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发审委审核通过率64% 发审料持续从严

11月第一天,证监会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共审核3家企业首发申请,2家通过审核,1家被否决。截至10月31日,新一届发审委审核通过率为64%。业内人士指出,金融监管将进一步加强,IPO审核将持续从严。

从严审核见成效

最近两天,IPO发审通过率成为时下热门话题,牵动资本市场的心。

  11月1日上会3家企业,2家通过1家被否,新股发审通过率为66%。而10月31日通过率更低,创下了2015年IPO重启以来,单日否决家数、否决比例最高的纪录——6家上会企业,3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仅有2公司过会,通过率为33%,比9月13日50%的发审通过率还惨。一时间业内震惊,不少人士惊叹:史上最严发审委!

  有关媒体统计显示,新一届的发审会上任的这一个月,自10月17日到10月31日为止,共审核了25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16家获得通过,6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仅为64%,较前三季度的首发通过率大幅降低。证监会前九个月审核了405家公司首发申请,328家获得通过,16家暂缓表决,8家取消审核,53家未通过,IPO审核通过率为80.99%。

  相对于以往较为温和的审核结果,近期过会率降低,确实出乎市场意料。本周有传言称,审核趋严或与过往部分发审委委员被调查有关。澎拜新闻援引某业内人士称,如果要是因为某家公司被查,那首先应该相应的保荐机构和会计师要被查,公司也得被查,然后再到所谓参与审核的人员。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认为,目前除了财务指标的差异化外,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在审核理念和审核标准方面已经趋同,证监会会形成较为统一的审核尺度,通过发行审核问答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审核标准,对于审核遇到的新情况问题也及时形成新的审核标准,以限制发审委员的自由裁量空间,审核工作要严格按照证监会的标准内容进行。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投行人士指出,“从严审核”是今年以来伴随IPO发行常态化的主旋律,这源于监管层在年初已明确表示防止企业带病上市,把好上市“入口关”。报道援引某券商保代分析称,由于此届发审委委员多来自证监系统,预计未来对IPO的审核要求会更为严格。

不唯利润规模 更重实质性审核

还有人认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发审委“心狠手辣”。

  2017年7月初,证监会正式将主板发审委与创业板发审委合并,统一为A股发审委。十九大以后,这也是新届发审委首次亮剑。不多评论,我们先看看这些企业都是什么原因被否。

  例如,在业绩的真实性方面,以被否的无锡普天为例,据媒体报道,无锡普天在报告期内多次大额资金通过往来单位获取银行贷款、为客户获取银行贷款、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累计通过往来单位取得银行贷款总额18,370万元,向供应商转让票据融资总额2,241.94万元。发审委据此询问发行人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影响销售真实性及收入确认准确性的情形,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

  股东结构和关联交易同样是审核重点。在无锡普天案例中,有媒体称发审委关注到,2016年7月无锡天时晟投资以增资方式成为发行人股东。经核查,天时晟37位合伙人全部为外部投资者,均不在发行人处任职;其部分合伙人与发行人客户、供应商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同时,普天物流作为发行人重要的运输服务供应商,发行人是普天物流的唯一客户。发审委就此要求发行人说明合伙人有无代持股份的情况;普天物流股权转让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关联关系非关联化的情形,是否存在为实际控制人代垫费用、代为承担成本或转移定价、其他利益安排等利益输送情形等。

  一些公司披露的资料不符合一般商业逻辑,这也引起了发审委的关注。如森鹰创业的问询涉及经销毛利率高于直销和工程渠道,且不同报告期变动幅度不相一致的原因及其商业合理性,和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及其合理性、期末存货、预付款大幅增加的合理性等。

  此前,媒体曾关注过上市公司靠“炒房”维持业绩,对于拟上市公司而言,这也被发审委提及。海宁中国家纺城在报告期内,通过处置固定资产分别在2016年、2017年1~6月确认非经常性收益7,578.62万元、116.89万元;还计划出售国贸中心商务楼部分房屋和科技产业园项目中的部分厂房。发审委要求发行人说明投资建设科技产业园项目和国贸中心等主要市场项目的具体情况,并要求发行人结合未来发展战略,说明如何保持主业持续经营能力。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从发审会上的问询内容来看,被否主要涉及业务收入异常、内控不健全、或存在变相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募投项目不全合理这五类问题。同时也传出这样的信号,不能仅靠利润来判断,不再唯规模论,内控、财务基础、商业合理性都是审核的要点,持续盈利能力更是发审委关注的重中之重。

  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认为,当A股IPO审核速度驶入“快车道”乃至成为常态化后,加强监管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在IPO材料的真实性及合规性“严审核”大棒下,注册制改革才会越来越近,中国的资本市场才会越来越健康;另一方面,在严厉打击证券违法犯罪的“强监管”高压下,IPO节奏常态化,IPO加速扩容,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打击炒壳游戏,让垃圾股无处遁形。

募投合理性成关键点

从审核内容来看,重点关注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数据真实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内控制度、募投项目等方面情况。其中,持续盈利能力是必问项,关联交易是被询问最多的问题。

  “在IPO常态化的背景下,严把上市公司的准入是常态化能持续的基本保证。”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绪亚表示,IPO申请过会率下降,审核从严,这一态势给市场强烈信号:质量把握是发审委的重要职责。严格把握上市公司质量和入口的高标准,将从源头上为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市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共同目标。

  一家华北区的投行人士表示,新一届发审委延续了此前监管从严审核的态势,从审核内容来看,重点关注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数据真实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内控制度、募投项目等方面情况。其中,持续盈利能力是必问项,关联交易是被询问最多的问题。

  仅从上周来看,发审委审核的11家企业中,1家被否,为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家暂缓表决。

  从被否的项目来看,威尔曼被发审委主要问询的问题涉及,收入确认原则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毛利率高于同行且波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以及核心产品竞争力如何等方面。

  其中,威尔曼无实际销售活动的发票开具行为,实际销售收入确认与招股说明书中描述不符,发货指令单上无发货人、储运部主管、出纳签字;产成品出库单上仅有制单人名字,无复核人、发货人、主管签字审核;原材料采购入库环节原始单据无编号,车间到仓库的产成品入库环节原始单据无编号;报告期内现金交易金额较大,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对现金的提现标准与现金使用无明确规定,报告期内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且逐年持续下降,主要产品销售毛利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且变动趋势不一致以及报告期期间费用率远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等,被市场人士认为是此次被否的主要因素。

  另外,从上会项目的问询情况来看,本届发审委“热衷”问询募投项目等相关问题,有接近四成IPO企业被要求回答IPO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前景、新增产能的消化能力等。

  以过会企业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的“提升生产能力项目”涉及二期研究中心主楼建设项目,“提升研发能力项目”涉及科技研发中心大楼建设项目,且项目均涉及人才引进项目,发审委要求该公司说明建设项目与发行人主业的协同性、项目投向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以上内容综合自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等。)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