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 港股再次冲击三万点

2017年的港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恒生指数年初至今已上涨31.14%,日前盘中最高冲上29320.03点,超越2015年牛市最高点。

南下资金改变港股生态

恒指近日突破29000点后出现量价齐升格局,市场已憧憬30000点,向好趋势鼓舞人心。汇丰证券日前指出,港股此轮牛市可望持续较长时间,南下资金将持续流入市场大型及中型个股,其中优选金融股,并维持2018年底恒指达到30000点目标不变。

  南下资金改变港股生态

  恒指近日突破29000点后出现量价齐升格局,市场已憧憬30000点,向好趋势鼓舞人心。其背后的逻辑,有近一年来港股自身新变化的支撑,而对港股市场影响最直接的是大幅流入的南下资金。由于渠道限制,内地资金以前较少涉足香港市场,港股定价权几乎都在外资手中,直至沪深港市场互联互通启动,局面开始转变。

  自两地市场互联互通以来,内地资金持续南下香港市场,南向日均成交额占主板日均成交额,从比重由不足1%增加至逾10%,南下资金每月都保持净流入,而且每月流入规模显著增加。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下资金通过港股通流入市场约2568.68亿元人民币,其中港股通(沪)南向净流入资金1658.61亿元人民币,自9月18日以来净流入全部为正。港股通(深)南向净流入910.07亿元人民币,自8月11日来净流入全部为正。而自上周以来,南下资金更是不断刷新流入新高,自11月6日起分别流入29.63亿元、31.60亿元、34.44亿元、36.58亿元、33.78亿元、42.21亿元、17.41亿元和20.82亿元人民币。截至15日收盘,港股成交量已经连续8日突破千亿港元。

  南下资金改变港股市场生态,今年以来机构开始集中布局港股。根据证监会9月公布的行政审批流程统计,基金公司共申报了81只以港股为标的的基金,其中有61只是今年上报的。另外,港交所关于同股不同权及设立创新板积极展开讨论,北向交易实名制规则的快速推进,都反映了监管部门在处理新的市场特征方面做出的努力,必然会助推港股市场吸引更多资金参与。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港股市场上大部分都是内地上市公司,以前由外资主导,这些公司资产估值大打折扣,南下资金则转变了这种惯性思维。从近半年持续流入公司就可以看到,南下的资金只是填平不合理的折扣价。目前港股市场上内外资多空交战已经司空见惯,显而易见的是外资绝对定价权日子已然一去不复返。可以预见,随着南下资金的持续涌入,南下资金对市场的主导作用将越来越大。

  中资股持续走强

  除了南下资金如“猛龙过江”,对资金面产生重大影响外,在市场风格上,今年港股市场中资股表现尤为突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15日收盘,恒生国企指数上涨21.48%,港股市场1006只中资股中超过半数年内上涨,其中64只涨幅超过100%,169只涨幅超过50%。在涨幅超过100%的个股中,地产企业数量达13家,中国恒大涨幅500%位居榜首。另外,金融板块受到南下资金追捧。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中资金融股持续被南下资金大举加仓的逻辑在于,首先,内地金融股龙头的基本面反转趋势确定,三季报发布提升全球投资者对金融股龙头的信心和配置。其次,海外经济复苏、美联储缩表、美国税改进展推动全球金融股行情共振。因此,在10月出现短期情绪波动时,南下资金反而加仓,而金融股中工商银行在此期间创下单日净买入最高纪录。虽然市场热点有所转换,但金融股和大盘蓝筹一直是南下资金加仓的不二选择。

  此外,地产、资源、汽车、科技等板块个股表现也非常突出,腾讯控股、吉利汽车等大盘蓝筹今年对恒指的升势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中资股的持续强势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选择在港股上市,今年到港IPO的中资股数量也大幅上升。截至阅文集团上市,今年港股IPO的中资股数量已达23家,其中15家年内涨幅为正,且有7家涨幅在70%以上。泰和小贷、睿见教育这两只股票的涨幅更是超过100%。据Wind统计,今年前十个月,H股IPO融资额已经攀升至565亿港元。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中资股今年走强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支撑:首先,内地宏观经济增长具有相当的韧性、企业盈利强劲的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其次,市场估值仍然具有比较优势。虽然今年海外中资股市场估值明显扩张,但当前估值与历史水平相比仍处于合理区间。第三,海外资金和内地资金持续流入。港股通年内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2568亿元人民币,且已连续超过30个交易日保持净流入。预计南下资金有望以平均每年2000亿元至4000亿元人民币的节奏继续流入,海外资金将加速回流。

