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爸老妈的养老钱都去哪儿了?

蔺丽爽北京青年报

   近段时间以来,线下理财公司相继出事,P2P问题平台也在增长,乱象背后大家发现,退休后“有钱(积攒了一辈子辛苦钱)”、“有闲”的老爸老妈们成了最大的受害群体。事实上,退休在家的老爸老妈们也是银行理财、国债、保险、住宅养老等主要关注对象。那么,老爸老妈的钱去了哪儿?老爸老妈们应如何让自己辛苦一辈子的钱投资得值、投资得安全?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理财、保险、国债、P2P、住宅养老等老爸老妈最关注的投资进行了调查。

   保险

   老年保险市场非空白

   险企试水老年意外险

   “低利率”时代让父母们攒下的养老钱增值变缓,而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发生意外,医疗的开销却没有减少。如何让退休后的生活更加安逸、舒心,购买一些保险产品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老爸老妈买传统重疾险寿险要趁早

   郭女士的父母已经69岁,父母这一辈并没有购买过寿险、重大疾病等商业健康保险,养老以及医疗的话题日益显得有些沉重。父母不想增加她的负担,希望买一些重大疾病或意外保险来抵抗可能发生的危险。

   经过几番咨询下来,市场上大型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寿险等产品多数都有购买年龄上限60岁-65岁,年龄越大年缴费用越高。保险代理人员也表示,“这么大年纪买不太合算了,而且对老年人投保前的体检也会比较严格。”例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带病投保也有限制,或者会调整系数,购买时价格更高。

   郭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给父母购买传统重疾险、寿险要趁早,现在想买发现可选择的产品太少,且投保要求苛刻。”

   险企试水骨折、防癌险等老年意外险

   调查中,有业内人士建议,像郭女士父母这样69岁的老人,更适合购买一些意外险或单项保险产品降低意外风险。5月初,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社会捐助、个人自费投保相结合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防癌险”、“骨折险”、“意外险”……北青报记者了解,老年人保险市场并非一片空白,许多公司已看准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市场试水新产品,如中国人保推出的中老年人意外骨折险、阳光人寿保险推出的防癌险、平安的老年人综合保险、泰康人寿的“老有福”意外保险等。

   专家建议老年人可买纯保障类型健康险

   有统计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可能出现行动迟缓,视力、听力受损,再加上容易罹患骨质疏松,外出时很容易跌倒,临床老年骨折发生率高达24.4%。在我国,因意外摔伤导致死亡的,排在整体死亡原因的第四位,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居首位。

   如某公司的中老年人骨折险为专项产品,提供骨折脱臼赔付及意外骨折住院专项津贴,骨折赔付最高可赔偿2万元,而且保障年龄最高可达80周岁。专项骨折险产品的赔付率较高,实际上保险公司并不愿意大力推广销售。

   也正是如此,业内人士建议,老年人更适合买一些纯保障类型的老人险。如一年花费一两千元左右,可保10万以上的保额,并且保障范围也比较广,包括意外险和重疾险等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

   (记者 蔺丽爽)

   国债

   利率高又安全 老爸老妈执著抢国债

   今年已经发行三次储蓄国债,大部分银行都是在一两小时内就卖光所有额度,而不惜通宵熬夜打地铺抢国债的主力依然是老年人。

   5月10日是本年度第二批凭证式国债发行日,各家银行网点基本都是在半小时内就宣告额度售罄。很多网点都可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通宵熬夜来排队。

   某银行网点的客户经理张平说,每次发国债排队的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看着他们这么辛苦抢国债真是心疼,特别是有些人排了三四个小时还买不上,更是觉得非常难受。

   那么,老人们为何对国债这么执著?他们说,首先国债利率比银行定存高,更重要的是国债让人放心,比那些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都安全。除了国债之外,老人也不懂其他理财方式,不敢贸然尝试。从外地来京帮女儿看孩子的王女士今年67岁。她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手里的钱都是定期或活期,每到发国债的时候就去抢购。

   “我知道还有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或基金,可一看那些说明书,就觉得不好懂,怕不保险。孩子们都用电脑和手机理财,但我自己不会弄,也不想麻烦孩子。还是趁着身体好、有时间,来银行排队买国债省事。”(记者 程婕)

   银行理财

   掌控家中财政大权 银行瞄准“广场舞大妈”

   国债一年才发9次,机会实在太少,相比之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长期都有,收益率比存款高,风险较低,也是银行推荐给老人们的重点产品。

   某国有银行理财经理朱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在他所在的支行,来网点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八成以上都是老年人。这些老人有时候到银行会主动问现在有什么理财产品可买。为老年客户推荐产品,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稳健可靠,一般会推荐保本型理财产品。不少大妈都在多家银行开理财账户,每天都会对银行产品货比三家,一旦手上有闲置资金,就会果断出手。

