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完善配套政策 优化员工持股计划

徐昭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自2014年重启员工持股计划以来,实施这一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超过900家A股上市公司决定实施计划并公布员工持股计划预案。

  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员工持股计划优化公司和员工利益共享机制。从公司角度看,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从员工角度看,有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公司竞争力。虽然近期部分员工持股计划出现浮亏,影响上市公司推进员工持股计划积极性,但从长期来看,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加大激励、强化约束等多措并举,必将激发上市公司经营活力,更好服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

  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截至8月15日,累计共有927起员工持股计划(包括预案、实施、停止以及披露多期持股计划的公司),其中已实施的共744起,目前有84起在预案或者实施阶段。

  从企业性质看,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所长孙金钜表示,地方和中央国有企业2015年至2018年分别公告41起、23起、7起、7起员工持股计划,近两年数量和占比呈现下滑趋势,非银金融和银行等金融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共10起,其中2015年有7起,2017年有3起,2018年以来未见金融企业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的作用在于绑定员工和公司,优化利益共享机制。从公司角度看,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从员工角度看,有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公司竞争力。”孙金钜认为,截至目前,国有企业和金融企业整体员工持股计划占比仅10%左右,此次证监会鼓励国有控股企业和金融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也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企业经营活力。

  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博认为,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能够为企业和员工带来好处。首先,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其次,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员工持股计划对员工来说是一种福利,企业可以通过实施计划招揽人才,增大留住人才的可能性;再次,能够改善企业治理水平,通过员工持股计划,部分员工拥有工作者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加入对企业的管理当中,能够帮助完善企业治理。

  此外,王博表示,对国有企业来说,实施这一计划能缓解国企改制和就业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通常聘用大量职工,在进行国有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裁员,将一些职工推向社会。但是通过采取员工持股的方式进行产权改革时,管理者与员工更容易通过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就业与效益的矛盾,缓解压力。由此,国有企业的凝聚力能得到加强。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表示,上市公司依法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是改善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和推进劳动者幸福生活的重要路径。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显著改善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问题,能够督促国有企业高管更为关注企业价值。金融企业以人力资本为重,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凝聚人心,提高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推进压力仍存

  证监会近日提出,鼓励包括国有控股企业、金融企业在内的上市公司依法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强化激励约束,更好服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

  但有市场人士认为,当前部分员工持股计划出现浮亏,会影响上市公司推进员工持股计划的积极性。

  对此,孙金钜表示,从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时间看,2015年是员工持股计划实施爆发的一年,数量占比约45%,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时股价维持在高位。今年市场整体波动幅度加大,大多数员工持股计划难免出现浮亏。田利辉认为,员工持股计划出现浮亏是由于市场环境所致,当前A股市场不少股票跌至历史低位。故而,员工持股计划在这个时期出现浮亏是正常的。只要员工持股计划份额显著,企业员工能够同心协力渡过难关,优质企业的股票价格凸显是迟早的事情。当前,员工持股计划浮亏的现象是暂时的、短期的和可逆的。

  “有些公司将员工持股计划当作市值管理工具,在公司股价较低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吸引投资者跟风买入以达到提升股价的作用。这种做法导致受一些因素影响股价下跌时,浮亏状况较严重。”王博认为,员工持股计划的初衷是为了为员工提供福利,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对其不恰当的使用会增加浮亏发生的概率。为了解决或尽量减少浮亏的情况发生,企业应着力自身发展,避免不合理利用员工持有股计划,同时监管部门不能放松监管。

  从进一步推进员工持股计划的困难与障碍来看,孙金钜认为,一方面,员工自有资金有限的难题以及员工持股计划收益不高的现象加大了计划实施的困难。另一方面,国企员工持股计划审批流程复杂,实施时间较长。与民企相比,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须通过国资委审核批准,且国有企业一般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占比约70%),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方式还要通过证监会批准,整体实施流程更复杂。员工持股计划顺利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机制作为保障,比如制定科学有效的薪酬机制和绩效管理、设立奖励基金为员工持股计划提供资金、员工持股计划由大股东兜底等。

  王博表示,进一步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存在部分障碍。一是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例如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方案未出台,政策的不完备会使得一些企业选择暂时观望,优惠力度不达预期也会造成员工放弃持有公司股票、自主选择购买股票,使计划的效果打折扣;二是计划本身有可完善的部分,例如在国有金融企业的内部,员工持股计划会让员工加入企业的管理层面,参与对企业的管理,但每个员工对企业的影响不同,计划对其约束力也不同,可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问题,导致企业暂时不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多措并举加大改革力度

  为解决这些问题,王博建议,及时完善员工持股计划的配套措施,通过政策优惠吸引企业和员工,加大计划推广实施力度;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引外资进入A股市场,跟随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引导,坚持防范风险,稳增长的同时扩大内需,应对外界不确定经济因素和内部经济下行压力,改善A股局面。

  “员工持股计划是从国外引进的,在有些方面可能不完全适应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尤其是仍处于改革的国有企业。”王博认为,可以考虑通过试点实验方式对现有计划进行改良,得到更适合我国上市公司、能更好地服务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的员工持股计划。企业要明确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是激励员工,促进其长远发展,而不是公司企业募集资金的工具,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避免出现计划被错误使用的情况。

  “现阶段有效解决激励约束问题对于推进员工持股计划非常重要。”孙金钜认为,具体来看,员工持股计划虽然激励范围较大,但效果不如高管的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是员工利用自有资金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并没有获得价格优势还要承担市场风险。因此员工资金有限的难题以及员工持股计划收益不高的现象正如前所述需要解决。

  同时,虽然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使员工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但由于不同员工对企业影响力不一样,员工持股计划对影响力弱的员工缺乏约束力,并且员工持股计划退出成本较低。因此,强化对不同员工的约束机制也非常重要。

  田利辉认为,员工持股计划应该在推进力度、股票额度和锁定期上进一步予以优化,让其推升国有企业的积极性,保证金融企业的审慎性,从而增强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战斗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