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国务院定调下半年财政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会议强调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会议听取了财政金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汇报,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一是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通过实施台账管理等,建立责任制,把支小再贷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抓紧落实到位。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连续盈利要求。三是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对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给予奖补。四是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及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会议认为,激发社会活力,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一要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外商再投资鼓励政策,加快已签约外资项目落地。二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三要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会议通过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安全环保优先,并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独资或控股投资,促进产业升级。(新华社)

国常会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将影响股市债市

7月23日国常会强调,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刚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锤定音,释放了全面宽松的信号。

  不仅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还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障合理融资需求,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政策面正式变化,但不会再度出现2014那种大水漫灌。中信固收称,货币宽松政策再确认。

  来看看国常会关键表述:

  1、 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 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3、 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在企业研发费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地方债等方面有实际动作。

  4、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

  5、 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连续盈利要求。

  6、 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对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给予奖补。

  7、 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及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8、 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外商再投资鼓励政策,加快已签约外资项目。

  9、 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10、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解读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利好基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会议听取了财政金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汇报,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首先提到了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

  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表示,下半年的关键点在于通过相关政策刺激扩大内需,将经济增速控制在合理区间,避免产生系统性风险。未来如果政策以扩大内需为导向,并稳住基建投资,信用扩张的周期性行业会出现机会。国务院常委会议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未来将受益基建相关行业,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触底反弹。

  解读二:货币宽松政策再确认,或迎降准

  国常会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通过实施台账管理等,建立责任制,把支小再贷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抓紧落实到位。

  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连续盈利要求。

  6月份以来央行增加MLF操作规模,中长期流动性支持力度加大。单就MLF操作而言,央行从6月6日超额续作2035亿元MLF,6月19日新作2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以及7月13日完全对冲MLF操作到本次大额新作5020亿元MLF,两个月以来通过MLF操作已累计净投放9055亿元,短期流动性环境宽松将持续。

  中信证券债券研究团队指出,年初以来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在流动性紧张局面的逐步纾解过程中不断确认,本次央行大额超预期新作MLF再次确认货币政策宽松。回顾年初以来货币政策取向,松紧适度、流动性合理稳定等表述事后验证了货币政策的边际转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也随之下行。具体到货币政策操作实践,3次定向降准、MLF担保品扩容、MLF超额续作等成为流动性投放和货币政策转松的切实注脚。本次新作5020亿元MLF再次验证货币政策转松,在银行资金面整体偏松的环境下开展大额投放,对长期流动性环境的呵护意图料高于短期资金面的维稳考虑,后续流动性环境宽松可期。

  该团队指出,4月份以来降准+MLF政策组合成为央行货币宽松实现流动性投放的主要方式。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保持较低水平净投放,4月降准置换MLF、6月MLF大额操作、7月定向降准后大额MLF投放,降准+MLF成为流动性投放主要方式。在4月底定向降准置换部分MLF存量前,MLF规模达4.9万亿;置换部分存量后MLF规模保持在4万亿水平;6月、7月MLF大额操作后MLF存量达到历史新高4.92万亿。降准+MLF置换组合延续,本次MLF放量操作进一步提升MLF存量,为下一次降准置换打开空间。参考今年4月份降准的经验,预计三季度有可能再次降准。

  李超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稳定社会融资增速,近期监管政策细则纷纷落地,相比之前市场预期一些具体规定也做了柔性处理。这些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在于与扩大信用相配合。

  解读三:扩内需政策明确方向

  国常会表示,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连续盈利要求。这也代表了目前经济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有利于控制经济下行和企业违约风险。

  中信证券债券研究团队表示,国常会议提出扩内需政策,是年内高层第二次。第一次是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扩大内需。而本次提出的时点更加重要,因为二季度数据出炉,GDP增速放缓,投资增速和工业增速不及预期,急需政策明确未来方向。特别是今年以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与以往不同,受到融资收紧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在外部冲击和国内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有必要通过宏观政策进行对冲,避免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互相传导和放大。

  解读四:保障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利好城投债

  国常会提出,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对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给予奖补。

  央行在《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对于过渡期结束后难以消化的存量非标,可以转回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时将合理调整有关参数予以支持。央行此前鼓励银行进行低评级产业债投资,李超认为城投债也是广义的产业债,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利好城投债。

  解读五: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为基建筹集资金

  国常会提出,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推动早见成效。

  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10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0436亿元,专项债券3673亿元;按用途划分,新增债券3329亿元,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10780亿元。至少还有1万亿以上的专项债未发行。

