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新总规发布

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发布,《规划》围绕“控”、“减”、“增”做足了文章,首次提出减量发展,明确了北京全市建设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以及平原区开发强度三下降。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四个中心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今天上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对外发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国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都,如何在发展和保护中取得平衡?新版北京总规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1、 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 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 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 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指的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也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主”指的是中心城区(城六区),是“四个中心”的集中承载地区,也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区。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优化首都功能,开展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注重“留白增绿”,改善人居环境。

  “一副”指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要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示范带动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和人口疏解。

  “两轴”指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要以两轴为统领,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的秩序,展现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

  “多点”是位于平原地区的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5个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

  “一区”是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大氧吧”,要将保障首都的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

  专家评论,新版总体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跳出北京看北京,放眼京津冀广阔空间来规划北京的未来,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与“两个一百年”目标衔接

作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如何谋划好面向未来的长远发展目标?

  据悉,据悉,本轮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是为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更好地衔接。

  《总体规划》确立了三阶段目标。近期到2020年,规划目标年2035年承上启下,远景展望到2050年。近期规划年限对应建党一百周年,到2020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首都功能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到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形成。

  同时,远景展望呼应建国一百周年。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一图看懂北京城市规划全文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