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知名债券私募规模半年骤减三成 银行理财新规为债市“解渴”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7月20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同日,中国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银行理财新规”)公开征求意见;中国证监会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三箭齐发,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资本市场本身还是身处其中的金融机构,都将获得更好的发展契机,上半年颇受信用违约风险困扰的债券市场也可能迎来转机。

  靴子落地 风险缓释

  7月20日下午,市场传出银行理财新规即将出台的消息,股市大涨,债市却再度上演反转走势:期债午后直线跳水,收盘大跌,10年期期债主力T1809跌0.75%,创一年半最大单日跌幅,5年期期债主力TF1809跌0.47%。利率债同步调整,收益率午后快速反弹,10年国债收益率重返3.5%上方。彼时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配套细则落地传闻叠加股市等风险资产反弹,以及前期获利回吐压力显现,债市波动加剧。

  临近傍晚,银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终于公布。华创证券屈庆债券团队分析称,配套细则的出台将显著改变前期的资金分配逻辑。首先,存量资金将继续增加对于非标的配置需求,从而挤压债市资金;其次,在债市内部,前期由于极低的风险偏好,资金都集中在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未来将向中低评级的信用债分流。

  “银行理财新规出台前,行业实际处于两难的境地:规则不出台,银行不敢开展业务;如果出台的版本更严厉,则展业更难。”北京某知名债券私募创始人对记者表示,“债市遭遇了2015年以来最难的时刻,大家都有点不知所措,业务停摆。现在‘靴子’落地,尽管债市还是继续承压,但风险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后面会对照细则看还有哪些业务可做。”

  事实上,不仅是私募人士,来自公募、银行等各持牌金融机构从事债券投资的人士近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冬”。

  北京某家以债券投资见长的大型公募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对记者表示:“我们有非常强大的信用研究团队,至今从未踩过一次雷,但即使这样,我也每天都如履薄冰。我一直和宣传部门的同事强调,千万不要刻意强调公司‘从未踩雷’,因为在当前的信用环境下,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我们,所以一定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另一家中型公募固收业务负责人则干脆暂停了信用债的投资,转而投向利率债。“我的选择代表了行业中的一群人。在当前信用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只选择专心做好利率债,在交易波段中获利。”他想了想又补充道,“我们拿的机构资金比较少,资金成本不高,利率债的收益可以覆盖成本。”

  金牛奖得主新华基金的基金经理于泽雨则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应有一套成熟的防范风险的方法和标准。他也为自己的团队设立了四项硬指标,达不到指标的企业一律不考虑:第一,企业业务可持续;第二,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不出格”;第三,困难时期有退路;第四,投资期限较短。

  好买财富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分析认为,债券市场的表现和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方向有较大的相关性。事实上,2014年-2015年债市大发展时期,也是银行理财产品大发展的时期。此前银行理财收缩,对债券市场毫无疑问会产生较大影响。而此次银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风险也得到缓释。

  知名财经公号“金融监管研究院”表示,此前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冲击最大,所以放松后理财受益也最大。同时,委外重启或可期。他们表示,从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条看,证监会允许公募理财或者私募理财委外券商资管和基金专户,所以过去几个月处于完全停止状态的公募银行理财委外会重新复活。而业内人士指出,过去无论银行公募理财还是私募理财,其委外后最大的投向无疑都是债券市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