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券商IPO承销连续三年“颗粒无收”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承销保荐资格的券商已超过90家。不过拥有资格并不意味着就能分食IPO承销保荐的“大蛋糕”。从2014年以来,有10余家券商的IPO承销保荐收入为零。此外,今年以来在拥有保荐资格的券商中有超过一半的券商没有IPO项目上发审会。

今年逾半数券商“连汤都喝不到”

今年以来,有43家券商所辅导的拟IPO项目有上会的记录,这也就意味着在拥有保荐资格的券商中有超过一半的券商今年在IPO承销业务上基本处于“赋闲”状态。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拥有承销保荐资格的券商已超过90家。不过拥有资格并不意味着就能分食IPO承销保荐的“大蛋糕”。从2014年以来,有10余家券商的IPO承销保荐收入为零。此外,今年以来在拥有保荐资格的券商中有超过一半的券商没有IPO项目上发审会。

  有券商4年来无IPO承销收入

  据统计显示,目前,国内有93家券商投行拥有承销保荐资格,占国内券商总数的80%。除了联储证券、中邮证券等5家是于2016年获得保荐资格外,其他拥有资格的券商大多为IPO承销市场的老兵。

  近年来,IPO市场的规模逐年增大,但IPO承销市场的内部格局却趋于集中化。2014~2018年,以IPO承销金额计算,前5大券商在IPO承销市场的份额分别为50.4%、29.46%、40.55%、36%、47.8%;以IPO承销收入计算,前5大券商在IPO承销市场的份额分别为41.7%、29.46%、35.53%、35.8%、53.1%。

  无论从IPO承销金额还是从承销收入来看,今年以来,券商投行业务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如中金公司今年以来的IPO承销收入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而相比IPO承销业务在上头部券商的“大口吃肉”,不少中小券商却连口汤都喝不到。

  据统计,按新股发行日计算,2014年以来至今,IPO承销收入为零的券商有以下几家,分别为华金证券、网信证券、大通证券、恒泰证券、长城国瑞、开源证券、联储证券、联讯证券、国开证券、国盛证券、中邮证券、大同证券等。其中恒泰证券早在2004年5月就获得了保荐资格,大通证券获得保荐资格的时间在2011年8月。数据显示,除了恒泰证券近年来的营收、净利润可以排在所有券商的中上水平外,其他10多家券商的营收、利润规模大多在行业排名居后。

  另外,据统计,今年以来,有43家券商所辅导的拟IPO项目有上会的记录,这也就意味着在拥有保荐资格的券商中有超过一半的券商今年在IPO承销业务上基本处于“赋闲”状态。

  不同券商的估值会出现分化

  IPO承销市场的“马太效应”只是近年来券商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一个缩影,除了投行业务外,资管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也在向头部券商集中。

  由于近期A股市场上券商板块的表现整体承压,券商股破净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机构统计,过去2年,券商行业的PB水平持续下行,2016年A股券商板块的平均PB在1.8倍左右,而目前只有1.4倍左右。据统计,截至周一收盘,A股PB在1.2倍以下的券商有9家,其中有6家为中小券商。有分析认为,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原本小券商估值通常会高于大券商的逻辑或出现逆转。

  华创证券非银团队日前指出,目前券商PB承压,体现了市场对券商盈利的悲观态度。不过也要注意到,A股券商板块内不同券商的估值会出现分化,今年以来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等在新业务上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券商,PB总体保持在1.4~1.5倍的水平,而不少中小券商的PB却到了破净的边缘。

年内62家券商“颗粒无收”

目前具有保荐机构资格的券商共93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年内有62家券商尚未完成一单IPO项目承销保荐业务,占比高达2/3,投行间竞争格局进一步分化。

  “IPO项目现在不好承揽,在强监管和吸收优质企业上市的背景下,好的项目大都被龙头券商承揽,我们只能分一羹汤了!”一位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这样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这是今年以来券商IPO保荐业务的一个缩影。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无论是IPO上市家数,还是券商保荐收入,今年以来均出现大幅下滑。截至记者发稿,今年以来登陆A股企业共52家,担任IPO项目主承销的券商共31家,券商IPO保荐收入为24.2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7.53%。

  据记者统计,目前具有保荐机构资格的券商共93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年内有62家券商尚未完成一单IPO项目承销保荐业务,占比高达2/3,投行间竞争格局进一步分化。

  62家券商IPO保荐业务

  年内“颗粒无收”

  记者根据Wind最新数据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共有52家企业完成IPO并顺利登陆A股,为主承销商贡献约24.26亿元保荐收入。与去年同期的74.71亿元相比,今年以来券商的保荐收入骤降67.53%,下降了近七成,券商IPO收入大幅下滑趋势明显。

