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清盘潮涌 基金反思“新发扩张”模式

李良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公募基金行业里,每一次百亿级产品出现的背后,对应着一大批小基金公司销售们的哀嚎。

  用数据来形容,那就是,在今年公募基金业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13万亿元的欢欣中,隐藏了频频刷新历史新高的基金产品清盘数量——WIND数据显示,如果将A/B/C分开计算,截至12月13日,今年来累计清盘基金数量达623只。而在2017年,清盘基金的数字是176只。值得关注的是,清盘基金的后备军同样庞大,目前净资产低于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数量已经超过一千只,较年初翻了一倍。

  上海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记者直言,公募基金行业盲目扩张基金产品数量,是导致目前基金业“马太效应”加剧,迷你基金大批量出现,清盘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主要原因。他指出,在公募基金行业扩张步伐放缓,存量博弈格局明显的当前,找到自己的生存点并发力深耕,才是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之道。

  “失真”的增长

  从整体数据上来看,公募基金行业在2018年的规模扩张喜人。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17日,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达到5125只,较2017年底增加了433只,资管总规模则达到13.5万亿元,较2017年底增加了约2.2万亿元。

  但如果细分来看,则会发现,这增加的2万亿元中,货币基金仍是主力,在产品数量较2017年底减少了12只的背景下,货基规模竟然增长了1.8万亿元;与此同时,在短债基金的扩容潮下,债基规模也较2017年底增长了约4400亿元——这二者相加,已经超过了2.2万亿元,这意味着,权益类产品今年的搏杀,很可能是在存量减少的残酷背景下进行的。

  如果从新基金发行市场来看,这种规模增长的“失真”则更为真切:截至12月17日,按基金成立日计算,今年新成立的基金数量为808只,而按总数据计算,今年实际增加的基金产品数量只有433只,二者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意味着基金产品的清盘已经显著影响了基金产品数量的增长。

  不仅如此,从股票型和混合型的新基金发行情况来看,截至12月17日,今年新成立基金数量为466只,首募金额合计达到4846亿元,但根据此前的统计显示,从总规模数据计算,这二者今年并无增量,如果剔除ETF的骤然增长,大约还会出现上千亿的“亏空”。这二者的巨大落差,让新基金发行所带来的增量成为一场虚幻的泡影。

  粗放增长待转型

  资管规模增长“失真”的背后,是基金产品清盘潮的涌动。而这种现象,让许多基金公司反思,在存量博弈愈发激烈的当下,是否应该继续采用新发基金的粗放型方式盲目扩张基金产品规模?

  一位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向记者抱怨,因为产品数量扩张太快,自己不得已兼任了很多新产品的基金经理,但从产品设计上来看,其投资风格五花八门,行业、主题差异性都很大,而且规模也参差不齐,这给自己的投资操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自己的风格是明确的,所以,最后这些基金的投向也大同小异,变成了实质上相同的基金。但是,因为是不同的基金产品,我却要应付不同的要求,给我带来了很大困扰。”该基金经理说。

  这种困扰也同样袭向基金公司的管理层。某基金公司高管也认为,从产品线布局的角度而言,大部分基金公司都已经完成布局,继续新发的基金产品很多是对老基金的重复,从效果而言,是得不偿失的。“新发基金会带来很多成本,有可能还要找帮忙资金来成立。一旦沦为了迷你基金,清盘还要一大笔费用,这是何苦呢。”该高管说。

  但他随后的一句话同样值得业内深思:在存量博弈的市场里,如果你不发新基金,而其他公司发行了,意味着很有可能在发行中夺走你的存量——所以,很多新基金发行,实质上只是一场“存量保卫战”而已。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