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壳”在即 独角兽基金首募或超千亿

近日,南方、华夏等6家公募基金旗下国内首批瞄准独角兽企业战略配售的基金产品(以下简称“独角兽基金”)募集正式结束。公募业内人士透露,6家独角兽基金总规模应该会刚好超出1000亿元,大概在1200亿元左右。

首募总规模或超千亿

6家独角兽基金总规模应该会刚好超出1000亿元,大概在1200亿元左右。

  独角兽基金自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成为这个夏天市场关注的焦点。

  近日,南方、华夏等6家公募基金旗下国内首批瞄准独角兽企业战略配售的基金产品(以下简称“独角兽基金”)募集正式结束。据此前有关媒体报道,独角兽基金在6月19日完成募集后,预计各家基金公司会在6月21日发布成立公告。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在6月21日早间至下午期间均未发现各家公司官网发布独角兽基金成立公告。对此,记者致电询问了其中3家发售独角兽基金的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方均表示,目前暂不得知6月21日晚间是否会出公告,一切按照监管层的安排为主。

  独角兽基金从前期宣传到获批再到火速发起认购,其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各界人士的心,市场关于其最终规模大小的议论也一直保持着“火热”。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传闻接基金公司紧急通知,每只战略配售基金规模上限将调整至200亿元左右,募满即提前终止,不会进行比例配售。”

  不过,上述传闻已经被各家基金公司否定。然而,投资者最好奇的还是这6只独角兽基金究竟募集规模有多大,究竟机构购买了多少?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询问了其中两家基金公司,仅有一家向记者透露了情况,“按照渠道那边统计的数据,目前我们家募集规模在100亿至150亿元之间。持有者多半为散户投资者。记者还打听到,其他一家募集规模已经达到250亿元,不过这些数据均未得到公司官方认证,仅仅是销售人员的粗略统计,所有数据均以官方公告为准。”

  按照此前各家发布的独角兽基金招募说明书,募集规模下限为50亿元,上限为500亿元。也就是说,首批独角兽基金总规模不会超过3000亿元。

  一位公募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6家独角兽基金总规模应该会刚好超出1000亿元,大概在1200亿元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独角兽基金合同,在产品封闭运作期内,独角兽基金主要采用战略配售方式投资优质创新企业的股票或存托凭证(CDR),其他仓位主要是进行固定收益品种投资等。所以,在战略配售股票的标的还未出现之前,六只产品都将以债券作为主要的投资标的。

  截至记者发稿,暂未在有发售独角兽基金的公司官网或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发现任何有关独角兽基金成立的公告。(国际金融报)

警惕!风险犹存

参与股票配售和债券投资,并不意味着这几只基金的风险有多低,战略配售股票背后正常会有锁定期。

  6只战略配售基金均为LOF基金,封闭期三年,除期间为数不多的开放日外,平时在封闭期内规模封闭不支持申赎;投资者想要交易的话,必须待基金上市后方能在二级市场买卖。

  从基金的投资策略来看,它们所能投资的标的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战略配售的股票。据《证券发行承销与管理办法》(2018 年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 4 亿股以上的,或者在境内发行存托凭证的,可以向战略投资者配售股票。

  关于股票配售,有券商研报显示,整体来说,战略配售基金在创新企业IPO申购方面具有获配比例的显著优势。以工业富联为例,本次工业富联IPO采用了战略配售、网下发行和网上发行相结合的发行方式,是4年多来首只采用战略配售的新股。据统计,战略配售户均获配数量(股数)是网下配售户均获配股数的220倍,是网上申购户均获配股数的29540倍。

  六大基金另一个投资方向为债券。在业内看来,6只基金成立初期,可获得配售股票标的有限,权益部分的影响较小,不同产品的债券投资策略收益会造成基金净值差异。方正证券分析师韩振国称,战略配售策略包含“IPO”+“CDR”两方面,战略配售以外的仓位主要投向债券。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的债券仓位可能在 85%~90%,战略配售基金可以理解为固收增强基金。

  参与股票配售和债券投资,并不意味着这几只基金的风险有多低,战略配售股票背后正常会有锁定期。

    海通量化团队称,战略配售的大额配售数量是以“不少于12个月的锁定期”为代价的。从工业富联的公告来看,20家战略投资者所获配的股票,分别具有12至48个月不等的锁定期。由于锁定期的存在,战略配售基金对于获配股票将会以长期投资为主,而“打新基金”往往会在新股首次涨停板打开后择机出售。因此,相比“打新基金”,战略配售基金对于独角兽IPO的投资,更类似于“定增基金”。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独角兽或者科技类企业挂牌都会大幅上涨。以工业富联为例,在A股上市后,仅仅收获3个涨停,其中首日涨幅44%。之后,便出现了调整,截至6月20日工业富联股价收于19.86元,逼近上市第一天19.83元的收盘价。从这一角度而言,战略配售的成本价相较于市价的折扣率将影响到这些基金的真实业绩。(第一财经)

基金发行市场陷入低谷

独角兽基金募资千亿的背后,整个基金发行市场却陷入低谷。

  独角兽基金募资千亿的背后,整个基金发行市场却陷入低谷。

  6月20日,平安大华合悦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基金发布了延长募集期的公告,决定将基金募集截止日由2018年6月20日延长至6月29日。

  在此之前,有两家公司于6月15日刚刚发布了旗下基金产品延长募集期的公告:2只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均为2018年6月15日,现均延长至2018年7月13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6月21日,本月已经有10只基金宣布延长募集期,而年内公告延长募集期的基金更是接近70只。

  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共有52只基金(份额合并统计)正在发行,其中6月起开始募集的有23只,目前有4只选择按三个月期限顶格募集。

  沪上一位公募人士6月21日受访时指出,“独角兽基金从获批到发行,几乎抢夺了全市场所有的关注度。除了注意力外,资金则是更大的影响,除非基金公司本身在渠道上有一定实力,拥有不错的客户基础,否则发行情况会很尴尬。”

  日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某权益新基金结束募集,募集规模超过12亿。这在近期募集的权益产品中,堪称非常不错的成绩,但这仅仅是个案。

  据Wind数据统计,6月以来仅有12只新基金成立,募集规模仅为187.28亿元,募集金额相较前几个月大幅下滑。值得一提的是,这12只基金均为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未现踪影。

  今年1月,82只基金募集到了1363亿元,创下近一年来募资新高,随后基金发行规模便开始不断下滑。今年3月65只基金首募规模为905亿元,4月59只基金募集规模为542亿元,而至5月51只基金募集规模骤降至305亿元。

  华南一位公募渠道人士向记者表示,“本身今年基金发行情况本就不尽人意。各种因素使得投资者避险情绪不断上升。尤其是债基,本来债基就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现在机构都不愿意买了,基金很难发出去,导致基金公司在募集上面临较大压力。”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10只基金发布了关于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这些基金均以债券型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主,且主要是一些小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