  中资股已经成为当前港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资股连续走强,市场看多的信心进一步强化。中金预计,恒生国企指数到年底有望攀升至13500点左右。麦格理此前表示,看好中资股明年继续牛市格局。南下资金涌入足以抵消基金资金流出的影响,南下资金现占成交额14%,去年底仅占9%。当前,港股市场交投活跃,内地资金继续加码,连过往较平淡的新股市场也呈现火热局面,相信恒指近期仍有向上空间。

  震荡盘升趋势未变

  港股市场近日冲破震荡区间,持续走强。虽然短期内可能会不时出现高位震荡走势,但是在南下资金持续大举入市,内地经济持续向好,企业盈利预期高企、中资股表现强势的环境下,市场继续看多港股市场下半场,并认为恒生指数站上30000点只是时间问题。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港股市场目前仍处于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恒生国企指数的估值水平更是低于市场整体。参考其它市场,在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市场的估值结构向成熟市场转变的概率较高。如果A股与港股的估值能够回到平价,那么港股的配置价值更大。

  兴业证券全球策略分析师兼研究所副所长张忆东称,截至11月初,港股通持股总规模达到8160.63亿港元,持股规模最大的前20只股票的持股市值达4624.78亿港币,占港股通持股总市值的56.67%。前十位分别是汇丰控股、建设银行、工商银行、腾讯控股、融创中国、吉利汽车、招商银行、新华保险、中国银行、丰盛控股。张忆东认为,随着核心资产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未来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资者将对港股和内地资产保持信心。中长期来看,继续看好港股后市,但今年恒指突破30000点的压力会较大。

  张忆东称,四季度后期获利盘也许会有回吐的压力,从而带来行情的颠簸。投资策略上,牢牢把握行情的基本面驱动属性,耐心布局性价比好且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产。他表示,继续看好金融股龙头,一方面,短期受益于内地经济复苏带来不良率企稳和净息差见底;另一方面,在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行业龙头凭借内在具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其后市表现值得期待,板块首推中资保险股。

  汇丰证券日前指出,港股此轮牛市可望持续较长时间,南下资金将持续流入市场大型及中型个股,其中优选金融股,并维持2018年底恒指达到30000点目标不变。

AH溢价指数持续横盘

今年10月中旬以来,衡量AH股比价的恒生沪深港通AH溢价指数持续横盘,基本维持在126点到130点的区间内波动。根据沪港通基金三季度报告,其主要港股持仓重配分别为金融、IT和可选消费等板块。

  价差或逐步收窄

  从最近走势来看,银行、保险等大盘股在AH股中的联动性更强,走势也逐步趋同,而一些中小盘股中H股仍总体跑赢A股。截至11月15日收盘,仅有海螺水泥一只股票存在A股股价低于对应H股股价的现象,AH溢价指数为0.96,其余个股的A股股价均高于对应的H股股价。招商银行、中国平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只银行、保险股AH溢价指数在1到1.2之间,且近期波动很小,显示出在两地的股价表现相似。

  数据显示,在去年5月到今年10月的一年多以来,AH溢价指数持续波动。从2016年5月开始,受A股市场持续低位徘徊以及港股走牛的影响,AH溢价指数一路走低,截至2017年3月21日,AH溢价指数一度跌至116.32点的低位,创下2014年12月12日以来新低。从当时的个股情况来看,银行、保险等板块的多只股票AH溢价程度均非常低,比价接近于1甚至低于1。

  业内人士认为,长期看,AH股价差将逐步收窄。海通证券认为,历史上,恒生AH股溢价指数曾在2008年达到213.47点的历史高点,但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已很难达到过去几年的水平。沪港通、深港通推出以来,随着南下资金稳步增加,内地投资者占港股外地投资者交易额的比重逐渐增加,AH股溢价也将不断减少。

