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避险情绪提升 6月债基成发行主力

今年以来,资金对债券市场普遍信心不足,债基募集情况不温不火。到了6月,债市情况有所好转,A股市场的单边下跌导致资金避险情绪提升,债基发行开始回暖。截至6月27日,只有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是正收益,前者平均上涨1.33%,后者平均上涨1.98%。

6月债基成发行主力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大量机构资金受打破刚兑影响挤出,避险配置需求旺盛,一定程度上利好债基发行。

  今年以来,资金对债券市场普遍信心不足,债基募集情况不温不火。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5月债券基金平均募集份额呈阶梯式下降,1月至3月维持在15.5亿份左右,4月和5月分别下滑至12.22亿份和4.18亿份。其中,5月债基发行规模仅为96.2亿份,创下最近一年的新低。

  华宝证券分析师李真表示,5月市场上债基发行遇冷,与债市风险继续发酵有关。在今年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市场预期下,不少企业借旧换新的传统借债方式逐渐走到尽头,很多企业都产生债券延期支付的现象,这对行业来说压力很大。

  到了6月,债市情况有所好转,A股市场的单边下跌导致资金避险情绪提升,债基发行开始回暖。在6月新成立的24只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有21只,总募集份额达到272.09亿份,占当月总募集规模的比例高达94.54%,达到近10年来的新高。

  此外,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相比4月多只债基纷纷公告宣布延长募集期的情况,6月以来已有13只债基提前结束募集,市场资金对于债基的青睐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证监会最新行政审批流程公示也显示,截至6月15日,包括易方达、广发等在内的7家基金公司共上报了8只债券型基金,且其中7只为定期开放发起式债基。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大量机构资金受打破刚兑影响挤出,避险配置需求旺盛,一定程度上利好债基发行。(中国证券报)

债券型基金收益跑赢大盘

来自同花顺iFinD的分类基金业绩显示,截至6月27日,只有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是正收益,前者平均上涨1.33%,后者平均上涨1.98%。

  6月28日,A股市场下跌继续,上证综指再破2800点,年内累计跌幅已近16%,特别是近一个月,逾10%的杀跌给权益类基金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伤害,当月录得正收益的基金寥寥无几。

  目前来看,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整体业绩告负已成定局。来自同花顺iFinD的分类基金业绩显示,截至6月27日,只有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是正收益,前者平均上涨1.33%,后者平均上涨1.98%。权益类基金八成下跌,平均跌幅超过6%,连存续的保本基金都没能逃过亏损,整体下跌0.8%,指数基金和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最为受挫,平均跌幅超过10%。

  “其实货币基金这一收益率尚可,但债券基金半年收益刚过1%,只能说在目前股市下跌行情下与权益类产品相比差强人意”,一位资深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在他看来,债券基金的收益率还有“水分”,收益居前的基金不少是由于大额赎回所致。如金信民兴债券A,年内涨幅超过100%,令人震惊。究其原因,6月20日、21日两天,该基金骤涨了93.55%,不难推测期间遭遇了大额赎回。此外,诺安双利、景顺长城景泰丰利等年内涨幅10%以上的债基也曾出现过单日净值骤涨的情况,疑与大额赎回有关。

  “而领跌的债基则多与踩雷违约债有关,基金突然调低估值,叠加之前赎回确认、被迫抛券等其他因素,引起了净值大幅向下波动,由于违约的债券可能已经停牌,因此这个净值也或不准确”,该人士称,下半年仍然存在的债券违约风险是目前很多固收类投资者最担忧的地方。(21世纪经济报道)

短债基金成公募布局新方向

 资管新规落地两个月,以及相关细则层层加码,市场上理财产品形态正悄然生变。银行理财和公募短债基金都瞄准了货币基金这一市场蛋糕。

  资管新规落地两个月,以及相关细则层层加码,市场上理财产品形态正悄然生变。银行理财和公募短债基金都瞄准了货币基金这一市场蛋糕。

  近日,光大银行正在募集的一款类货基产品,每个交易日开放申购和赎回,但赎回资金T+1到账。在估值方法上,这款产品投资中,除了存款、回购等资产采用每日计提利息方式,存单和债券等资产均采用市场价值进行估值。

  金融机构管理这类产品的最大挑战在于流动性。参照货币基金经验,光大上述产品设置了10%的巨额赎回比例。若超过该比例,光大有权接受全额赎回或部分延迟赎回。

  兴业银行的一款类货基产品则采用T+0模式,即在交易时间内申请赎回的,可当日到账。在巨额赎回约定方面,若在开放日15:45到下一个开放日9:00前申请赎回的,单个客户累计上限为5万元,同时若所有客户赎回总额超出兴业银行的管理上限,系统将拒绝赎回申请。

  费率方面,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上述产品管理费均为不高于0.30%;光大的销售服务费不高于0.20%,托管费不高于0.05%;兴业的销售服务费0.30%,托管费为0.03%。相比货币基金,上述管理费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除了货币市场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近期公募基金公司又开始加了短债基金发行力度。去年以来,监管加码对货币基金的约束,投资范围与货币基金相似的短债基金成为了公募基金的布局新方向。

  比如平安大华短债债券基金成立于今年5月16日,光大保德信超短债债券基金成立于6月13日,金鹰添瑞中短债成立于去年9月15日。但从流动性而言,短债基金赎回一般T+2到账,相对货币基金时间稍长。

  一方面是对流动性的极致需求,另一方面是对收益的诉求。银行理财在非标投资方面也在积极寻找出路。根据4月27日下发的资管新规,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必须做到期限对应。

  尽管对于多数银行而言,发行超一年期产品都不容易,特别是做成类似信托的产品,在收益率上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但也有银行正尝试研发收益率和流动性平衡的合规新产品。

  再以光大银行为例,近期募集的一款期限为两年的新产品,投向的是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的委托债权投资项目,融资人为一家租赁公司。业绩比较基准在年化5.7%,向个人投资人10万元起售,机构投资人50万元起售,投资本金每半年支付,自然季度现金分红。

  一位银行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该产品的最大创新,可能是银行和融资人底层签署了半年还本的合同。“这个业绩比较基准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没什么问题,非标资产季度分红(对于融资人而言,季度付息)也是惯例,主要是每半年还本,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保证现金回流,产品就没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