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市场考验选股能力

金学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股市有老股民、新股民,前者是原来就在市场里的,后者是新加入者。

  除此之外,还有两类:

  一类是“过江龙”,专指那些场外的大鳄,平时不入市,逢到大机会来临前就会悄悄潜入,伺机而动。在过去20多年里,“过江龙”常常是大牛市的发动机。只是牛市中,人们为他们欢呼,等熊市一来,就把气撒在他们头上。这两年,这类投资者大多已销声匿迹,不见踪影。

  另一类我称为“后备役”,做股票时间不短,但没有兴风作浪的实力,平时也不做股票,逢牛市就进来了。其中少部分我们可称之为股仙,凡是他们来上班了,就是大牛市要来了。

  但更多的则是后知后觉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第一波总是缺场,第二波的前半段也缺场,一直要到第二波涨得人所皆知,才陆陆续续进场,其标志性点位则是上证指数从最低点起涨幅超过40%。所以,我认为40%是一个重要分界线,凡是中期反弹、整理,最大涨幅都会在33%到38%之间,一旦超过40%,走势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换算成现在的上证指数,就是指数超过3400点。

  不过这都是过去的经验,现在还管不管用就不知道了。只是开年不到两周,我接到很多个电话,都是“后备役”朋友打来的:金老师啊,能不能进啦?弄得我心里“压力山大”。

  20多年,每一个重大底部的预测判断无一差错,很多朋友养成了跟你走的习惯。如果是常备役部队,那没话可说,反正你的钱总是烂在股市里的,全当是一种咨询,一个建议吧。哪怕最后对行情的性质判断错了,至少你最初第一波抄底的钱总算赚到了。

  但对“后备役”就不一定了。而且我发现,越是后备役,打起来手越重,也无章法,不管三七二十一,逮到一个股票就咣当一下全进去,而且对盈利的期望值也更高。常年在股市里转的,知道其中的艰辛,酸甜苦辣,虽然也想赚大的,但即使赚不到大的也能满足。

  但在“后备役”的记忆中留下的都是6124点、5178点这样的行情,对他们来说,牛市嘛,随便买个股票,赚个2、3倍都没问题。如果不是大牛市呢?你隆隆重重地说,他隆隆重重地来,最后能赚到一点儿也很扫兴,要赚不到,亏了,那就更窝囊了。

  其实,现在的股市跟过去已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我在一篇文章里写的——

  首先,由工业化带来的宏观经济全面扩张时代已永远过去了。经济增长不再是全面性的而是结构性的,绝大多数行业内部竞争也不再是增长型竞争,而是零和竞争甚至负和竞争,套用一句比较好听的话叫“存量博弈”。

  其次,股市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像过去牛市一来,入市的资金量比流通市值的总量还多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资金与筹码的比例顶多能达到1:5的水平就非常了不起了。

  市场不会再有全面投机的能量,“一九”、“二八”、“三七”的结构性走势成为常态。这样的市场,就像一部影视剧,主角占据最多的镜头,并拿走大头;配角有少量镜头,拿小头;群众演员,上一次场拿100元、200元,还不一定能露脸,轮不到上场的,就只能关灯吃面了。

  这种结构化市场的第一个好处是大盘指数表现更平稳,波动变小,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更低。如果有,也是跟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紧密相关,不会像过去,明明经济状况还不错,股市却发生重大系统性风险。

  第二个好处是,对富有经验,具备较好专业能力、对市场和投资有较深理解的人来说,常年都有得做,不会时不时就面壁做相公,以打游戏、打牌来打发时光。

  但它的坏处,是行情空间被压缩了,无论大盘还是个股。2017年和2019年这两个指数上涨的年份,在年度涨幅排行榜前10%个股的最后一名,涨幅都为80%,也就是说,要想买到年度涨幅80%以上的个股,只有十分之一的概率。这对选股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同时对交易时机的把握能力也相应提高了。这样的市场,实际上已不适合捞一把就走的“后备役”部队了。要么不进来,要进来,就必须以投资为终生事业——可以不是主要的事业,不以投资为生,但一定得是长期的。

  事实上,我对目前市场的基本态度是理性乐观。乐观的是,5178点的调整已经结束了,一切悲观失望的论调都缺乏充足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理性的是,我并不认为当前就处在大牛市的起点上。如果说,沪深股市还会有过去那样持续、大幅、普遍上涨的牛市,哪怕是有点相类似,那么在时间上,也应该在3年后。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