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家企业放弃IPO

自第十七届发审委10月17日履职以来,共审核60个IPO项目,其中34家企业过会,22家被否,通过率仅为56.67%。而从11月单月的情况来看,一共36个IPO项目上会,仅18家通过,其中16家被否,2家暂缓,通过率仅为50%。或受IPO审核通过率降低的影响,部分企业纷纷决定放弃IPO。

101家企业终止IPO审核

第56次发审会上,拟上创业板的三家企业IPO全军覆没,这是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第一次对当天上会项目全部否决,而此前的六否五已经让投行人士表示“震惊”。

  10月17日至11月30日,已有19家企业选择终止IPO。而截至30日,终止审核企业数已达到101家,其中包含12家新三板企业。

  证监会统计显示,11月3日,有浩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兰迪玻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优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终止审查;11月6日,上海十月妈咪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终止审查;11月14日,陕西飞轮高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终止审查。11月27日,杭州西力智能科技以及广州明朝互动科技两家公司终止审查。

  除此以外,截至11月30日,中止审查企业为62家,其中,29家拟上主板,8家拟上中小板、25家拟上创业板。随着瑞联新材、确成硅化本周相继宣布中止审查,新三板中止审查企业达到14家。

  从中止审查原因来看,54家企业是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展开的(情形四),占比接近九成;7家企业因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程序无法继续(情形一)。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则是由于对发行人披露的信息存在质疑需要进一步核查而处于中止审查状态(情形三)。而无锡威峰科技则因发行人主体资格存疑或中介机构执业行为受限导致审核无法继续(情形二、情形四)。

  不过,虽然部分企业已经暂停或终止IPO,但仍有超过400家公司在排队。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512家,其中,已过会26家,未过会486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24家。

终止IPO审查主因系企业存“硬伤”

的确,IPO过会率频刷新低或吓退了部分企业。从11月初的6否5,到近期的同次上会的3家公司全部被否,市场人士一次又一次被“震惊”。

  IPO终止审查意味着企业自认或被证监会认定存在“硬伤”,想要“鱼跃龙门”也只能解决硬伤后再从头来过。

  以11月3日放弃IPO的6家公司为例,6家公司2016年的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未达到3000万元,几家企业的业绩还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11月6日终止IPO审查的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其招股说明书出现了采购、营收与现金流量等相关数据不匹配,以及公司和参股子公司之间存在不合常理的关联交易情形,其数据真实性存疑。此外,科拓股份近三年合计盈利仅0.53亿元,不足6000万元。

  从新三板12家终止IPO审查的企业来看,原因不一。集中体现在采购集中度高、业绩下滑、股权变动或三类股东清理不彻底等。

  以10月份终止IPO的回头客为例,回头客公告称,预计今年的业绩出现下滑,可能出现不满足上市条件的情形,综合考虑经营情况及未来业务规划,遂暂停公司的上市工作。  

  表面上看,单次发审会最低过会率已由此前的16.67%降至0。但实际上仅从一两次的过会率来看,参考意义并不大。

  以此前6否5为例,6家公司上会情况分别为:

  成都尼毕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

  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

  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

  苏州春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通过。

  国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

  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发)未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次发审会的上会企业结构也较为特殊。其中,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农业;成都尼毕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属游戏行业;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则是第一次被否后再次被否……

  而对于第56次发审会0通过率的情况,投行泰山转述的投行人士的观点认为,“集中看了数家被否企业的招股说明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撇开价值判断不说,中介机构和企业往往连基本的合规要求和内控逻辑都不讲,解释问题又不够理直气壮。新发审委现阶段的阵痛,希望能够让企业踏实些。”

  显而易见,打铁还需自身硬。持续盈利存疑、内控不合规的企业,希望通过业绩粉饰或财务造假等方式闯进A股大门的企业无疑将被挡在A股大门以外。

监管层从严监管IPO审查

  终止IPO审查终究还是排队企业自身实力不够硬。更何况,监管层近期密集释放进一步从严监管IPO审核的信号。

  11月20日,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63名委员当天举行了集体履职仪式,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刘士余在仪式上表示,证监会将强化发审委制度运行监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发审委选聘、运行、监察相分离原则,打造忠诚可靠、干事创业的发审委队伍;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切实提升发行审核质量,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

  刘士余称,要强化发审委和发审委委员的监督机制,党委已经决定了,要成立发行监察委和发审委并行运转,对证监会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实行全方位监察,对发审委和委员的履职行为进行360度评价。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终身追责。

  上述讲话已明显透露出IPO趋严的风向,IPO发审速度继续常态化之时,审核趋严已是必然之势。

  分析人士指出,“相较于IPO企业的数量,监管部门更加注重对企业质量的要求和审核,从而在疏解IPO排队企业所形成的”堰塞湖“的同时,将需要融资、质地优良的企业迎进A股市场。”(以上内容综合自全景网等。)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