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行业房地产新三板市场股市期市债市研报宏观海外基金港股信息披露行情交流金牛奖新媒体
首页 > 新股聚焦 > 企业形象展示 > 领创领创 > 专业观点

创领资本创始合伙人、总经理王帅:金融服务军民融合应考虑双方需求

作者: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7-11-26 10:54

  11月25日,四川成都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在“2017天府金融论坛”上,来自政府、高校、机构等多位中外专家汇聚一堂,共同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创新”“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军民融合”等多个议题展开论辩。

  下面,请随中证君一起来领略一下各位专家的见解吧!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发挥金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加减乘除几个方面着力。加是要提高产品质量,多打造知名品牌,多生产优质产品;减是去产能;乘是要大力创新,通过创新来开发新的需求、新的领域;除是要尽快采取措施去除僵尸企业,让它们退出市场或实现兼并重组。

  侯云春表示,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和核心因素,要充分发挥金融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侯云春认为,新时代、新形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首先,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切实把服务实体经济当作自己的主业和本能,制度上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另外,要开展金融创新,大力开发适合实体经济需要的各种金融产品。

  2.工商银行四川分行行长韩松:稳步探索 更好推进军民融合

  工商银行四川分行行长韩松表示,今后金融对军民融合的服务将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在落地过程中,许多具体问题还要一步步解决,比如怎么对军民融合企业进行名单制管理,对它的价值进行估值,进行风险的分担,就要我们发挥整体的合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韩松认为,军民融合包含两方面:一是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技术,这是技术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过程。二是民品为军品服务,这是资金和资源分配的过程。

  韩松认为,在这两个过程当中,金融部门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就是价值发现功能。金融本身就有很重要的价值发现功能,主要体现在投资银行领域。同时,它也具有信息和资金的媒介功能,以及风险转让的中介功能。在这些方面,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3.四川金控总经理林罡:为军民融合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四川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罡表示,现在军民融合企业初级阶段最大的短板就是跟资本市场对接经验比较少。从资本市场来看,企业需要把融资需求讲清楚,金控集团能提供全链条服务,包括银、证、信、保,还有信用征信、小贷。

  林罡说,四川是军民融合的一片热土。据不完全统计,四川有600家军民融合企业。但从倡导军民融合的企业来看,四川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对金融的需求是多元多样的。金控集团作为多牌照的金融企业,可以为军民融合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能支撑军民融合企业的资金需求。

  “我跟军民融合企业打交道有一段时间了,几家企业从资金需求来看都通过综合金融服务来解决,比如投贷联动。”林罡说,金控集团可以做投资,这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一点金控集团也在慢慢探索,跟更多的企业交流,希望为他们提供更好更优的金融服务。

  4.创领资本创始合伙人、总经理王帅:金融服务军民融合应考虑双方需求

  创领资本创始合伙人、总经理王帅认为,金融服务军民融合应该考虑双方的需求。军民融合的根本需求是通过军转民、民参军两个方向来实现整个科技强军和科技强国战略;第三方投资人的需求是利用金融工具或者手段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客户的资金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利益最大化。

  对于如何将军民需求与投资人的需求结合在一起,王帅表示,希望看到政策、监管层面对于投资军民融合的资金性质、准入准出、退出周期等有更加细化的标准,可以让参与者更好地遵循。

  5.未尔科技董事长张金文:要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未尔科技董事长张金文表示,民营企业是军民融合格局中非常有益的补充,它应该承担着军品行业创新的生力军。其次,应该给军工企业做好配套。民营企业非常希望能够多方面对接各种金融领域,民营企业大多数是轻资产企业。未来要解决民营企业下一步的融资问题,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6.陕西炼石有色公司董事长张政:民企“参军”需迈两门槛

  陕西炼石有色公司董事长张政认为,军民融合更重要的一部分是民企参军。但民参军或面临两个门槛,一是“取证”,这个周期较长。二是技术门槛。若民品技术不比现有军品技术高一个层次,或是没有未出现的技术,若现在想进入军民融合也较难。

  • 相关新闻


中证公告快递
及时披露上市公司公告,提供公告报纸版面信息,权威的“中证十条”新闻,对重大上市公司公告进行解读。


中国证券报官方微信


中国证券报法人微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