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参考规模优选基金

闫树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8年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它20周年的生日,但这一年对它来说并不平凡。养老目标基金、MSCI指数基金和战略配售基金加入公募行业大家庭,资产配置方式更为多样;资管新规及其配套细则落地,分级基金逐步黯然离场,货基、短期理财债基市值法计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银行理财子公司来袭,公募基金竞争压力加大;各地职业年金投管人名单相继出炉,公募基金行业喜迎长线资金;股市调整加剧,权益基金业绩惨淡收场,债市一路高歌猛进,债基规模业绩双丰收……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基金行业经历着危机但也孕育着希望,本文将从规模角度对2018年度公募基金行业进行分析。

  从公司层面来看,截至2018年末,共有16家基金公司规模超千亿元(不含货币型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下同),规模由高到低依次为易方达、博时、华夏、嘉实、南方、广发、中银、汇添富、招商、工银瑞信、富国、华安、建信、兴全、农银汇理和国泰基金,其中兴全基金和国泰基金为新晋千亿机构。

  从基金类型层面来看,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规模大丰收,而主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收缩。截至2018年末,公募基金总规模达48419亿元,较2017年末增加3580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大幅增加8842亿元至24459亿元,主要受益于债基靓丽的业绩表现,使得全年新成立基金达415只,较2017年增加146只,新成立基金年末存量规模达7638亿元,是债基规模扩张的主因。股票型基金规模为7247亿元,虽较2017年增加1805亿元,但从二级分类来看,指数基金大幅增加1163亿元,而主动股票型基金规模缩减488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14827亿元,规模较2017年末大幅缩减5907亿元。

  从单只基金层面来看,迷你基金不断涌现,基金清盘数量猛增。受基金业绩表现不佳、资管新规落地委外资金回撤等因素影响,迷你基金激增,截至2018年末,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基金共有776只,较2017年末大幅增加330只,主要为股混型基金,二者合计580只。随着迷你基金的激增,清盘基金也随之增加,2018年全年共有406只,远高于2017年的134只。

  那么分析规模又有何价值呢?不同规模是否对投资收益有影响呢?下面我们做一个简单测算。

  从管理人角度分析,我们将管理人分类2组,其中2018年末规模在前20%的管理人为组1,其余管理人为组2,根据统计,组1管理人旗下股混型和债券型2018年度业绩分别为-17.81%和5.01%,分别优于组2管理人0.41和1.14个百分点。

  从基金规模角度分析,我们按照2018年末规模将全部基金分为3组,其中2018年末基金规模同类(一级分类,下同)排名前20%的基金为组1,同类排名在20%-40%的基金为组2,其他为组3。在基金组1中,股混型和债券型基金2018年业绩分别为-20.10%和5.96%,其中股票型基金劣于其他组基金均值2.60个百分点,债券型优于其他组基金均值1.85个百分点;在基金组2中,股混型和债券型基金2018年业绩分别为-17.29%和6.05%,分别优于其他组业绩均值0.91和1.97个百分点。

  基金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基金管理人和基金产品的认可程度,与投资收益有一定关系,因此在投资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具体来看,从基金管理人角度优选,一方面,普通投资者可优先选择规模靠前的基金公司,如上文所提到的千亿级管理人,这些基金公司成立时间均在10年以上,拥有较为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从分类规模来看,以混合型基金为例,投资者一是可以从管理人旗下混合型基金规模大小考虑,二是可以从混合型基金占公司总规模的比重方面考虑。

  从基金层面优选,规模较小的基金,将会面临基金运营成本抬升和清盘的风险,因此建议优选规模处于中等偏上的基金,根据统计,混合型、债券型基金规模行业中位值分别为1.92亿元和6.25亿元;当然,主动管理类基金规模过大,基金资产配置难度将会增加,基金收益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收益下滑,建议投资者对于百亿元以上规模的主动管理类基金需谨慎对待。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