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闫树生:债基仍具长期配置价值

闫树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金牛理财网 闫树生

  今年以来,受益于股市靓丽表现,可转债基金表现不俗,年初至今平均涨幅高达14.95%,优于债券型基金13.04个百分点,仅劣于股混型基金5.31个百分点。在优异的业绩推动下,可转债基金深受市场热捧,投资可转债基金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可否认,可转债基金确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所隐含的风险。

  可转债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公司债券,其本质是在公司债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份期权,因此兼具债性和股性双重特征。近年来,虽然可转债发行提速,但从总量上来看,仍属于小众投资品种。一方面,投资选择空间有限,全市场可转债仅178只,存量规模仅2977亿元,存量规模仅为信用债总规模的1%;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不足,近一年可转债单日成交额均值仅22.65亿元,部分个券有时单日成交接近于零。

  随着今年以来市场大涨,可转债股性凸显而债性防御价值减弱。转股溢价率和纯债溢价率可分别衡量可转债的股性和债性,通常二者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以纯债溢价率为例,其值越高说明债性越弱。目前全市场可转债纯债溢价率均值为31.95%,位于近三年和近五年的99.32%和80.08%分位,纯债溢价率明显处于历史高位。

  在当前可转债股性凸显的背景下,可转债价格与正股密切相关,但今年以来沪深300涨幅已高达28.62%,部分投资者有获利离场需求,叠加近期市场波动明显加剧,可转债价格或将随股市进入震荡调整期。可转债作为一类小众投资品种,投资可选空间小且流动性有限,股性凸显而债性防御价值明显减弱。那么可转债基金层面又有哪些风险需要我们关注呢?

  截至2019年3月29日,按照主代码口径统计,可转债基金共有36只。从基金业绩来看,可转债基金2018年和今年以来业绩分别为-8.94%和15.79%,完美体现可转债基金“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但如果将时间范围扩大,在2012年至2017年6个完整年度中,可转债基金业绩分别为4.61%、-2.08%、71.49%、-6.46%、-14.02%和0.15%,其中除2014年可转债基金业绩明显优于股混型和债券型基金业绩外,其余年份表现均不佳。

  从规模来看,可转债基金规模偏小。截至2018年末,全市场36只可转债基金规模合计为78.48亿元,单只基金平均规模为2.24亿元,其中规模在1亿元以内的基金达20只,规模在5000万以内的基金达11只。

  从持仓来看,由于可转债基金投资可选空间较小,因此其持仓相对集中,投资风险较高。截至2018年末,可转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前5大重仓券占债券投资市值的比重分别为49.20%和43.03%,股混型基金前5大重仓股占股票投资市值的比重为37.84%,由此可知,可转债基金持仓集中度明显偏高。

  从可转债基金和其投资标的两个层面进行风险分析可知,在可转债基金火热的背景下的确存在诸多风险因素,投资者需多加关注,谨慎投资。具体到基金投资方面,投资者可通过构建基金组合,以达到分散风险,实现“进可攻、退可守”的目的,建议股混型、债券型、QDII、货币型和黄金基金配置比例为4:3:1:1:1。

  具体来看,股混型基金方面,近期股市波动加剧,行业和风格轮动频繁,建议关注基金长期表现,优选回撤控制较好、收益稳健的基金,均衡配置成长和价值型基金以平滑市场风格切换所带来的波动风险;债券型基金方面,近期美国长端利率下行为国内债市打开空间,叠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存,资金面平稳宽松,债券型基金仍具长期配置价值,但在信用风险未明显缓释之前,仍建议以重仓利率债或高等级信用债为主的基金,关注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债券投资和风险控制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