法投入到真正具有创新力、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项目中,造成浪费的现象。“甚至还会造成投资端的恶性竞争,推高行业整体投资估值,形成泡沫。从长期视角看,由于无法给出资人兑现投资收益,会影响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长远、持续、有序发展。股权投资行业从业机构及人员的质量也影响私募股权资本在创新创业领域的配置质量。”

  国立波认为,从海外的数据经验来看,保守预测这些机构达到50%-60%的市场淘汰率也不足为奇。在目前市场情况下,募资往往“冰火两重天”,分化和头部效应越发明显:能给LP带来好回报的机构成为竞相追逐的对象,基金超募不是问题;而无法为LP带来好业绩的基金管理人募资则难上加难。

  可以说,中国股权投资正在告别野蛮增长,规模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市场出清的必然结果。从国际经验看,从爆发到整合都是市场作用的结果。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私募基金行业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2997家,资产管理规模12.54万亿美元(折合85.63万亿人民币)。这个数据远低于国内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但美国私募的管理规模却远远领先于中国。“美国私募基金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期,时间远远长过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中间也出现过大量的爆发,但是只有做得好的活下来,最后变成头部的规模都比较大,与此同时管理人数量却在不断减小。”北京某大型母基金总监表示。

  拥抱创新

  “从大的逻辑来讲,金融本质上永远是服务于经济的,并且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变换的水龙头。股权投资本质上也是金融商业模式,因此,理应做符合经济规律的事,使得资金能够进入到经济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方向和结构里。”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表示,比如,中国的制造业的链条很长,制造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搞定长链条上关键的几颗“钉子”,解决核心技术国产化等问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田轩表示,创新是一个漫长、艰难的探索过程,要激励创新,就要提高对短期失败的容忍性,在募资过程中引入更多的长期机构投资者。此外,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参与股权投资市场,为促进创业创新带来了极大的动力。政府引导基金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但是多集中于中后期对成熟企业的投资,甚至对IPO阶段的投资。而研究发现,年轻的中小企业属于扁平化结构,更适合做创新。建议政府引导基金应当更加重视对早期项目的投入。

  “风险投资行业应加大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和支持。”盛世投资管理合伙人陈立志建议,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更多关注所熟悉领域的技术创新企业。

  冯华伟认为,从资本角度看,随着近几年国内新经济力量的强大,创新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及商业价值,已形成示范效应。特别是一部分新经济力量支持的私募股权资本,对技术创新类项目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包括AI、芯片、互联网汽车等都受到大量私募股权资本支持,出现多个独角兽项目。

  “目前来看,国内VC/PE机构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LP的成分中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占比过高,缺乏长期、持续、专业的LP。”田轩指出,在当前形势下,建立“失败容忍”的文化对创新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