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记者手记】地方金融机构应发力

欧阳春香 任明杰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温州被称作全国民营经济的“晴雨表”。50多万家中小企业集聚在这片仅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温州97%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并创造了全国知名的“温州模式”。用温州市经信委企业发展处处长吴登靠的话说,“温州可谓全民皆商,几岁小孩子脑瓜里都有创业基因”。

  温州一度也遇到转型“阵痛期”。2011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温州爆发民间借贷风波。由于无力偿还债务,企业间互保联保严重,当时温州有上百家企业倒闭,甚至频发企业老板跑路现象。

  因此,温州对今年民营经济遭遇的问题有更深的体会。温州市金融办副主任余谦说,今年全国一些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实就是温州民营企业在2011年遇到的问题。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周德文说,在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后,很多温州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所以对中小企业有惜贷、压贷、抽贷现象,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今年,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开始蔓延到一些规模以上企业和上市公司。

  在中国证券报记者此次调研的温州企业中,既有藏身于居民住宅区的小企业,也有位于工业园区的大公司;既有员工仅50人的小企业,也有年销售额12亿元的大公司。不管是小企业还是大公司,这些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融资难、融资贵”。银行门槛太高,公司自身担保物不足,这是上述问题共同的症结。

  海派医药副总经理何光亮说:“我们的企业年销售额有十多亿元,总资产近6亿多元,但融资还是比较难。我们同多家银行都谈过,但真正能授信的不多。公司8月开始想做一笔4000多万元的抵押贷款,找了两家银行,到11月授信还没有批下来。”不过,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频出后,何光亮明显感觉到了变化,最近公司的贷款有了进展,还有银行直接上门跟公司沟通。

  即使像海派医药这种规模的企业,也主要是依赖地方股份制银行贷款,规模更小的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有些公司一直在使用自有资金发展,即使每年营收1.5亿-2亿元左右,也从未在银行贷过款。还有公司主要依赖企业老板用房产抵押获得贷款。

  经过了2011年的温州民间借贷风波,明显能感觉温州企业家在融资方面更谨慎。一位经历过抽贷并因连带担保损失了800万元的温州企业老板说:“从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开始,我就再也不敢贷一分钱,争取未来三年先把2009年的一笔贷款还完。”

  “小微企业贷款少而广,对大银行来说成本太高。”余谦认为,应扶持地方金融机构,使城商行、农商行和民营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成为服务小微企业主力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