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萧碧燕:定投是基金投资利器

林荣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1月29日,在由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证券报主办、嘉实基金承办的“2017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陕西专场活动中,台湾资深基金定投专家萧碧燕表示,在A股波动性偏大的情况下,定投基金有助于解决投资者的择时难题,停利不停扣是定投的最高指导原则,主动型基金在A股定投中具有一定优势。

  定投有助于解决择时难题

  萧碧燕较为看好A股未来前景,她认为今年以来不少海外股市创出新高,A股目前“进三退二”的慢牛格局未变,未来补涨潜力可期。明年A股正式纳入MSCI后,预计将给A股带来1100亿元至1200亿元的资金流入。从长期来看,海外投资者对A股的参与度会进一步提升,专业机构投资者比例将持续提高,A股未来的投资风格将更加理性化。与此同时,将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来进行股票投资。

  萧碧燕认为,由于波动性较大等原因,投资A股必须要有信心与耐心。择时对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没有人可以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只能由过去的数据来分析目前的点位,买在相对低点,卖在相对高点。喜欢追求高报酬的投资人,往往不顾风险,结果招致了高风险,却不一定有高报酬。由于A股相对低点持续时间较长,何时开始起涨很难推断,通过定时投资基金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定投时,负报酬坚持不停扣,而在期望的合理报酬来到时,一定要赎回停利。

  萧碧燕还对初次进行基金定投的投资者给出了入门指导:定投的第一只基金,建议选择全行业都可配置的基金,对行业景气循环不了解的基金不要投资,推荐选择与生活联系紧密、有发展空间的行业,例如互联网、医药等,并且尽可能选择可以进行全球配置的行业基金;定投金额方面,建议收入减去必要支出后剩下金额的一半拿来定投,以免因为金额过大难以坚持;定投周期方面,建议每月发薪日的第二天定投最好,同时一定要长期坚持。

  “停利不停扣”

  萧碧燕还给出了定投的最高指导原则“停利不停扣”,所谓停利,就是在达到预定收益率时要停利赎回,落袋为安;不停扣,就是在被套和严重套牢时要坚持不停扣,持续投资。她说:“定投不能投一辈子,牛市时更要严格实施停利。”

  如何设定停利点?萧碧燕表示,停利点的设定应根据基金种类、金额大小、股市高低点及个人容忍度进行调整,低停利点容易达到,而高停利点要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波折,如果是大额定投的投资人,可设获利金额为停利点。例如,股票型基金期望投报率较高,停利点可以设定得高一些,但同时也要求投资者有更高的个人忍受程度;债券型基金期望投报率低,停利点应设定得低一些,同时对个人忍受程度要求也较低。

  停利是全部赎回还是只赎回赚的部分?萧碧燕表示,通常情况下,随着市场不断上行,达到停利点后全部赎回再开始新的一轮定投可以让风险归零;如果采取只赎回盈利部分的方式,当市场反转下跌时,因为基数较大,亏损也较多。因此,她建议到达停利点后可以采取全部赎回的方式。

  如果所定投的基金出现长期亏损怎么办?萧碧燕表示,除了坚持不停扣,还可以在出现较大幅度亏损时补仓。“从我的定投经验看,当投报率出现负30%时再加码补仓比较合适,时机上不会过早也不会过晚”萧碧燕说。在补仓方式上,她不推荐一次性补仓,而是建议将补仓资金均分,依旧采取定投解套的方式逐步补仓,这种方式更符合人性,并且在解套时间上两者一般不会相差太多。在定期检视基金排名和未来发展时,如果发现定投的基金不值得续扣,则应考虑赎回后再申购新基金。

  A股定投可选主动型基金

  投资人如何选择好的基金公司?萧碧燕给出了一些标准供投资者参考:如招牌老、信誉好、研究团队强、产品线齐全、旗下基金绩效高于平均、团队稳定、渠道经理多等。她还指出,看基金产品业绩时不能光看短期业绩,要拉长时间检视基金业绩,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权威评鉴机构提供的数据。针对A股市场熊长牛短、波动较大的特点,萧碧燕还建议投资者选取主动型基金进行定投,“在美股等成熟市场,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收益率难以被超越,而A股波动较大,一些好的主动型基金是能够跑赢大盘的”萧碧燕说。

  萧碧燕进一步介绍了母子基金投资法,即用单笔投资稳健型的母基金,母基金可以选择货币型或债券型基金,子基金可以选择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等偏成长的基金,然后设定每月定投子基金的金额及日期。子基金挑选好后设定停利点,达到停利目标时,系统自动赎回,返投母基金。母子基金投资的优点在于结合了“资产配置”、“单笔投资”与“定投”的优点,起到分散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成本、排除人性干扰的作用。

  萧碧燕最后分享了她多年总结的定投心得:“停利不停损;不在乎过程,只在乎结果;傻傻地买,聪明地卖,稳稳地赚;涨也开心,跌要更开心;纪律投资胜过追逐市场趋势。”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