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银行股基本面边际改善

徐昭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去杠杆 严防金融风险

  “央行上调多项政策性利率,与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息息相关。”东莞证券分析师邓茂认为,政策性利率是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流动性的利率指标,意味着资金的供给成本,而现状是商业银行通过从央行获取较低成本的资金后为了获取利差,通过各种形式的影子银行、委外、出表、期限错配等手段进行信用创造,加长实体经济融资链条导致“空转”,伤害实体经济,加大金融风险。

  邓茂分析指出,央行本次上调政策利率的动作旨在抑制商业银行过度信用扩张,打击监管套利,落实金融去杠杆。虽然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上升,但实际利率水平仍要看整体资金供给情况。对商业银行而言,由于资本成本上涨,意味着利差收窄,因此对净息差影响偏负面。但央行的金融去杠杆行为,有助于降低宏观金融风险,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客观上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央行持续引导基础利率上行,去杠杆风险全年值得关注。”广发证券分析师屈俊认为,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基础利率上行,这和去年四季度的操作思路是一致的(四季度通过公开市场到期续长端引导利率上行),货币政策从去年中期开始呈现中性,四季度开始偏紧,对债市和金融杠杆有抑制作用。2017年MPA或进入实质性考核阶段,随着对广义信贷和同业负债的约束和考核方案日渐明晰,加之对表外风险的持续控制,去杠杆政策风险全年值得关注。

  息差料触底企稳

  银河国际分析师王志文认为,在过去几年,中资银行股被持续下调估值,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旧经济”行业(如制造业和采矿业)疲弱,导致市场质疑银行的资产质量;二是降息和放松利率管制导致净息差受压。中资银行股股价自2016年中以来的反弹势头将持续,主要由于这两个因素都出现转向正面的发展:首先,供给侧改革及商品价格回升将缓解不良贷款的压力;其次,中国的货币政策趋向中性,这应有助于净息差回升。

  “央行提升公开市场利率形成传导,M1同比增速也在持续下滑,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将趋升,这已经包含在对今年息差继续放缓的预期里。”屈俊认为,去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息差平均降幅约34BP,主要由于降息重定价与营改增影响;预计今年息差单季度环比降幅在5BP之内,全年累计降幅约15BP,息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负债端基础利率上行传导,资产端转嫁较为困难所致。银行贷款结构以政府基建类和按揭贷款为主,今年零售端虽然部分向消费贷款转移,但占比提升有限,贷款端难以转嫁负债提升影响。整体而言,今年息差较去年降幅收窄的判断并未发生改变。

  平安证券分析师励雅敏指出,息差方面,贷款重定价的影响将进一步消除,这将使得银行息差收窄压力进一步得到缓释,四季度上市银行息差将环比收窄3BP至2.15%,全年收窄30BP,这也是对银行2016年营业收入冲击最大的负面因素。不过四季度考虑到规模增速的回升以及息差收窄幅度的放缓,净利息收入表现有望小幅改善,负增长缺口将从三季度末-4.8%收窄至-3.8%。展望2017年,行业息差大概率将触底企稳,保守估计全年息差收窄的幅度在5至8BP,带动行业净利息收入增速由负转正。

  “央行在春节前后通过上调资金利率进一步压降金融同业套利行为的空间。对于部分通过同业业务大幅扩张资产规模的小银行行为形成抑制,但对行业整体冲击有限。”励雅敏表示,一季度信贷及社融投放保持充裕,对经济基本面形成支撑,随着息差的企稳以及不良压力的缓释,银行2017年基本面边际改善,银行股估值具备提升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