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私募“退壳” 热门标的“退单” A股重组“退烧”

中国证券网

  私募“退壳”、热门标的“退单” A股重组“退烧”

  中国证券网讯 随着最严重组新规的出台,A股市场并购重组“画风渐变”。从证监会频“打回票”,到私募纷纷“退壳”,再到热点行业遭“退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正在逐渐“退烧”。

  20家公司被证监会“打回票”

  明家联合(300242,买入)昨日晚间公告,公司重组方案遭到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否决。至此,今年以来,已经有20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被否。其中,今年上半年9家被否,下半年以来,被否的数量已达到了11家。

  从被否的原因来看,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十一条以及第四十三条成了最主要的三根“红线”:

  《重组办法》第四条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有关各方必须及时、公平地披露或提供信息,保证所披露或提供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统计显示,今年因第四条被否的共有8家公司,包括明家联合、金刚玻璃、申科股份等。其中在明家科技被否的原因中,证监会就指出公司申请材料披露的关于标的公司的重要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不符合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规定则是,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应当就本次交易符合有利于上市公司形成或者保持健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作出充分说明,并予以披露。截至目前,共有6家上市公司因此被否。以南通锻压为例,证监会在给出的审核意见中就提及申请材料未充分披露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实际控制结构及法人治理结构。

  被否原因涉及第四十三条规定的最多,达到了10例,如明家联合、国发股份等公司,神农基因两次上会也均是由于此原因。第四十三条规定要求重组标的有稳定的持续盈利能力,要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此外对控股股东注入资产的情形提出了严格要求等。

  上月底,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再次表示,证监会将继续完善并购重组监管规则,完善全流程监管机制,强化对“忽悠式”“跟风式”重组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并购重组的信息披露和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促进并购重组更好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私募纷纷“退壳”

  曾经牛人扎堆的壳股如今也已风光不再。去年下半年,部分私募机构曾纷纷抢购壳股资源,中科招商、广东新价值投资的罗伟广等均开启“扫货模式”,数十家上市公司遭到举牌。今年4月、5月,神州牧基金的辛宇表示战略性看好壳资源机会,大手笔一次性买入40到60只壳股。但是如今,私募退出壳股的热潮正在蔓延。

  科林环保日前公布的A股首份三季报显示,二季度才入驻科林环保的神州牧基金,三季度有两只产品已退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

  此前,鼎泰新材也披露中科招商旗下中科汇减持计划,中科招商拟将其所持有的10.93%的股份全部减持。新价值投资今年以来也将大东海A、天兴仪表、科恒股份三家公司减持至5%以下。

  业内人士认为,在如今的监管环境下,一方面,由于监管对重组项目的审核趋严,私募埋伏壳股的套利空间被压缩,而且时间、项目上不确定性变大;另一方面,原来即使没有重组,但在之前“炒壳”盛行的环境下,受到预期推动也会上涨,现在这种上涨的空间大大压缩。

  事实上,此前大举囤壳的私募业绩也受到不少影响。以中科招商为例,在今年的半年报中,中科招商利润骤降,同比下滑达87.74%。公司坦言,这是受到二级市场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波动影响。

  热门行业频遭“退单”

  行情的冲击和监管尺度的收紧,使此前一些热门行业的并购迎来“冷静期”。不少上市公司大幅调整并购计划,热门行业纷纷遭公司放弃。

  以此前大热的影视行业为例,仅本月以来,就有多家上市公司对其涉及影视娱乐类资产的并购计划进行大幅调整。

  如三七互娱,公司上周披露了调整后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原方案中作价12亿元的中汇影视被从并购标的中剔除,与之相关的中汇影视IP资源库扩建等项目的配套融资也被取消。对此,三七互娱解释称:由于近期资本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同时,影视行业市场环境发生较大转变,为确保本次重组交易成功实施,经与相关交易方协商并达成一致,公司决定,中汇影视100%股权不再作为本次重组标的。

  华东重机也在10月10日终止收购中视合利及青阳传播。

  而此前大热的区块链行业也被泼了一盆冷水。鲁亿通9月29日晚公告,拟收购涉“比特币”公司事项终止。鲁亿通终止重组的理由中也明确表示,修订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出台,使公司继续推进此次重组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事实上,此次重组也确实遭监管层重点关注。

  此外,互联网金融也是终止重组的高发地。如熊猫金控9月28日晚间公告,鉴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发布至今,再融资政策法规、资本市场环境、融资时机等因素发生了诸多变化,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事项。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于热点题材的并购重组态度明显转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些具有“双高”特征(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的并购在监管审核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上述公司的退出或许也属于知难而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