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增长172%!私募规模突破12万亿 

数据显示,到2月底,私募基金总规模突破了12万亿元,相比两年前增长了172%,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而格上研究中心最新私募业绩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今年以来股票策略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为-1.85%,2月份平均收益为-4.94%。

私募总规模突破12万亿

私募备案登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底,私募基金的管理总规模达到12.01万亿元,较上月增长了2500亿元,增幅为2.08%。

  记者发现,此次私募规模突破又一个万亿“高峰”速度非常快,从去年12月底的11.1万亿元到现在的12.01万亿元,仅用了2个月左右。相比2016年2月底的4.42万亿元,在两年时间里,私募规模增幅达172%。

  同时,私募备案的基金数量也持续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底,已备案的私募基金为70802只,较上月增加1716只,增幅为2.48%。相比2016年2月的26387只,两年间私募产品数量增长了168%左右。

  另外,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也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月份新登记214家,较上月增长0.94%,总数量为23097家。但是,相比2016年2月的25979家,管理人数量却下降了11%左右。

  2016年2月5日 ,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要求新登记私募需6个月内备案首只产品、开展业务。近两年来,私募备案产品热情非常高,同时,协会针对部分机构借私募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业务,甚至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展开了“空壳”私募注销工作。

  协会表示,截至2018年2月底,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13936家,2月份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60家。其中既有未完成首只产品备案被注销的,也有列入失联名录满3个月未主动联系被注销的,还有主动申请注销的。两年来,私募管理规模、产品数量增加,而管理人数量减少,一增一减之间,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质量显著提高,行业诚信状况大为好转。

  如今,私募基金发展走上了快车道,成为大资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募基金几乎并驾齐驱。截至2018年2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为24.21万人,较上月增加1181人,其中,已在从业人员系统注册员工人数20.36万人,较上月增加2984人。

股权创投私募规模达7.27万亿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国家鼓励创新创业,股权创投私募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几年发展十分迅速。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底,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的规模达到7.27万亿元,较上月增加1846.03亿元;在12万亿的私募总规模中,股权创投私募约占61%。同时,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为13682家,2月份新登记151家;备案的基金为28344只,增加897只。

  受2月份A股市场大幅波动影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累计规模较上月略有减少,为2.60万亿元,占私募总规模的22%左右。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8639家,较上月增加64家;已备案基金达到35481只,增加292只。

  另外,截至2月底,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的管理规模为2.14万亿元,较上月增加650.43亿元,占私募总规模的18%左右。同时,其他类私募管理人为776 家,较上月减少1家,管理基金为6977只,增加了527只。

  从地域分布来看,截至2月底,已登记私募管理人数量从注册地分布来看(按36个辖区),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除宁波)、广东(除深圳)的占比达72.20%,略低于1月份的72.25%,前五大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集中度呈逐月下降趋势。

  另外,北上深三地的私募管理人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58%,规模约占60%。其中,上海的私募管理人、基金数量最多,分别为4668家、20492只;北京的私募管理基金规模最大,达到27690亿元。

  从规模情况看,截至2018年2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共19923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为6.03亿元。

  今年百亿以上的私募机构数量迈上新台阶,到2月底达到210家。同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有258家,20亿元~50亿元的有650家,10亿元~20亿元的有774家,5亿元~10亿元的有1047家,1亿元~5亿元的有4093家,0.5亿元~1亿元的有2190家。

股票型私募年内亏1.85%

年初A股市场剧烈震荡。私募产品净值受挫,发行市场冷清。接受采访的私募表示,市场趋势不明朗,配置上趋于谨慎。有的私募认为波动不会太大,选择坚守蓝筹;有的私募则全面转向成长股。

  股票私募平均亏1.85%

  格上研究中心最新私募业绩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今年以来股票策略私募产品的平均收益为-1.85%,2月份平均收益为-4.94%。在2月2日至2月9日的调整中,规模50亿以上的机构平均收益为-7.34%。不过在随后的反弹中,大型私募净值得到了较快的修复,5个交易日平均净值增长4.91%;加上1月份市场上涨中积累的涨幅,50亿以上私募今年来平均收益-0.81%,依旧领先中小型私募:规模20亿以上私募今年的平均收益为-1.42%,10亿以上私募平均收益为-1.28%。

  深圳某中型私募董事长表示,在市场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基金出现回撤很正常,后面会很快出现反弹。今年需要合理降低收益预期,集中精力寻找未来三到五年能满足收益率期望的公司。

  在经历了1月份的火爆之后,私募产品发行也开始放缓。据格上研究中心统计,2月份在基金业协会新备案的证券私募产品有963只,较1月份减少了32.89%。

  业内人士表示,从新发私募产品类型看,投资者仍然偏向价值风格的产品。中欧瑞博投资董事长吴伟志表示,2017年以来,价值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据他们了解,过去两个月,客户认购踊跃、能够卖到量的还是价值型基金。“有智慧的投资人是有前瞻性的,机构客户,比如银行、保险等资金对成长型基金在提高配置比例,关注度也在提高。”

  私募操作上更加谨慎

  在经历年初A股市场大幅波动后,私募基金在配置上更为谨慎,有的选择坚守蓝筹白马,认为中长期仍有机会,并开始布局一部分成长股;也有私募大幅投入真成长,看好未来两三年能跑赢市场。

  高溪资产执行董事陈继豪表示,目前仓位在五成左右,同时做择时对冲。“现在市场没有方向。有些股票估值处于合理位置的上限,这个时候去买的话,向上空间不大。要耐心等市场到合理下限、低估的时候再去买。”

  陈继豪也认为,6月A股正式纳入MSCI,市场可能提前向上拉。目前主要配置在大消费、金融、医药、TMT等行业;看好贵州茅台,从中长期角度看,茅台并没有非常高估。同时看好类蓝筹和基建板块,有些大公司手上有万亿订单,估值只有7、8倍,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业绩会有所表现。

  深圳万利富达董事长胡伟涛表示,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具有吸引力,满仓操作。“虽然我们的组合估值变高了,但还是在合理的范畴,拉长时间看,三五年会有比较好的回报。我们的投资主要是4+X,四个行业是指医药、消费、金融、先进制造,X则包括一些科技、公用事业股票。这些企业可以说是常青树,能给股东创造价值。创业板的互联网企业不是我们的关注点。”

  上海某大型私募投资总监表示,春节前A股经历了大幅回调,蓝筹股发生踩踏,成长股也出现了大股东质押爆仓等情况,形势不明朗。目前以中等仓位应对,医药股连续两年跑输市场,现在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吴伟志透露目前仓位七八成,70%-80%在成长股上,20%在价值股上。“一些优质成长型公司,已经到了买入不止损的阶段。从相对收益率的角度看,未来两三年能够跑赢市场的是过去两年被忽视的"真成长"与"新经济中的鹰"。”

  (以上内容综合自中国基金报、 证券时报等)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