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行业房地产新三板市场股市期市债市研报宏观海外基金港股信息披露行情交流金牛奖新媒体
首页 > 基金 > 基金焦点汇 > 2017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 > 精彩观点

林高榜:现代服务业将迎来长足发展

作者:赵中昊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7-10-30 08:45

  10月28日,在“2017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宁波专场活动中,易方达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林高榜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基本面向好,A股市场估值合理,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展望未来,我国现代服务业将迎来长足发展。

  A股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林高榜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持续改善向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的制造业进入复苏通道。在补库存以及供给侧去产能的共同作用下,PPI从16年初以来大幅回升,带来制造业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其次,中国的消费升级正在持续。数据显示,我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带来需求层次的提升,带来消费水平的升级。另外,无论从数据上看还是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政府的债务处于都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上市公司的盈利进入改善周期。而从流动性上看,今年6月份以来,我国市场的流动性水平比较稳定。

  关于A股的投资机会,除了上述的宏观基本面角度,林高榜还从企业盈利和整体估值的角度做出了中长期乐观的判断。企业盈利方面,受益于最近两年的供给侧改革,去库存降产能得以顺利实施,使得工业品出厂价格明显上涨。同时,CPI增长缓慢,企业支出维持稳定,使得企业盈利具备持续性。

  估值方面,林高榜表示,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处于合理的位置。从整体来看,A股总体的动态市盈率PE(TTM)为20.24倍,明显低于历史均值水平。同时,A股总体的市净率PB(LF)为2.07倍,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从中小票的估值来看,其相对估值水平也已降到历史低点,存在触底反弹的趋势。

  关于具体投资配置思路,林高榜建议,关注受益于消费升级的家电、零售、轻工,以及受益于新技术新模式的移动互联网以及新能源汽车,而主题投资方面则建议关注国企改革以及先进制造“2025”等方向。

  服务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展望未来,林高榜表示,在政策驱动下,技术革新及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料将继续,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巨大市场增量空间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战略规划重点。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升级转型的基础已经形成。

  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林高榜表示,历史上各国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都出现过服务业快速发展、比重迅速提高的过程。我国已经开始进入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后期,但我国2016年的服务支出占消费的比重只有40.2%,相比其他主要海外国家尚有差距。而随着产业制度红利的快速释放,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迎来快速上升期。

  林高榜认为,现代服务业要想在我国获得长足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美国服务业结构变迁的经验,即向消费导向型、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发展演进的过程。为顺应技术进步以及专业服务需求的增长,美国金融服务、专业和商业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快速提升,并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同时,伴随居民消费升级,教育和医疗服务等行业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而批发和零售、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占比则显著下降。

  从我国自身来看,林高榜表示,趋势上,我国金融、房地产占比较高且依旧保持着向上趋势,新兴服务业占比快速上移、抬升动力明显;横截面的构成上看,传统服务业依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有进一步发展空间。自2010年起,教育、信息、计算机服务的增加值占比有所抬升,而传统的休闲服务、交运占比则在相应下降。

  结合我国当前的居民收入水平及工业化发展进程,林高榜认为,保障型、享乐型服务需求将逐渐崛起,新兴服务业支出占比有望快速增长。同时在生产性服务领域,社会分工精细化、专业化以及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知识密集型、创新型生产服务领域的增长潜力巨大。此外,从上市公司的盈利数据变化,也可以看到现代服务业崛起的证据。

  关于现代服务业崛起的发展方向,林高榜认为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技术引领和创新驱动下,信息服务的发展或是大势所趋;其次,随着家庭教育消费的升级,培训机构、早教行业或迎来春天;第三,随着手游市场份额提升、付费内容增长强劲,泛娱乐产业蒸蒸日上;最后,在保健、养老需求凸显的大背景下,医疗、保险服务业或脱颖而出。

  • 相关新闻


中证公告快递
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


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