  高盛集团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内地与香港市场越来越紧密,两地市场的溢价或收窄。高盛认为,银行的AH股价差已经接近历史均值,其A股溢价继续缩小的步伐和动力可能会减小。保险、金融和可选消费板块目前的AH股溢价仍高于历史均值,价差继续收窄的可能性较大。对于A股和港股整体市场的行业估值来说,险资偏好地产、医疗保健、可选消费行业,其港股相对A股估值较低。

  资金南下或加速

  业内人士指出,资金南下港股的趋势或进一步加速。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表示,沪港通基金将加速扩容,正在进入建仓期,资金南流或加速。

  高挺强调,10月底以来,沪港通基金申购较9月以来大幅加速,10月以来完成111亿元沪港通基金的申购,申购积极性较高。数据显示,嘉实价值基金仅仅在6日内即完成了66亿元规模的申购;沪港通基金东方红睿玺预计成立规模仅为20亿元,但超额认购一日内就有100亿元。由于港股市场赚钱效应明显,表现优秀的沪港通基金对于机构和散户的吸引力较大。这部分沪港通基金基本在上周完成申购,已经逐步进入建仓期,或许这也是近期南向资金加速的原因之一。

  高挺指出,该机构测算沪港通基金配置港股的仓位一直为50%左右,由于沪港通公募基金的基准中,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比重基本一致,沪港通基金增加对港股配置仍靠规模驱动。根据沪港通基金三季度报告,其主要港股持仓重配分别为金融、IT和可选消费等板块。

“北上”资金青睐消费和电子行业

随着恒生指数逼近30000点,以及两地资金交流的持续深入,市场人士认为,未来AH股市场估值结构有望逐步拉平,处于结构性低估值的领域将迎来资金的共同关注。数据显示,整个三季度期间,陆股通资金持续加仓消费类和电子行业,且今年以来在中小板的仓位稳步提升。

  融合加速

  截至11月15日收盘,香港恒生指数报28851.69点,A股沪综指报3402.52点,深成指报11462.11点。香港恒生沪深港通AH溢价指数小幅上扬0.94%,收报130.44点。

  随着估值溢价收窄,南下资金参与港股投资意愿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下半年以来以QFII为代表的境外资金持续北上,加紧布局A股市场,与A股走势形成较为密切的正反馈。相关统计显示,11月以来,沪港通资金每日成交总额区间上行,从10月的70亿元上下大幅攀升至100亿元左右,深港通每日成交额也从日均20亿元左右提升至30亿元左右。资金交易热情阶段性明显升温。

  风向标作用显现

  随着两地市场和资金的互联互通,券商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对北上和南下资金集中交易的个股进行分析,对比组合超额收益与相应的指数情况可以发现,南向资金保留了A股投资风格,倾向于小盘股的特征明显,北上资金与价值股的超额回报相关度较高,与港股市场偏爱大盘股的风格相近。整体而言,南向、北上资金仍然是以各自的风格为主进行交易,市场的风格变化,会导致部分时间与某种风格契合度较高,提高了该策略在某阶段的可行性。

  以2017年三季报为例,陆股通持有的股票达到1732只,其中上海741只、深圳991只。从持股市值来看,陆股通在沪深两市持股分别为2847亿元和1522亿元。总体看,虽然陆股通持股规模不高,但持股范围广、资金持续流入,可以看出A股市场对境外资金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同时作为机构投资者,陆股通的投资风格对市场具有重要的风向标作用。大类行业方面,陆股通持股中,消费服务行业占比最高,近40%;其次为金融地产行业,近20%;TMT、中游制造业基本在10%左右。

  对于年底前“北上”资金可能的布局方向,广证恒生认为,沪股通可以留意金融及日常消费行业,以及持股增幅排名前列而又出现在十大活跃累计净流入榜的个股;深股通则可选择消费和信息技术板块,最近持股数据排名里主要也是这两大行业的个股为主,这也显示深股通持股市值较大个股与行业相关走势有一定相关性。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