  李超认为,未来专项债的加快发行会为地方基建筹集资金。目前专项债主要分为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这三个领域将是基建发力的重要方向。

  解读六:开展有效投资,框定多个区域

  会议指出,要激发社会活力,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

  一要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外商再投资鼓励政策,加快已签约外资项目落地;

  二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三要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会议通过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安全环保优先,并支持民营和外资企业独资或控股投资,促进产业升级。

  这多是在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等方面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有效投资有巨大潜能空间,关键是认识机制创新所对应的巨大潜能空间的释放。经济活力和老百姓好的预期所支撑的消费,必须基于在经济基本面上把工作做足,有效投资和“双创”是本源,是消费的基本面,把这个基本面的支持做好了以后,老百姓减少预防性储蓄,会更积极地把当期收入、甚至动用一定的储蓄来消费。

  解读七:股市、债市怎么走

  股市方面,中信证券债券研究团队认为,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是利好,未来可能得到宏观数据进一步支撑。前期信用风险对股市的压制随着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得到一定缓释,资管新规补充通知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的超预期最直接推升银行股的上涨。

  本次MLF大额操作进一步确认了货币政策宽松,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过程中需要基建或房地产等领域承接信用扩张,而监管对非标投资的放松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能为地方政府基建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抬升市场对基建投资拐点来临的预期,建筑、钢铁等周期行业受益最为领先和明显,螺纹钢等黑色大宗商品上涨动能较为充沛。

  对于利率债而言,该团队认为目前机会不大,MLF大额操作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货币政策宽松力度的超预期部分,而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也是为了配合宽货币政策以期解决信用紧缩、经济承压的问题。在资金面持续宽松的环境中继续开展流动性投放对提振利率债市场效果相对较弱,而本轮货币宽松更多是为了缓解信用问题而非利率问题,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和过渡难以形成对利率债边际造成正面或者负面较大的冲击,预计维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3.4%-3.6%的区间波动。对信用债而言,在宽货币逐步向宽信用传导的过程中,AA+城投会是估值抑或买盘调整速度最快的品种。(券商中国)

股市、债市要怎么走?

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是利好,未来可能得到宏观数据进一步支撑。前期信用风险对股市的压制随着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得到一定缓释,资管新规补充通知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的超预期最直接推升银行股的上涨。

  23日两大政策信号出现。

  一是央行创纪录的5020亿元“麻辣粉”操作:7月23日上午,央行开展5020亿元1年期MLF操作,操作利率维持3.3%不变,当日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净投放3320亿元。

  二是国务院召开部署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常务会议: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大额MLF操作超预期

  据券商中国报道,央行开展创新高的5020亿元一年期MLF操作,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这5020亿元并非续作,这意味了给市场带来5020亿增量资金。从规模上看,相当于降准0.5%。此前,2018年7月5日起,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综合测算估计释放约7000亿资金。

  中信证券分析称,当日并无MLF到期,同时有17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央行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对冲,公开市场总体净投放3320亿元。货币市场已然恢复偏松环境,而本周3700亿元逆回购到期亦算不上大额回笼,本次巨量操作则稍显意外。

  宽信贷指向明显,银行贷款有望超额增长

  据券商中国报道,6月1日,央行已经将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AA+/AA级信用债纳入MLF担保品范围。而且上周为一级交易商额外给予MLF资金。MLF配额方式,增量对增量,引导的意图明确。随着新要求的落实,23日的一年期MLF并非续作,而是全新投入,显然将会进一步带动信贷资金的超额增长。

  中信证券也分析指出,年初以来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在流动性紧张局面的逐步纾解过程中不断确认,本次央行大额超预期新作MLF再次确认货币政策宽松。回顾年初以来货币政策取向,松紧适度、流动性合理稳定等表述事后验证了货币政策的边际转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也随之下行。具体到货币政策操作实践,3次定向降准、MLF担保品扩容、MLF超额续作等成为流动性投放和货币政策转松的切实注脚。

  中信证券还强调,本次新作5020亿元MLF再次验证货币政策转松,在银行资金面整体偏松的环境下开展大额投放,对长期流动性环境的呵护意图料高于短期资金面的维稳考虑,后续流动性环境宽松可期。