   北青报记者还发现,近几年来,“广场舞大妈”正在成为各家银行竞相争夺的优质客户。目前,至少有中信和兴业两家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每年都办广场舞大赛,吸引和回馈这些优质客户。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广场舞大妈”是非常优质的客户。她们有钱有闲,掌控家中财政大权,对投资理财也非常感兴趣。相较于股票、基金等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较低,符合偏爱稳健型投资的大妈们。此外,相较于男性,女性容易出现感性判断,被客户经理说服购买产品的概率较大。

   (记者 程婕) P2P平台

   易被广告、炒作等误导

   老爸老妈玩P2P常被骗

   互联网金融普及,让不少老爸老妈成了P2P平台的用户。但自去年以来,多家P2P平台出现了“兑付危机”、“跑路”等问题。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老爸老妈风险判断能力不足,常常成“跑路平台”的投资者,而且由于投资金额一般比较大,一旦平台出现问题,常常损失惨重。

   P2P平台“跑路”大爷百万积蓄打水漂

   说起2014年,王大爷至今还心疼。当年,北京市朝阳区国贸海航实业大厦16层的中欧温顿基金公司总经理李某突然失联。五六十名中欧温顿基金公司的员工和客户来到海航实业大厦讨说法,其中就有已经退休的王大爷。

   王大爷告诉北青报记者,是在北京CBD核心区的地铁口遇到的业务员,说理财利息高,公司靠谱。于是,他拿出一辈子的积蓄100万元,全部投在这家公司。“中欧温顿公司在CBD区域办公,公司装修也很气派,我挺信任的,没想到出事了。”

   老爸老妈们是“跑路平台”目标人群

   P2P平台,按照渠道不同,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类。线上,即直接通过网络投资与借款,这类操作一般以熟悉互联网操作的年轻人为主;线下,则是通过所谓的实体公司操作,例如大大集团、金朝阳等,就是主要以线下推广为主。在线下操作时,从了解项目到签订合同再到最终还款,都有专门的业务员联系;同时,公司有实体,且一般选在较为高大上的地区,方便投资人考察,也增加了投资人的信任度。因此,上了年纪的老爸老妈们通常会选择后者,也就是“线下”投资的方式,进行P2P投资。在考察过实体公司后,被公司的华丽装潢、看似正规的合同及承诺的“高收益”所吸引,最终将自己的大笔积蓄投入其中。

   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2015年一年线下理财总涉案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就北京市而言,P2P问题平台较多,仅去年一年就爆出54家问题平台。一位线下业务员透露,老爸老妈们是一些“跑路平台”的目标人群,因为“都知道他们有钱——积攒了一辈子,肯定会拿来投资”。

   老爸老妈们风险判断能力不足

   对于老年人投资P2P平台易被骗这一问题,招财网CEO卢屹表示,大爷大妈不能因此被拒绝在P2P平台的理财门槛之外,“因为任何人都有理财的需要”。但是大爷大妈对风险的把控很成问题,“他们容易被广告、炒作以及所谓的品牌所误导。”但是这并非大爷大妈的问题,规避P2P理财风险的责任,并不应当由老百姓来担当。

   上述业务员提示,老年人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属于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的人群,所以应多考虑稳健的理财方式。投资P2P平台未尝不可,但最好选择收益率在10%以内的平台,以控制风险。同时,投资时注意“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分散风险。

   (记者 温婧)

   住宅养老

   “以房养老”诈骗频发 打投资理财旗号的多是骗子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老有所养”的心情,同时又缺乏法律保护意识、爱跟风、易轻信等弱点,以养老建设项目或与养老相关的健康养生项目为诱饵,通过高息回报、预订床位、预存费用等方式,再施以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小恩小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非法集资诈骗。

   “以房养老”诈骗案上当者多是老年人

   李某和张某注册了一个空壳公司,以养老项目做诱饵,谎称老人入会成为会员,就可以享受冬天到海南、夏天到北戴河养老、旅游、住宿于一体的“候鸟式养老服务”,客户可以交现金,也可以由公司帮助将房子抵押办理会员,最终10名老人受骗,被骗金额970余万元,其中很多老人将自己唯一住房抵押入会。至案发,公安机关查获钱款只剩16万元。这是今年年初发生在北京的一个案子。

   今年1月份,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曾报道,丰台区一位刘大妈,年过七旬一直独自生活,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不到3000元的退休金。因为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退休金的一大部分还要用来购买药品。2014年秋天,刘大妈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家公司的副主任石某,在石某的名片上印着民政部主管以房养老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字样。随后,石某向刘大妈介绍了一个以房养老的政策,只要把房子抵押出去,就可以每月收入几千元。结果,刘大妈不仅房子没了还欠了一大笔债。北青报记者向政法系统的人士咨询得知,北京市已经发生多起“以房养老”的诈骗案了,上当者大多是老年人。

