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凯石基金受挫凸显行业“马太效应”

徐金忠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凯石基金要去拿这1000万元,可能需要花很多力气,相应的对价也会很不一样。”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机构业务负责人表示。而事实上,在此前,像凯石基金这样的小基金公司的“通道资源”奇货可居。“在市场资金寻找通道的时候,这样小公司的新产品很容易成为机构大资金的对象,在大资金面前,虽然小公司没有什么话语权和主动权,但也乐于坐享其成。”该基金公司机构业务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带着“首家自然人持股私转公基金”光环而来的凯石基金也曾风光无限。公开信息显示,凯石基金成立于2017年,由陈继武、李琛等6名个人股东设立,从2015年9月申请公募到2017年3月正式获批,凯石基金用了18个月左右时间。而且凯石基金的灵魂人物陈继武由公募而起,转战私募之后又华丽转身,其从业经历让当时的公募行业艳羡不已。不过,后来凯石基金的发展并不理想,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凯石基金旗下7只基金产品总规模14.3亿元,且7只产品全部为混合型基金,由4名基金经理管理。

  另外,在基金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机构资金不断规范的大趋势之下,凯石基金等小型公司的发展遭遇更多的变化。“我们对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的选择越来越严格,小公司的产品很难进入产品池。一是小公司的规模、业绩表现、风控能力等不能有充分和坚实的数据;二是头部公司对我们的需求对接紧密和顺畅,不太需要业务外拓,改变合作对象和合作模式。”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