  城投企业将成为最大赢家

  据券商中国报道,在上周央行采取窗口指导之后,企业融资量上升,而资金价格已经出现明显下滑,各期限品种的信用利差出现整体收窄。

  在一个月前,东方园林发行10亿的债券结果只募集了5000万,低评级的信用债许多都无法发行,取消发行的公司债券也比比皆是。

  数据显示,AA等级信用债发行人已经连续8个月出现净融资额为负的情况,AA-及以下等级信用债发行人净融资为负则已经持续11个月,与AAA等级发债主体的再融资情况相比,可以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券商中国的报道还称,随着23日央行5020亿元的MLF投放,信用债投资的性价比进一步上升,市场风险偏好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而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7月23日,一位银行资深资管人士表示,但其配置的不是所谓中低等级信用债,还是投到了城投居多。“我们也得考虑我们挣钱,那至少不亏钱。不能因为窗口指导,就去买垃圾债,去买一个民营企业我们完全不认可的债务。”

  MLF操作后降准可期

  中信证券还对本次MLF操作后的政策进行了预测:

  4月份以来降准+MLF政策组合成为央行货币宽松实现流动性投放的主要方式。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保持较低水平净投放,4月降准置换MLF、6月MLF大额操作、7月定向降准后大额MLF投放,降准+MLF成为流动性投放主要方式。在4月底定向降准置换部分MLF存量前,MLF规模达4.9万亿;置换部分存量后MLF规模保持在4万亿水平;6月、7月MLF大额操作后MLF存量达到历史新高4.92万亿。

  降准+MLF置换组合延续,本次MLF放量操作进一步提升MLF存量,为下一次降准置换打开空间。参考今年4月份降准的经验,我们预计三季度有可能再次降准。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财政金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汇报,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

  一、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三、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

  四、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五、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

  六、要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分析,认为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主要有两点,分别是扩大内需政策的必要性明显提高、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

  本次国常会议提出扩内需政策,是年内高层第二次。第一次是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扩大内需。而本次提出的时点更加重要,因为二季度数据出炉,GDP增速放缓,投资增速和工业增速不及预期,急需政策明确未来方向。

  特别是今年以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与以往不同,受到融资收紧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在外部冲击和国内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有必要通过宏观政策进行对冲,避免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互相传导和放大。

  所以,扩内需政策的必要性大大提高,特别是国常会议还提到引导金融机构利用降准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等,引导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这也代表了目前经济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有利于控制经济下行和企业违约风险。

  另一方面,从政策信号来看,去杠杆向稳杠杆过渡。比如从上周五的货币政策长期宽松和监管文件边际放松的政策配合来看,去杠杆政策向稳杠杆过渡。《2018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国内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是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特点,去杠杆的紧迫性相对放缓,防风险意识强化,这实际上符合央行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7月20日资管新规补充通知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同样透露了监管政策在防风险方面的深思熟虑;7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结构性去杠杆稳步推进(经济形势年中看)》,明确提出“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

  央行在2018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的“去杠杆初见成效,稳杠杆成为下一阶段主要目标”逐步得到贯彻,在大额流动性投放下的货币政策转松、监管文件边际放宽下的监管政策配合,过去两年的金融去杠杆政策正逐步向结构性去杠杆和稳杠杆过渡。

  两大政策信号对股市、债市的影响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对这两个政策信号对股市、债市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1。对于利率债而言,目前机会不大,我们的区间判断得到证实,此前多家机构纷纷下调利率预期,但我们并不认可,因为政策转向和汇率约束导致利率存在底部区间。

  2。对信用债而言,上周两大新闻对信用债乃至全社会信用扩张都带来了较大的利好:一是央行窗口指导商业银行认购AA/AA+城投债作为MLF抵押品,二是资管新规如期落地,在非标投资、净值法管理等有所松动。资管新规的松动,对于非标融资占比较大的平台更加利好。总体而言,信用债市场处于回暖趋势中,其中最具确定性的性的品种,还是AA+甚至是一些AA城投债。

  3。股市方面,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是利好,未来可能得到宏观数据进一步支撑。前期信用风险对股市的压制随着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得到一定缓释,资管新规补充通知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的超预期最直接推升银行股的上涨。

  本次MLF大额操作进一步确认了货币政策宽松,在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过程中需要基建或房地产等领域承接信用扩张,而监管对非标投资的放松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能为地方政府基建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抬升市场对基建投资拐点来临的预期,建筑、钢铁等周期行业受益最为领先和明显,螺纹钢等黑色大宗商品上涨动能较为充沛。(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