   住宅养老骗局主要有三种

   多次组织北京春秋季房展会的一名业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每次房展会组委会方面都会严格把关,防止一些骗子趁机混入。其中,住宅养老方面的骗子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忽悠老年人投资养老院,老年人只要投资就能成为会员并获取分红,实际上背后是非法集资;第二种是借“预订养老床位”的名义,向老人忽悠今后“一床难求”,骗取数额不等的入住预订金;还有一种是打着“度假、养老”的旗号,让老年人预存费用,在固定年限内享受低价入住。

   打着投资理财旗号的住宅养老项目多是骗子

   那么,对于住宅养老是否应该一棍子打死呢?相关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很多老人都在探寻自己的养老方式。很多投资者也抓住时机纷纷开办养老院,可能有很多是正规合法的,但其中不乏一些人利用合法外衣从事非法集资、合同诈骗或传销等犯罪活动。老年人及家属选择社会养老机构或投资养老床位时,应细致研究合同条款,一旦发现诈骗嫌疑应及时报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按照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养老机构应当取得许可并依法登记。合法的民办养老机构必须有两个证件:一是民政局颁发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二是依法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工商营业执照。取得合法手续的养老机构必须合法经营、合法收费。“那些打着投资理财旗号的住宅养老项目,大多是骗子。”北京一家养老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朱开云)

   理财提示

   老爸老妈们不要轻信街头“理财推销员”

   近年来,老年人投资理财上当受骗,一辈子血汗钱灰飞烟灭的痛心案例屡屡发生。理财分析师认为,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不能贪图高收益,也不要贪图对方的小恩小惠,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

   就当前市场来说,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很少能看到5%的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风险就比较大,最好少碰。一般老年人应优先考虑国债、大额存单、存款、保本型理财产品等渠道,如果经济实力不错,抗风险能力较强,可以拿出少部分资金购买信托或较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或基金。

   另外,老年人千万不要盲目相信那些在街头兜售理财产品的推销员。很多理财公司打着高收益、低风险的旗号,在街头向老人营销。他们巧舌如簧、态度热情,那些情感孤独、防备心差的老人特别容易上钩。殊不知,不少理财公司最后都“跑路”了事,老人们维权都找不到人。老人理财最好还是购买银行等正规机构发行的产品。

   最后,老人买理财产品还要记住一定要看清合同,彻底理解合同意思。弄不懂的产品,宁可不买也不能随意签字。以往,经常发生老人去银行存款结果买成保险的纠纷。其实回头查购买手续,大部分都有老人的亲笔签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有些老人只一味相信银行员工的推荐,而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和产品说明,连自己买的是什么产品都不清楚。

   现在,监管部门对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有严格规定,银行员工必须向客户详细介绍产品风险,老人买理财产品时,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都问明白了才能签字。对于没有金融领域从业经验的老人,不建议投资挂钩个股、期货、利率、汇率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文/本报记者 程婕

   财经观察

   中国养老产业既是“朝阳”也是“短板”

   5月20日,在主题为“中国养老住区策划与运营”的第二期中国地产智库沙龙上,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养老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产业链条还未形成,养老产业要抓住“十三五”黄金发展期,以老年人的真实需求为导向,加快完善养老医护产品和服务的配套建设。

   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5%,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人,到2030年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4亿人,并长期保持4亿人的规模。同时,由于我国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以及民众预期寿命的持续上升,老龄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这无疑催生了对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俊指出,养老产业是“朝阳行业”,但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短板”。当前也存在一些企业以养老地产为“噱头”营销的现象,养老产业发展亟需明确自身定位,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琦指出,中等收入的老龄群体是老龄产业发展的主要消费力量。但当前不少市场主体重视满足老年人家政、生活服务类“基本需求”,忽视了医疗护理、健康管理等刚性需求。养老机构之外的服务市场未得到充分开发,缺少医护功能,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中国经济信息社房地产信息部总经理金雷指出,养老产业发展需要重视服务和运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体系性建设和运营标准建立。

   针对养老产业投入大、成本高、回收周期长、社会资本进入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北京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风泊等业内人士建议,加快完善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配套优惠政策和实施细则,增强政策执行刚性。

   民之行养老产业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陆松涛也指出,房地产业正在从产品时代进入平台时代,运营和服务是核心,养老产业运营商要摒弃传统思维“去房地产化”,成为整合医疗、健康等服务运营的平台,真正给老年人一个家。

   与会嘉宾指出,养老产业的消费规模和潜力巨大,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是养老产业发展的核心。在制度层面,还应进一步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出台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文/新华社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