  从平均保荐收入来看。今年以来担任IPO项目主承销的券商共计31家,券商平均保荐收入达到7826万元。而去年同期,有207家企业顺利登陆A股,参与保荐工作的券商共计53家,实现保荐收入74.71亿元,平均保荐收入达到1.41亿元。今年平均保荐收入相较去年减少了将近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31家券商瓜分了24.26亿元的IPO保荐费用,而目前具有保荐资格的券商共计93家,这意味着有62家券商IPO保荐业务在今年年内(截至5月24日)“颗粒无收”,占比高达2/3。

  在除去联席承销保荐的项目后,记者统计发现,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均以保荐6家项目遥遥领先,其中中信证券揽入保荐费3.07亿元,排名第一;中信建投证券揽入保荐费2.65亿元,居第二位;中金公司保荐2家,获得保荐收入1.72亿元,暂列第三。此外,华泰联合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和国信证券的IPO保荐收入均超过1亿元,分别为1.6亿元、1.5亿元、1.46亿元和1.29亿元;世纪证券、中投证券、长江证券以1649万元、1794万元、2138万元排在后三名。

  中金公司凭美凯龙IPO

  获1.36亿元收入

  从保荐收入排名不难看出,投行龙头抢得先机,“马太效应”正逐步显现。

  爱建证券财富管理研究院分析师张志鹏表示,在否决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优质龙头企业的IPO项目成2018年投行业务的重点,龙头券商与中小券商投行业务差距或将会进一步扩大。伴随CDR的落地,龙头券商业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头部券商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此外,民生证券非银分析师周晓萍也指出,在CDR业务的持续推进下,相比中小券商,大型券商在国际业务上具有更强的综合实力,在获取CDR投行项目上具有绝对优势,有望获取存托、保荐两部分收入,增厚投行业务收入。

  目前来看,中金公司拿下了单笔保荐费用最高项目—美凯龙,该项目使中金公司直接收入保荐费用1.36亿元。其次是为养元饮品担任主承销商的国信证券,单笔保荐收入为1.29亿元。今年以来单笔IPO项目所贡献的保荐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仅有这两单。此外,因药明康德、华西证券、可顺股份、盈趣科技、爱婴室、江苏租赁、亚普股份上市A股带来的单笔保荐费用均在7000万元以上。

7家券商连续三年“零承销”

有7家券商在IPO承销项目上连续三年颗粒无收。这7家券商分别为:国盛证券、新时代证券、大通证券、国开证券、财达证券、川财证券和东方财富证券(前身为西藏同信证券)。

  2015年以来,IPO发行明显提速,A股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长,这也为券商的IPO承销收入带来增量。与此同时,截至目前,我国拥有保荐资格“牌照”的券商已达92家。

  不过,在这样的背景下,仍有7家券商在IPO承销项目上连续三年颗粒无收。这7家券商分别为:国盛证券、新时代证券、大通证券、国开证券、财达证券、川财证券和东方财富证券(前身为西藏同信证券)。

  十强券商IPO承销收入占比超五成

  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2015年至今(截至2018年6月3日),76家券商成功保荐了965家公司首发上市,瓜分了351.93亿元的承销保荐费。

  Wind资讯统计数据还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今年以来券商分别保荐229家、230家、450家、56家公司IPO,分别揽入承销保荐费83.17亿元、89.3亿元、149.95亿元、29.51亿元。今年以来券商承销费比去年同期的73.47亿元下降60%。

  2015年至今,76家券商共瓜分了351.93亿元的承销保荐费,其中排名前四的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共保荐225家,揽入承销费93.67亿元,占总承销费用的26.62%。排名前10的券商共保荐了477家,揽入承销费191.74亿元,占比达54.48%。其他66家券商瓜分剩余45.52%的份额,券商投行业务马太效应明显。

  2015年以来,IPO承销收入颗粒无收的券商共有16家,分别为:国盛证券、新时代证券、大通证券、国开证券、财达证券、川财证券、东方财富证券、联讯证券、华金证券、长城国瑞证券、开源证券、万和证券、网信证券、大同证券、中邮证券和银泰证券。但其中联讯证券等9家券商取得保荐资格牌照的时间不足三年。

  “零承销”券商存11单IPO储备项目

  在排除2015年以后才获得保荐资格“牌照”的券商后,仍有7家券商的IPO承销收入超过三年“颗粒无收”。这7家券商分别为:国盛证券、新时代证券、大通证券、国开证券、财达证券、川财证券和东方财富证券(前身为西藏同信证券)。

  从这7家券商的财务数据来看,2017年全年,新时代证券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0.39亿元、4.02亿元;国开证券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7.34亿元、8.28亿元;东方财富证券和国盛证券的净利润分别为6.35亿元、6.43亿元;财达证券净利润为3.09亿元;而大通证券、川财证券净利润分别仅为1.9亿元、0.34亿元。

  不过,目前这7家券商虽未有IPO承销费入袋,但仍有11单IPO辅导项目正在进行当中,有望在未来为公司IPO承销收入助力,打破“零承销”状态。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